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min搞定
《巴尔福教育法》颁布后,英国的中等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英国经济的发展,国民就业机会相对扩大,处于下层社会的英国民众强烈要求中等教育向大众开放,英国政府也意识到,中等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必须使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联系起来。为了顺应民众对中等教育的要求,1924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人人有权接受中等教育”的口号。
但如何建设中等教育,当时出现了三种较大的意见。一是坚持“双轨制”,继续维持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分离。二是主张“选拔制”,即通过11岁考试从初等学校中选择最适合的儿童进入中学。三是主张“单轨制”,即所有的初等学校毕业的儿童都可以进入中学。受英国教育传统和观念的影响,最后采用了一种折中的办法——选拔制。《哈多报告》就是其产物。
1.《哈多报告》★★★(10年311选)
英国政府任命哈多为主席,对中等教育改革的三种意见进行调查,并提出了关于青少年教育的报告,亦称《哈多报告》。
(1)主要内容
①儿童在11岁之前所受到的教育称为初等教育。其中,5~8岁进入幼儿学校,8~11岁进入初级小学。
②儿童在11岁后所受到的各种教育均称为中等教育。中等教育阶段分设四种类型的学校:以学术性课程为主的文法学校,具有实科性质的选择性现代中学,相当于职业中学的非选择性现代中学,略高于初等教育水平的公立小学高级班或高级小学。
③为了使每个儿童进入最合适的学校,应在11岁时进行选拔性考试。同时规定义务教育的最高年龄是15岁。
(2)评价(www.xing528.com)
①优点:《哈多报告》第一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衔接、中等教育面向全体儿童的思想;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后教育分流的主张,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
②局限:《哈多报告》把中等教育分为四种类型的学校,实际上就是传统的文法学校和各种形式的现代中学,这又反映了英国教育传统的双轨制对改革的影响。
2.《斯宾斯报告》★
1938年,为适应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要,英国政府又颁布了以改革中等教育为中心的《斯宾斯报告》。
(1)主要内容
①该报告坚持了哈多的教育改革方向,强调各类中学之间建立对等关系的重要性。
②根据初级技术学校增加的现实,把《哈多报告》的双轨改成三轨,即文法中学、现代中学、技术中学,使技术中学成为中等教育的一部分。
③同时提出了设立一种兼有文法、现代、技术学科的多科性中学的设想。
(2)评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基本上形成了文法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三种类型的学校,“人人受中等教育”的观念已经为社会所接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