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联网向网络空间转变的时间节点及现实意义

互联网向网络空间转变的时间节点及现实意义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互联网技术是网络空间的技术支持,互联网也是网络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互联网向网络空间转变的现实意义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变革,促进了网络空间的诞生。作为整体信息世界,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是并列关系。

互联网向网络空间转变的时间节点及现实意义

从上述关于互联网发展历程的介绍可知,网络空间是互联网纵深发展衍生而出的产物,也是互联网技术与现实社会不断触碰和融合的重要成果。互联网技术是网络空间的技术支持,互联网也是网络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互联网向网络空间转变的时间节点

如前所述,网络空间一词源自加拿大科幻小说家威廉·吉布森的文学幻想,该词诞生于互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吉布森笔下的网络空间只是一种虚拟的、与现实世界完全平行的空间,这一空间与现实世界不会产生交集。结合前述关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可知,1983年是TCP/IP协议开始被广泛采用的年份,互联网的发展还处于较为初始的阶段,而作为互联网深入发展产物的“网络空间”此时还只存在于小说家的幻想之中。

互联网是从何时衍生出网络空间的,鲜有文献进行讨论,笔者唯一找到的可以解惑的文献是方兴东等人的《中国互联网年:三次浪潮和三大创新》一文。该文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互联网自接入之日起历经了三次浪潮,以这三次浪潮为基点,可以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史前阶段(1994年之前)、互联网1.0阶段(1994—2001年)、互联网2.0阶段(2001—2008年)、互联网3.0阶段(2009—2014年)和第四阶段(2015—2024年)。而这五个阶段分别属于科研阶段、商业化阶段、社会化阶段、即时化阶段、网络空间阶段(具体见表1-4)。[82]根据该文的观点,中国自2015年开始进入网络空间阶段,这也意味着网络空间在中国从互联网衍生而出的时间节点大概为2015年。

表1-4 中国互联网发展阶段与特征[83]

但笔者认为,基于前述关于网络空间特性的介绍,当Web 2.0出现并使互联网具备立体的社交功能时,网络空间就已经诞生,故互联网向网络空间转变的时间节点应为其社会价值开始凸显的时期,也即2006年前后。

(二)互联网向网络空间转变的现实意义

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变革,促进了网络空间的诞生。从互联网向网络空间的转变,不仅充分展现了人类在高科技技术方面的创造力,而且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而言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从技术平台向全空间的转变,是时空扩展的充分体现,也是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深度融合的标志。

1.从技术平台向全空间的转变

尽管互联网在其发展的中期阶段开始有了媒体属性、社交属性和即时属性,但此时的互联网主要还是一种技术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内容不断扩充,信息互联得到了深入的发展,网络空间也得以出现。网络空间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从最初扁平的技术平台逐步变得立体,转变成了全空间:网络空间不仅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互动的社交平台,亦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远程医疗、数字支付、在线办公、在线娱乐等蓬勃发展的平台;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发展起来之后,海量信息与内容能够随时随地被分享,家具设备、电网设备、物流设备、医疗设备、农业设备等都能获得智能连接,人与自然环境也得到了更为系统的融合[84]。网络空间重新塑造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模式,并不断改变着人类互动、政治进程和经济关系,成了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所有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全空间。(www.xing528.com)

2.时空扩展的充分体现

从互联网向网络空间的转变,以及网络空间持续扩大的过程,在本质上还是时空不断扩展的过程。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非常方便的超越特定场所而进入广阔网络空间的各种手段和途径。任何一位网民都可以同时加入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网络群体,即便网络群体的成员之间相距万里,也能实现实时交流沟通,保持亲密互动关系。其实即便不加入网络群体,网民也可以在各种网站或网络公共空间浏览和接收大量网络信息,由此进入一个没有地理边界限制的流动空间。人们在网络空间进行着真实的社会互动,如同在现实社会空间中进行活动一样,而且这种活动不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无限意义的延伸。[85]可见,从互联网衍生出网络空间后,时空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扩展。

有学者进一步指出,中国的网络空间所导致的时空扩展,不仅是时空范围和时空形式的展开式扩展,还是结构内容和变化速率的压缩式扩展。一方面,中国从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子邮件通信,到各种网络群体大量形成和互联网无所不及地全面加入,经历了网络技术和网络设置不断更新、网民队伍不断扩大、网络交流日益活跃、网络空间持续扩大的过程,这是一种日新月异的时空扩展过程;另一方面,中国网络社会在其发展历程中既明显呈现了时间速率不断加快的变化,也充分显示了其内容不断丰富、密度不断加大、空间结构更加复杂的变化,而这些都是哈维所论述的时空压缩,与此同时,中国网络空间在其运行速率加快和空间密度加大的压缩过程中,同时也呈现了时空范围不断扩展的变化。[86]

3.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深度融合的标志

有学者认为,从本质上来说,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与真实相交叠的二元空间。尽管网络空间是一种虚拟的空间,但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虚幻的、虚假的或虚构的空间,而是会产生实际效果的空间。它是对现实空间的模拟,而使用网络的主体,虽然看似虚拟,实则是一个自主的主体,是有想象力的,网络主体通过相互之间的交互感应而产生出一种“身临其境的在场感”,因为它是由人类内在的心理反应而产生的一种真实的感觉,渗入了使用者的知觉参数。网络空间的这种二元特性,使“虚拟”与“真实”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和暖昧,并导致虚拟与现实的互相融合。在网络时代,现实世界不光是虚拟世界的模拟对象,现实世界也接受来自虚拟世界的一切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人们的思维方式、生存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虚拟世界的影响,并最终产生根本性的变化。[87]

有学者从信息在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的隔离与联通互动的角度分析了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融合关系。他们指出,网络空间被看作整体现实世界的模拟和再造。作为整体信息世界,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是并列关系。现实社会中的信息不断与原有依赖结构分离,进入网络空间。这些信息本身所含的国际政治的内在制约条件使得传统国际政治运行逻辑在网络空间中不断重演,国家间权力结构试图进入、分割网络世界的现象不断出现,网络空间的平滑特征受到现实空间非平滑特征的冲击;与此同时,现实社会的信息进入网络空间后,网络空间会改变这些信息的形状,这些信息会再次进入现实社会甚至改造现实社会的某些特性。总之,网络空间接受现实社会中国际政治运行的逻辑与现实后果,即传统逻辑在新空间复制以及现实后果在新空间再次体现;其次,现实社会接受来自网络空间的国际政治运行的新逻辑与原来不可能出现的某些后果,即新逻辑使某些传统空间中的属于未来的观念成为现实。当然,无论是在网络空间还是现实社会中,由信息引发的效应最终都要体现为现实世界的后果。[88]

还有学者指出,互联网向网络空间的转变,使一群行为端正、文化一致的人聚集在一起,即使他们相隔万里;互联网不仅逐渐变成技术上链接不同机器的网络,还成了链接社会的人的网络。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具有较深程度的耦合和嵌入,具有重要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影响。讨论可能演变为争论和侮辱;商业会带来网络犯罪;有了电子政府,间谍活动和网络战就会随之而来。[89]

从这些学者的论述不难看出,从互联网衍生出网络空间后,这个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全面,而且彼此之间会相互影响,最重要的是,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的任何活动,都有可能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