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广城在北京舞蹈学校读了六年中专,从中央芭蕾舞团退役后又上了三年夜大。这段时期的求学和表演经历令他感受颇深。对他后来的执教生涯产生重要影响的还有北舞老师们的师德。
1958年,三年级全班和班主任合影(二排右二为孟广城)
孟广城上中专时,晚自习没有专业课,只上文化课,其实就是做文化课作业。每到晚自习时间,文化课老师都会来教室指导学生。孟广城记得有一位文化课老师叫柯显瑶,她教代数和几何课。只要她一出现在教室,同学们就会一个接一个地提问,因为这些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弱,代数和几何对于他们而言实在难以理解。面对学生们一百个、一千个幼稚的问题,柯老师时常哭笑不得,晚自习事实上变成了老师帮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即便如此,柯老师依旧对这些年龄尚小、需要关心和爱护的孩子特别有耐心,这些原本由她布置的作业在同学们的“努力提问”下,怎么做、答题步骤、正确答案都被她一一解答了。
陈伦老师的爱人汪华馨老师是钢琴伴奏,对于她,孟广城感受深刻的有两件事。北京舞蹈学校的校址还在白家庄的那段时期,入学时人生地不熟的全体新生总是由汪老师带着参观校园,在教室里讲与学校发展历史、芭蕾文化等相关的故事,让孩子们在学校里有家人一般的感受,并在入学之初就与这所学校、这门艺术产生深厚的情感联系。在陈伦担任孟广城所在班级的芭蕾主课老师期间,他总是和汪华馨老师出双入对地给孩子们上课。陈伦老师去世后,孟广城和同学一起去看望汪华馨老师时,她精神矍铄,谈起上学期间的孟广城,依旧记忆清晰,说当年的孟广城上课时总是被老师们安排在最中间,是个很好的学生。
地理老师杨徵如,当时才二十多岁。令同学们印象很深的是期末文化课考试,考完一轮后,所有人都到文化课教室等待下一轮考试,这时候杨老师给每人发了一个面包,里边包着果脯,同学们都觉得这样的加餐很高级。后来她做了班主任,还因为一些不起眼的事而专门表扬过孟广城。孟广城每天上课都会带好手绢,放在自己的把杆位置旁边,练出汗就擦擦。杨老师看他上舞蹈课总是如此,算是学生中间很讲究的。
学生时代学校的劳动特别多,放假就到农场劳动,全校师生一起去,春游秋游也是如此。每逢周一都要开全校性的学生周会,全校范围内批评违纪学生、表扬好学生。这些都是孟广城记忆中的趣事。
当年大型演出是全校性的大事件,不是学生的专利。老师给低年级的学生化妆、抢装,大家通力合作。每一次的演出都能让学生和老师们感觉到北京舞蹈学院就是一个大家庭,温暖、亲切。学生们尊师重道,演出过程全力以赴、认真对待。老师和学生一起演出,陪伴着他们的成长。演出《天鹅湖》的时候,钢琴伴奏老师扮演剧中的宫廷贵妇,全体舞蹈老师也都被分配扮演老年贵妇或新娘父母的角色,演《海峡》时也是如此。
1961年的同学合影(后排右三为孟广城)(www.xing528.com)
那时的教学,专业课老师一定会在课前与钢琴伴奏老师面对面地合音乐、编组合,时常在一起备课,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做充分的准备。学生们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不会随便旷课、迟到;出现头疼脑热或身体不适,老师们更是加倍关怀呵护,帮助学生早日康复,保障正常上课,不耽误学习。有的老师还专门给不会独立生活的女孩子们洗头发、篦头发,这样的关怀和帮助在今天看来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爱心的。那时的老师都特别亲切,对学生就如同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从不打骂。孟广城正是在老师们如父母一般的关怀中逐渐获得了更多的自信,茁壮地成长起来。
1961年,刚毕业就赴哈尔滨演出(右一为孟广城)
1961年在哈尔滨演出期间(中间为孟广城)
1961年6月14日毕业合影于陶然亭校址(最后一排右七为孟广城)
20多年后,孟广城成为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也会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与关怀,以及恰当的批评和慷慨的鼓励。学生时代老师们的行为和品德深深地影响了孟广城,并对当年老师们关爱学生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回想当年,北京舞蹈学校那些教授过自己、陪伴自己成长的老师对芭蕾艺术的敬畏之心和谨言慎行的高尚人格,对学生和蔼亲切、关怀备至的培养过程,一丝不苟、严谨规范的治学态度,都成为孟广城学为人师的一面镜子。在践行教师义务、培养莘莘学子的过程中,孟广城始终传承着当年北京舞蹈学校老师们的意志与精神,并以老一辈教师们辛勤耕耘的师德师风为传统,规范自己作为芭蕾舞人和芭蕾舞教师应有的行为,树立舞蹈教师应有的形象,一辈子做一个干干净净、勤勤恳恳、孜孜不倦的芭蕾舞教师。
【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