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在1931年出任清华校长的就职演讲中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而大师之风采,则传递于其精神之闪耀,所教授出学生精神之抖擞,最终凝聚出一所学校之独特精神。
大学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大学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上任何一所知名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这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大学魅力之所在,更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在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在大学之间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大学精神的塑造是必不可少且尚需加强的一个重要环节。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故大学精神是指一所大学在某种大学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的指引下,经过一代又一代大学人的努力,在长期探索实践中不断凝聚,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丰富,逐渐形成全体共同稳定的理想和信念,这就是大学的灵魂,也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的凝练,是大学学子今后人生坐标的动力和源泉。譬如“北大之创新,清华之严谨,南开之笃实,浙大之坚韧”,便是人们对于这些国内著名学府所特有精神的概括,也同样是无数学子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前校长弗莱克斯纳指出,大学是人类迄今创造的机构中无与伦比的机构。也有人曾做过统计,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组织只有两种,一个是教会,另一个就是大学。大学精神是人类社会精神中的一个特殊范畴,大学精神之源就是人类社会精神之精华在大学里的凝练,即“大学之道”。
审视大学精神,具有如下几方面特征:
第一,大学精神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一所大学的历史愈长,它的精神就愈厚重。中外历史上名校的大学理念无一不是靠长期的积淀而成就的。
第二,大学精神一旦形成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大学精神是一种共同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它不仅表现在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它已经内化为“大学人”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影响着“大学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大学精神一旦形成,会随着时空的延展和人事的更迭不断延续。
第三,大学精神具有导向、规范、凝聚和感染的作用。大学精神通过代代传承,成为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旗帜,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在无形中影响着“大学人”的思想、规范着他们的行为,铸造出学校的形象和声誉,从而对“大学人”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归属感。(www.xing528.com)
第四,大学精神具有独特的个性。每一所大学都有它的大学精神,并且这些精神是千差万别和多样化的,一所成功大学的大学精神应该追求自己的个性、风格,不能人云亦云。
大学虽然是由一幢幢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建筑群组成的,但大学绝不仅仅只是建筑物、人造景观等,也不仅仅只是人才的汇集地,新科技的研发地。虽然它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切实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但寄存于这个实体中的灵魂却不能仅靠视觉被人们所观察,必须进入到它的环境氛围之中才能被深切地感知。在大学里发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大学精神的一部分。而大学的精神就像是磁石一样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振奋精神、焕发力量、憧憬未来的理想。
要使一所大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活力,那就一定要用大学精神作为它的源泉和动因,这体现着一所现代大学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定位的人格化,因此大学被赋予了典型的精神特征。就像原清华大学校长刘达在清华大学80周年校庆时说:“如果有人问我,你最留恋清华的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最留恋的是清华的精神,那是一种百折不挠、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一种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也是一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大学精神虽无形,但它却可以通过具体的事物外化而被人们感知,就像校园景观、校园文化、校训和校歌一样,离开校园的学子或许多年后会模糊了学校的模样,但永远都无法忘却的是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就是一所大学根据自身特点、办学宗旨以及教育理念,结合当前的时代特征在办学实践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大学精神的存在,对大学的发展有其独特功能。因此,一所大学的日常运作也就离不开大学精神所具有的独特功能的维系。
一是大学精神的凝聚功能。大学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虽说各个学科之间差异巨大,但它们同时也会合作交流,相互竞争,并在大学中协调专家和学者,而维系着大学办学宗旨的正是大学精神。它在教学和研究中凝聚并规范着大学各学科,各专业的人才,也通过交流合作与竞争使得大学的办学目标得以最大化地实现。二是大学精神的激励功能。大学精神原本是一种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随后逐渐被人们内化成为一种处世的态度和道德的规范。并成为一种力量的源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继承者不断地探索真理、发现知识,并自愿为了维护学术真理和自由创新不惜牺牲,为此他们也留下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大学精神就逐渐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了一种旗帜和榜样的作用,那些为了科学、创新、民主和自由不懈努力的先驱们流传的精神力量也被后人继承和发扬着,年复一年始终鼓舞和激励着人们去勇于探索真理。三是大学精神的规范功能。大学精神时刻指引着大学发展的方向,并伴随着时代的要求调节着大学的行为轨迹,使大学始终都在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的引领之下不断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行。也只有当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深深植根于大学的决策者和师生的心中,才能真正凝聚出一种力量,让每个人都自觉守望着大学的精神,并为此自觉地以这样的大学精神规范着自己的行为,并使得大学的每一个决定都遵循着同一个原则,探索真理并造福人类。四是大学精神的环境营造功能。大学是集中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地方,学习期间他们被大学精神所感染,当毕业后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他们也会把这种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精神文化力量传播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感染身边其他的人,从而带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大学精神孕育出高校体育精神,而高校体育精神的发扬,是高校塑造体育品牌的必经之路。高校体育品牌作为一张名片,是对大学精神、高校体育精神、高校体育文化的一种凝练。同时,一个知名的高校体育品牌,对于彰显高校体育精神以及大学精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是一个受众群体广,又相对于学术、科研而言比较轻松的话题,人们通过高校的体育形象来了解这所大学的精神所在会更加清晰,更加容易理解,这对于提高大学的知名度,推动大学发展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大学精神是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积淀下来,被全体大学人所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独特气质。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体育精神是体育的灵魂与核心。从内涵上来看,大学精神和高校体育精神存在着诸多内在一致性。高校体育精神对大学精神的形成与凝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北大精神”“清华精神”“南开精神”“浙大精神”等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与体育特别是高校体育精神这一载体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体育精神是高校体育品牌创建的前提,高校体育品牌必须反映该校的体育精神。大学精神与高校体育精神互为存在,而高校体育精神又与高校体育品牌相互依存。面对大学精神遭受冲击而日益衰微的境遇,我们应充分利用体育这一载体,在体育精神的层面上积极创建高校体育品牌,为大学精神的重塑、培育和弘扬注入一股“正能量”。这无疑对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做到追求体育的“真”“善”“美”,构建“文化—教育—人”的全方位育人的校园体育文化。在大学体育教学、体育赛事、体育社团等活动中,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与教育,以培养体育精神为出发点,强化体育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怀、奉献精神、群体意识、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探索创新精神,真正发挥体育精神强大的价值导向、群体凝聚、激励育人的功能。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倡导和践行大学精神,使大学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凝练和升华,促进大学精神的重塑和弘扬,为大学和大学人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因此,面对大学精神日益弱化的境遇,应该充分发挥体育的作用,以高校体育品牌传播高校体育精神,以高校体育精神促进大学精神的重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