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淮南子全鉴-人间训、人性自养、事之制

淮南子全鉴-人间训、人性自养、事之制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人之性,其自养不勃③;知事之制,其举错不惑。夫言出于口者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迩者不可禁于远。是故人皆轻小害,易微事,以多悔。八尺为一寻,两寻为一常。因此人们往往轻视小事忽略小害,等到酿成大祸才为之后悔。已,为使者跪而啜三杯。中山国君于是下令烹了他的儿子,并送给乐羊一鼎肉汤和儿子的头。鲁国孟孙氏打猎,得到了一头小鹿,于是让手下人秦西巴拿回家去烹煮。过了一年,孟孙氏又将秦西巴召回担任太子的师傅。

淮南子全鉴-人间训、人性自养、事之制

【原文】

清净恬愉,人之性也;仪表规矩,事之制也。知人之性,其自养不勃知事之制,其举错不惑。发一端,散无竟,周八极,总一筦,谓之心。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执一而应万,握要而治详,谓之术。居知所为,行知所之,事知所秉,动知所由,谓之道。道者,置之前而不轾,错之后而不轩,内之寻常而不塞,布之天下而不窕。是故使人高贤称誉己者,心之力也;使人卑下诽谤己者,心之罪也。夫言出于口者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迩者不可禁于远。事者,难成而易败也;名者,难立而易废也。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漏;百寻之屋,以突隙之烟焚。《尧戒》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人莫蹪于山而蹪于蛭。”是故人皆轻小害,易微事,以多悔。患至而后忧之,是犹病者已惓而索良医也,虽有扁鹊、俞跗之巧,犹不能生也。

【注释】

①恬愉:安适愉快。②制:原则,法度。③勃:通“悖”,这里是违背、荒谬的意思。④所秉:这里指所持的依据、遵守的原则。⑤轩:本意为车子前高后低,这里引申为高高翘起的意思。⑥寻常: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两寻为一常。⑦俞跗:上古时的名医,相传擅长外科手术,是黄帝的臣子。

【译文】

清静恬淡是人的天性;法则规章是对事物的规定。知道了人的天性,他的自身修养不会混乱;懂得处事的原则,那么人的行为就不会有困惑。从一个端点出发,可以消散在没有止境之地;遍及八方极远之处,可以总括在一个洞管之中,这就是意识主宰心的作用。看到事物的根本就能推知事物的未来,观察事物的指向就能预见事物的归宿,执掌一方而应对万端变化,把握要害而治政周详,这就是权术的要义。静居时知道在做什么,行动时知道该去哪里,办事时知道所依原则,举止时知道所做的原因,达到这种境界的叫作道。道,放到前面而不觉得低,放在后面它不会翘起,纳入窄处它不显壅塞,布散天下而不觉得有空隙。所以使别人推崇赞誉自己,这是心的功力;使人轻视诽谤自己,这是心的罪过。话是从你口中说出的,别人无法阻止你;行为发生在你身上,远处的人无法禁止你。事业是难以成功却容易失败的,名誉是难以树立而容易毁坏的。千里长堤,因为蝼蚁的洞穴渗水而决溃,百寻高的大厦,常常因为烟囱缝隙的火苗而被焚毁。尧自我警告说:“恐惧戒慎,一天比一天小心。”人们没有被大山绊倒的,而却被蚁穴的小土堆绊倒。因此人们往往轻视小事忽略小害,等到酿成大祸才为之后悔。灾祸降临后再犯愁,这就好比病危才去求良医,这时即使有扁鹊、俞跗这样的名医也难以治好病人的病。

【原文】

有功者,人臣之所务也;有罪者,人臣之所辟也。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则有功者离恩义,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魏将乐羊攻中山,其子执在城中,城中县其子以示乐羊,乐羊曰:“君臣之义,不得以子为私。”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鼎羹与其首,乐羊循而泣之,曰:“是吾子。”已,为使者跪而啜三杯。使者归报,中山曰:“是伏约死节者也,不可忍也。”遂降之。为魏文侯大开地,有功。自此之后,日以不信。此所谓有功而见疑者也。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故趋舍不可不审也,此公孙鞅之所以抵罪于秦,而不得入魏也。功非不大也,然而累足无所践者,不义之故也。

【注释】

①辟:通“避”。②乐羊:战国魏国武将。③县:通“悬”,悬挂。④魏文侯: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的建立者。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奖励耕战,进行封建制的改革,使魏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⑤秦西巴:孟孙的家臣。⑥累足无所践者:指无立足之地。

【译文】

建功立业,这是人臣所务求的;犯下罪过,这是人臣要回避的。有的立功反而被怀疑,有的犯罪反而更加得到信任,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有功的人背离恩义,有罪的人不敢失去仁爱之心而造成的。魏国将领乐羊攻打中山国,他的儿子乐舒被拘禁在城中,后来又被绑着吊在城头上给乐羊看。乐羊看了后说:“为了君臣的情义,效忠君王,尽我做臣子的职责,我不能为了儿子而有私情。”攻打中山城越发猛烈。中山国君于是下令烹了他的儿子,并送给乐羊一鼎肉汤和儿子的头。乐羊抚摸着他儿子的头,哭泣着说:“这是我的儿啊!”说完向使者跪下,喝下一杯肉羹。使者回去报告:“乐羊是个不惜为节义献身的人,对他真的没有办法。”于是中山国只得向魏国投降。乐羊在这次战争中为魏文侯开拓了大片的土地,并因此立了大功。但谁知道,从此以后,魏文侯一天天地不信任乐羊。这就是有了功劳却反而引起别人的猜疑。那么,什么叫有了罪过却反而受人信任呢?鲁国孟孙氏打猎,得到了一头小鹿,于是让手下人秦西巴拿回家去烹煮。母鹿紧随着秦西巴哀啼不止,秦西巴不忍心伤害幼鹿,于是就放掉幼鹿还给母鹿。孟孙氏回来后,询问烧好的鹿肉在哪里,秦西巴只得回答:“这幼鹿的母亲在我身后不停地哀啼,我实在不忍心,于是自作主张放掉了幼鹿还给母鹿。”孟孙氏听后大怒,一气之下赶走了秦西巴。过了一年,孟孙氏又将秦西巴召回担任太子的师傅。孟孙氏身边的人说:“秦西巴得罪过你,为什么现在又让他来做你儿子的老师呢?”孟孙回答说:“连一头幼鹿都不忍心加以伤害,更何况对人呢?”这就是有了罪过却反而受人信任的例子。因此对取舍不能不慎重考虑,这就是公孙鞅在秦国触犯权贵,而不能够进入魏国避难的原因。公孙鞅的功劳不能算不大,但是不敢正身站立,没有可以立足的地方,是他实行不义政策的原因所造成的。

【原文】

圣王布德施惠,非求其报于百姓也;郊望禘尝,非求福于鬼神也。山致其高而云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福禄归焉。夫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凿龙门,辟伊阙,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辨,长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乃教之辟地垦草,粪土种谷,令百姓家给人足。故三后之后,无不王者,有阴德也。周室衰,礼义废,孔子以三代之道教导于世,其后继嗣至今不绝者,有隐行也。秦王赵政兼吞天下而亡,智伯侵地而灭商鞅支解,李斯车裂,三代种德而王,齐桓继绝而霸。故树黍者不获稷,树怨者无报德。

【注释】

①郊望禘尝:泛指祭祀鬼神。②龙门: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③伊阙:在今河南洛阳南二十里处的龙门石窟前。此地两山对峙,伊水从中穿过,称为伊阙,传说是禹开凿的。④五品:也称五常、五伦,指父子、君臣、夫妻、兄弟、朋友五种人伦关系。⑤契:帝喾之子,尧的异母弟,生母为简狄,相传为殷商始祖。⑥后稷:帝喾之子,生母为姜嫄,相传为周朝始祖,擅长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在尧舜时代当过农官,教民耕种。⑦智伯:也作知伯,名瑶,又称智囊子,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独擅晋国大权。(www.xing528.com)

【译文】

圣明的国君布散德泽施予恩惠,不是为了向老百姓求得报答;祭祀天地日月星辰山川宗庙,不是为了向鬼神求取幸福。山达到一定高度,自然会兴起云雨;河水深到一定程度,也自然会有蛟龙出现;君子修行达到一定道德境界,也必然会有福禄归属他们。那些暗中积德的人,必定会得到公开的好报;那些暗中施惠者,也必定会得到显耀的声望。古时候沟渠堤防失修,洪水成了人民的灾害,于是大禹凿开龙门,劈开伊阙,治理好了水患,使人民得以在陆上安居。百姓不亲近、五种人伦关系不清顺,于是契就教育百姓知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间的尊卑等次和相关礼节。田地荒芜,民众缺衣少粮,于是后稷就指导百姓开垦荒地,改良土壤,播种粮食,让百姓能够家家丰衣足食。因此三代明君的后代没有不称王的,这是积有阴德的缘故。周王室衰微,礼义废弃,孔子就用三代的道理来教育世人,他的后嗣至今没有断绝,这是孔子德行高的缘故造成的。秦始皇赵政用暴力兼并天下并很快灭亡,智伯扩张领土而亡国,商鞅实行苛政而遭肢解,李斯谋害忠良而遭车裂。夏、商、周三代种下恩德而称王,齐桓公帮助弱国生存下去而成为霸主。因此种黍的不会收获稷子,种下怨恨的人也不会得到恩德的报答。

【原文】

昔者,宋人好善者,三世不解。家无故而黑牛生白犊,以问先生,先生曰:“此吉祥,以飨鬼神。”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使其子以问先生。其子曰:“前听先生言而失明,今又复问之,奈何?”其父曰:“圣人之言,先忤而后合,其事未究,固试往复问之。”其子又复问先生,先生曰:“此吉祥也,复以飨鬼神。”归致命其父。其父曰:“行先生之言也。”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围其城。当此之时,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丁壮者死,老病童儿皆上城,牢守而不下。楚王大怒,城已破,诸城守者皆屠之。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军罢围解,则父子俱视。

【注释】

①先生:这里指术数先生,即会算卦、占卜的人。②吉祥:吉祥的征兆。③飨(xiǎng):祭祀。

【译文】

从前宋国有一个爱好行善的人,三代坚持不懈行善做好事。家中无缘无故黑牛生出了白色的牛犊子,因此而询问前辈先生。先生说:“这是吉祥的征兆,用这纯白牛犊去祭祀鬼神吧。”过了一年,他的父亲无故眼睛瞎了,黑牛又生了一个白犊,父亲又让自己的儿子去问先生。他的儿子说:“以前听先生的话而你却失明了,现在又去询问,干什么?”他的父亲说:“圣人的话常常是先好像不对,但以后会应验吻合,而且这件事还没完,你就去试着问问吧!”儿子又去问先生这怪事。先生回答说:“这也同样是吉祥的征兆,还是用这纯白牛犊去祭祀鬼神吧!”儿子回来后传达给自己的父亲,父亲说:“那就按照先生的话去做吧!”过了一年,他的儿子又无故眼睛瞎了。这事以后楚国攻打宋国,包围了宋的都城。这个时候,城里能充饥的东西都吃光了,人们只能交换孩子吃,并将枯骨劈开当柴烧。壮年人全都战死,老人、病人、儿童上城楼防守,顽强抵御,使楚军迟迟攻克不下。这时楚王大怒,在城被攻破之后,将上城楼防守的人全部杀死。唯独这户人家因父子均失明而没上城楼防守,得以保全性命。当楚军撤走以后,这父子两人的眼睛又重放光明了。

【原文】

夫祸福之转而相生,其变难见也。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注释】

①髀(bì):大腿骨。

【译文】

这正是祸福互相转化互相促成,其中的变化难以预见。靠近长城一带的居民,有一个擅长术数的人,他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匈奴一边,人们都去慰问他。这位长者却说:“这事难道就不能变成好事吗?”过了一段时间,跑走的马领着一匹胡地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去祝贺他。这位长者说:“这事难道就不可能变为坏事吗?”他家里很富有,又得了良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一次从马背上摔下来而折断了大腿,人们都去安慰他。这位长者说:“怎么知道这事不会变成好事呢?”过了一年,匈奴人大举入侵边塞地区,青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参战,结果边塞上的人十分之九都战死了,他的儿子独独因为腿跛的原因没有参战,父子俩保全了性命。因此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这其中的变化难以穷尽,深不可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