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教学中组合的编排非常重要,但是作为老师,必须带有目的和要求去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只是完成组合的编排。因为学生肌肉的力量和速度要在组合的练习过程中得到有效训练,并不是前、旁、后、旁地把动作组合在一起这么简单。因此,作为芭蕾舞教员,只有在要求音乐的基础上,才可以使学生的动作达到力量和速度的完美统一。
孟广城在芭蕾基训课的组合编排中,总是以训练肌肉的各种能力为目的,在组合的训练中或需要肌肉有速度,或需要肌肉控制并延伸拉长,只有通过这种目的明确的训练,学生才能具备芭蕾表演所需要的肌肉能力。例如,在把杆训练的Battement fondu中,孟广城要求学生主力腿做Plie时必须灌满音乐,不能一拍到位然后停着不动,这就需要学生对肌肉的力量有所控制,从Plie的位置站直时,则要求学生必须提前一拍站直,然后在剩余的一拍中继续绷脚延伸。芭蕾舞之所以科学就是因为它的训练是循序渐进的,同时每个动作的训练又为下一个动作打基础,如果在fondu中未将肌肉训练到位,那么在跳跃动作落地时就会受到影响。无论是力量、速度,还是控制能力,都应该在音乐中去要求,作为老师则应当将这些要求作为编排组合的前提。
孟广城不停地反复强调,芭蕾基训的课堂上,就是要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肌肉力量和速度,每当学生做Battement tendu和Battement tendu jete这两个动作时,他仍会强调将脚绷到头、收回五位后多停留之类的提示语言,这时学生会随着老师的提示尽可能地将每一个动作做到极致,其实就是脚在不同位置上力量延伸的感觉。动作脚在外面始终绷脚延伸,收回五位则是需要大腿内收肌群发力的同时将胯根向上提起,只有如此的点滴训练,才会使学生的肌肉有记忆。与此同时,随着训练产生的相应肌肉能力,以备后期的中间训练和跳跃、旋转动作之需。除了及时有效的提示外,孟广城在组合编排中也非常注重快慢结合、刚柔并济,学生通过这些训练产生对肌肉控制、支配的主体意识,也就是将老师要求的规格变成自己做动作时的范本。观摩授课过程中,孟广城发现学生主体意识的调动在整个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每个同学都呈现出“我要学、我要跳、我想表现”的积极状态,他们在自我设定的形象中,努力靠意识支配肌肉、完成组合。
这样的引导式教学在课堂上效果显著,例如在扶把动作Battement fondu训练中,强调舞姿在短暂停顿中的完美展现,舞姿一定要“停清楚”,“停干净”。主力腿的力量向上,动力腿则是向远延伸,同时还特别强调动力腿的小腿要在大腿前面出和收,以达到外开的目的,组合结束时,脚即使收回五位了,舞姿的展现状态也不能结束,要将前一个舞姿的力量感继续贯穿始终。如此这般强调之后,再于中间训练Battement fondu时,明显感觉到学生通过意识支配肌肉,可以很好地掌控半脚尖上的重心。他反复强调组合中各类动作的用力方法,动作细节都是为了更加有针对性地训练某部位的肌肉,待形成一定的力量和能力之后,学生就会产生对肌肉的控制意识,而此时的肌肉在学生的调配下便可任意做动作,尤其是离开把杆之后,可以更加有效自如地完成训练组合。肌肉的能力就是这样经过把杆训练的铺垫和中间训练的衔接,最终在旋转及跳跃组合中全面爆发。(www.xing528.com)
孟广城在教学中,不但能够从宏观角度深刻体会其组合训练的有效性、系统性、科学性,同时针对具体问题也给出较好的训练方法和手段。1994年,孟广城在其学术论文《臀大肌在舞蹈运动中的作用》里明确提出:“在所有的旋转和弹跳中都会有一个往上推起的力量,在这里便是合理运用臀大肌的力量,而不是一味地用背肌或腹肌的力量往上挺,这时最容易导致的结果就是将身体重心挺到后面或错误的方向,重心错误之后也就不可能将旋转和弹跳动作做得轻松自如,当然更谈不上美。只有运用臀大肌的力量才能使上下身紧密地协调运动,只有协调运动了才能显得舞蹈者轻松自如,只有轻松自如了才能显示出芭蕾艺术的美。”
在中国的芭蕾教育中,男班和女班在力量和速度的训练中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一般来讲,男生的肌肉爆发力都会强于女生。因此,孟广城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将男班把杆训练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内,而跳跃训练一般不能低于30分钟,如果把杆的练习时间能够控制在20分钟以内,那么中间训练30分钟,剩余的40分钟则全部用于训练跳跃和旋转等技术技巧,因为在舞台上,男演员的变奏表演大多体现的是跳跃及旋转等技巧,而女班则着重于Adagio的组合训练。孟广城认为,女班也应该加强力量和速度的训练,否则斜线的各种旋转技巧的速度提不上去。
与2006级本科生合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