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印度教育-教育学考研宝典

古代印度教育-教育学考研宝典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由婆罗门种姓的人担任,被称为“古儒”。佛教也重视女子教育,女僧学习完毕后称为“比丘尼”。③古代印度的医学、天文学、数学等自然科学主要是在宗教学校或寺院以外,由学者私人传授的。

古代印度教育-教育学考研宝典

8min搞定

公元前2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的土著达罗毗荼人建立了奴隶制城邦国家。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600年,逐步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通称种姓制度,即把人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首陀罗(奴隶)四个等级。

1.婆罗门教育(09年、20年311选)

婆罗门属于印度的高级僧侣阶层,儿童最初是在婆罗门家庭接受教育。因此,家庭教育是婆罗门教育的主要形式。

(1)教育机构:公元前9世纪以前,婆罗门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父母指导子女背诵《吠陀》经,教学方法神秘、机械、烦琐。儿童如练习写字,要先在沙地上练习熟练后再用铁笔写在棕榈树叶上。公元前8世纪以后,婆罗门出现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学校,被称为“古儒学校”。教师由婆罗门种姓的人担任,被称为“古儒”。

(2)教育内容:《吠陀》经是主要的学习内容,以神学为核心,也涉及比较广泛的知识领域

(3)教学方法:古儒学校还常常利用年长儿童充当助手,由助手协助教师把知识传给一般儿童。这种方法后来被英国教师贝尔所袭用,19世纪在英国成为盛行一时的导生制。此外,体罚盛行。

2.佛教教育

(1)教育机构:印度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考验合格者为“比丘”(僧人)。佛教也重视女子教育,女僧学习完毕后称为“比丘尼”。

(2)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学习内容为佛教经典;教学方法上主张讲道(佛经讲解)与个人钻研相结合。(www.xing528.com)

(3)教育对象:佛教教育主张教育应当面向平民。为了使教育面向大众,他们强调使用地方语言进行教学来取代“梵文”,这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

佛教的寺院不仅是教育机构,也是学术机构,甚至堪称学术(神学)研究中心。一些著名的寺院不仅吸引了大批外国青年和学者前来学习,也对中国和东南亚许多国家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广大下层民众,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这是进步的地方;但它宣传的悲观厌世思想也有很大的消极作用。

·凯程拓展·

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比较

(1)区别: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在教育实施上有所区别,表现在婆罗门教育是一种私立的教育,教师均由婆罗门种姓的人担任,教育对象多为婆罗门子弟,故教育带有强烈的贵族性,教育方法采用口授法及导生制;而佛教教育则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教师均由佛教僧侣担任,教育对象较为广泛,故教育带有平民性,教育方法把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

(2)共同之处

①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德陶冶,使每个人都能稳步减少乃至彻底摒除尘世迷惑,而使自己的精神或灵魂“得救”或“解脱”。

②教育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缺乏积极的因素。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变革,也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③古代印度的医学、天文学、数学自然科学主要是在宗教学校或寺院以外,由学者私人传授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