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芭蕾教育家孟广城与史蒂文森合影前沿训练方法研究

芭蕾教育家孟广城与史蒂文森合影前沿训练方法研究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国皇家芭蕾舞学校校长默尔·帕克还曾表示要学习中国的训练方法。史蒂文森的这一观点恰恰与孟广城的教学理念相吻合。与史蒂文森合影在史蒂文森的课堂上,往往都是针对演员本身条件设置的。史蒂文森在组课时有一个重要的特长,就是组合流畅、舞蹈性强,当然这与他一直为剧团的演员教课有关系。

芭蕾教育家孟广城与史蒂文森合影前沿训练方法研究

北京舞蹈学校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创建的,建立初期,苏联专家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芭蕾舞教师和演员,排演了一系列世界经典芭蕾舞剧,为我国芭蕾舞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初,我国一直遵循俄罗斯学派的教学方法,通过专家古雪夫排演的《天鹅湖》《海峡》《吉赛尔》等经典芭蕾舞剧,使中国芭蕾舞事业在扎实稳固的基础上飞速发展。随着芭蕾舞教育与表演的前进和发展,我国制定了开放搞活的政策,芭蕾舞工作者的视野开阔了,接触面也广了。通过中外芭蕾交流,中国的芭蕾舞老师接触到美国、英国、法国、丹麦、德国等一些西方具有代表性的芭蕾舞流派,他们的表演风格和训练方法与苏联有所不同。在座谈交流中,他们几乎都谈到了一点,就是向世界上一切先进的训练方法、不同的表演风格学习且吸收养分,绝不死守一种风格和流派,绝不排外,绝不故步自封,要取长补短。英国皇家芭蕾舞学校校长默尔·帕克还曾表示要学习中国的训练方法。中国芭蕾舞事业起步较晚,更应该虚心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训练方法,我们的教员如饥似渴地寻找各种机会,观摩来华演出团的训练课和演出,从中吸收他们的优长。

孟广城在此阶段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他在美籍英国专家史蒂文森先生身上学到的是严谨的教学态度、细致的教学方法,以及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而在美国观摩巴兰钦风格的芭蕾课时,孟广城则着重观察课堂上老师是如何要求学生的。男班课上,所有人的五位收得极其规范,虽然动作很快,但是每个学生的脚在外面都绷到极限,且很有力量,收回五位的动作也相当扎实。回国后,孟广城也用这种方法训练学生,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孟广城在不断学习中对芭蕾训练的一个新的认识和提高,尤其是男班更要着重训练力量和速度,只有这样,肌肉才会在快速动作时反应灵敏。芭蕾舞训练中,每一个动作都要善始善终,每一个位置都要精益求精。孟广城在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观摩演员们上课时看到,群舞班都是男女合班上的,由男老师任教,那些女演员做组合的力量甚至比男演员都强,并且全部是在脚尖上完成的。这使孟广城再一次意识到,训练中的力量和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肌肉才可以迅速反应,完成每一个动作,并使组合中的每一个舞姿干净漂亮,而不是永远都在过程当中。跳跃动作更是要快速地在空中形成舞姿,坚决不拖泥带水。法国老师流畅的组合编排也给孟广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连接动作的变化,使得演员们真正地舞动起来,虽然只是训练课,但还是能看出演员们的表演。这也是孟广城在日后教学中的重要突破口,他运用各种连接方式使组合流畅,让学生在训练中舞动、表演。

1994年12月16日与张丹丹、朱研、孙小军合影

1994年在法国参加比赛后与获奖演员安赫尔·克莱拉(西班牙)合影

众多来华任教的国外芭蕾大师必须要重点介绍的是美国休斯敦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本·史蒂文森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初,本·史蒂文森先生就和北京舞蹈学院的师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十年内先后九次受邀到北京舞蹈学院讲学、授课、排练和座谈,为当时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他的新观念让老师们耳目一新,这些先进理念的注入使老师们开始针对教学进行思考和分析,打破了当时只知俄罗斯学派的“一言堂”。当然这对于孟广城的影响也很大,因为当时的苏联专家对达不到身体条件的学生就是淘汰,可是史蒂文森先生却强调训练肌肉能力,让肌肉达到外开,让肌肉来控制自己的身体,控制自己的重心,强调舞蹈训练就是肌肉能力和舞蹈审美的训练。史蒂文森的这一观点恰恰与孟广城的教学理念相吻合。

与史蒂文森合影

在史蒂文森的课堂上,往往都是针对演员本身条件设置的。芭蕾舞的特点是“开绷直立”,他就要求演员在自己现有的条件下去完成这些动作,而不是所有人一个标准,也就是因材施教。“开绷直立”的审美原则是不许违背的,但对每一个人“开绷直立”的要求略有不同。上课前,他会让学生躺在地板上,主力腿紧贴地板,动力腿打开至旁腿,有的学生外开条件极好,可以打开到地板上,但还是会有一些学生天生的外开条件不够理想,有的人髋关节的外旋程度能达到150°,有人则只能达到120°,他就要求这些人的旁腿就放在150°或120°上,而不是要求所有人的旁腿都放在180°的位置上。无论是在双腿站立的直立体态,还是单腿支撑的舞姿,都需要学生最大限度地运用外旋肌群来转开双腿,主力腿要在外旋的基础上找到重心的稳定,而动力腿尽最大力量使脚背和膝盖的方向向后,保持“开绷直立”。这样的要求对大家有很大的启发,条件十全十美的人不一定就能训练出来,因为做动作时太容易达到,反而不容易训练到肌肉的能力。而中等偏上条件的人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规格要求。史蒂文森先生这种真正因材施教的教学法对大家很有启发,以前大家都是按照俄罗斯学派的要求,旁边的动力腿必须对着主力腿的脚后跟为规格标准,所有人一个标准外开180°。现在看来,根据个人的外开条件可以存在每个人不同的标准,当然也不能把旁腿放在侧前方的位置,在训练能力的基础上,要把胯的开度一点点提高,也应该要求每个人把髋关节的外旋达到自己最大的限度。

史蒂文森先生多年来反复强调的另一个问题,是抬后腿时的上身向前。以前俄罗斯学派是不许上身有移动的,前腿、旁腿、后腿上身都在一个位置上,现在各国都接受了抬后腿时上身向前倾斜一点的理论。这好比天平一样的道理,容易说服人,让人接受。但必须强调的是主力腿的胯不许往前拉,有一些人抬后腿是拉主力腿的胯向后移,形成了上身前倾,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和要求。所谓上身前倾是在保证主力腿稳定和垂直挺拔的情况下所做的动作,而主力腿的胯往后移就使重心偏移,是错误 的。(www.xing528.com)

史蒂文森先生还强调的一个要求,就是做动作时头的位置。许多学生上课时只注意手的位置和脚的位置,就是不管头,长时间不带头做动作,习惯之后很难纠正。因此,史蒂文森先生在汇报表演节目时,专门把观众的位置调到有窗户的方向,其目的之一就是不让演员看镜子,如果做组合或者表演时一直盯着镜子看,那么表现一定会木讷僵硬,所谓的方向和感觉便荡然无存了。

史蒂文森在组课时有一个重要的特长,就是组合流畅、舞蹈性强,当然这与他一直为剧团的演员教课有关系。他编排的组合很有激情,节奏感强,给人舞动的欲望。他非常巧妙地运用各种连接动作,把一个个组合编排得既简单又有变化,既有训练价值又有观赏价值,跳的人想跳,看的人爱看,伴奏的人也有伴奏的激情。他的课对培养演员的舞蹈感、音乐感、表现力、表演意识都很有价值,对芭蕾舞系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难得的学习机会。虽然平时中国教员也一直用这些方法来要求学生,其他国家教员来教课提的也是同样的要求,但经过史蒂文森先生既幽默又严格的教学方式,学生总是有一种新鲜感,愿意从他身上获得新的意识和方法。这不仅体现出了史蒂文森先生丰富的、卓有成效的教学经验,而且说明了他自己仍在教学道路上不断地摸索、追求。

史蒂文森先生在舞蹈创作上也有自己的特色。他编导的《前奏曲》《最后的时刻》等节目曾先后在国际芭蕾舞大赛上获创作奖,他的节目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都是在继承古典芭蕾的基础上,用新的手法、现代的意识进行的编创。他创作的舞蹈必须有坚实的古典芭蕾基本功的人来表演,因为他使用的都是古典芭蕾技巧,但是作品是现代芭蕾风格。他没有用古典芭蕾的程式化动作语言来编排,而是加进了情感。他注重挑选音乐和演员,音乐给他创作的启发,而演员则是他创作的灵感,好的音乐能够激起他创作的欲望,而好演员则能帮他把音乐的情感完美呈现出来,使大家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古典芭蕾双人舞一般都是在大舞剧的特定环境下表演的,舞在剧情中,而他创作的现代剧目则是情在舞蹈中,一段舞就能看出一份情,他就是把现代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渴望、追求和向往等糅合在一起,表现出复杂的心境。他创作的节目比纯技巧表演性的节目更难掌握,因为这种节目需要女演员具备更高的修养,不是四肢支配协调就可以达到,而要使四肢和心境融为一体,不从内心的感觉和情绪出发就无法表演他的节目。他创作的现代芭蕾之所以受到众多观众的热烈欢迎,原因就在于节目的情感是人们熟悉的、可以理解的,动作编排不是抽象的,让人捉摸不透的,他的舞蹈始终在情感中贯穿,舒展而流畅。

史蒂文森先生除芭蕾舞教学外,还通过自己的理解,为芭蕾舞系编排了《瞎子阿炳》双人舞,由黄启成和蒋梅完成,虽然该作品没有保留下来,也没有正式演出,但是用纯芭蕾手法和芭蕾语汇编排中国题材的作品,仍是一大创新。通常一提及中国芭蕾,首先想到的是民族化发展,很多中国芭蕾舞剧都会采用中国古典舞或者中国民间舞的动作元素来体现中国题材,却偏偏忽略挖掘芭蕾舞原本的动作元素,不能发挥芭蕾舞者训练所长,因此作为系主任的孟广城请人来排芭蕾舞作品时,都会一再强调芭蕾语汇的纯粹性。

北京舞蹈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舞蹈类专业院校,因此,学生都是精心挑选且具备较好身体条件的,而任课教师在训练中却没有特别强调各种肌肉能力的训练,对于重心的移动、手脚的运动路线、头和身体的配合等要求得不够细致,或者说老师自己从思想上重视不够,这也导致学生的进步不明显。可是史蒂文森先生给学生上课后,我们明显能看到学生的进步。

史蒂文森还带来美国休斯敦芭蕾舞团中身体条件不是太好的演员为北舞在校师生表演,大家看到的却是完美的表演。这是因为身体条件不理想的演员肌肉训练出来了,已经养成了外开的习惯,有控制重心、控制移动的能力,而且在训练中享受音乐并具有表现音乐的能力,这些要求对孟广城的启发特别大。在史蒂文森先生教学的影响下,孟广城的教学越来越精致,越来越严格,他也理解学生做不出来芭蕾的规格,达不到芭蕾的审美是正常的,这一切要靠老师的教导。老师一定要教到老,学到老,老师要比学生对芭蕾的规格、芭蕾的审美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要把自己认为最正确的用力方法、最美的连接,细致地一点一点教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芭蕾的规格和审美。

史蒂文森先生酷爱自己从事的芭蕾舞事业,非常珍视与中国的友好合作,每次到中国来都拼命地工作,希望休斯敦芭蕾舞团和北京舞蹈学院的友谊日益发展,地久天长,为两个单位的友好合作作出最大的努力。正是包括孟广城在内的中国芭蕾教员愿向一切对中国有深情厚谊的同行学习,愿意学习一切先进的方法和技术,中国芭蕾在几代芭蕾舞人的努力下博采众长,才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教学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