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①,直乎绳,圆乎规,方乎矩,包裹宇宙而无表里,洞同覆载而无所碍②。是故体道者③,不哀不乐,不喜不怒,其坐无虑,其寝无梦,物来而名,事来而应。
【注释】
①准:水平的标准。②洞同:混沌不分的情况。③体:领会。体道者:领悟到道的精神的高人。
【译文】
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同水准一样平,和绳墨一样直,与规一样圆,同矩一样方;它包容宇宙天地无内外之分,混沌覆载万物而没有阻碍。因此体察到道的人,不悲哀也不快乐,不欢喜也不发怒,坐时无思虑、睡时不做梦,万物到来时给它命名,事情发生时能应对自如。
【原文】
道者物之所导也,德者性之所扶也,仁者积恩之见证也①,义者比于人心,而合于众适者也。故道灭而德用,德衰而仁义生。故尚世体道而不德②,中世守德而弗坏也,末世绳绳乎唯恐失仁义。君子非仁义无以生,失仁义,则失其所以生;小人非嗜欲无以活,失嗜欲,则失其所以活。故君子惧失仁义,小人惧失利。观其所惧,知各殊矣。《易》曰:“即鹿无虞③,惟入于林中,君子几④,不如舍,往吝。”
【注释】
①见证:明显的效应。②尚:通“上”。③即鹿无虞:即:就。鹿:喻百姓。虞:虞人,主管禽兽之官。④几:期望。
【译文】
道是万物的主导,德是对人天性的扶助,仁是积累恩德的见证,义是同人心相比照,而与众人适宜相配合。所以道消亡而后德被使用,德衰落而后仁义产生。所以上古之世体察道而不需要德,中古之世持守德而不需要安抚,末世之时国君谨慎小心只担心失去仁义。君子没有了仁义就无法生存下去,丧失了仁义就丧失了生存的条件;小人没有了嗜欲就无法生存下去,丧失了嗜欲就等于要他的命。所以君子害怕失掉仁义,小人则害怕失去利益。考察他们所害怕的,就知道了君子与小人的不同了。《周易》中说:“追逐鹿而得不到向导的帮助,就是追进深山老林也得不到。君子知道追不到鹿不如舍弃,因为继续追逐深入,危险就在前面。”
【原文】
圣人在上,则民乐其治;在下,则民慕其意。小人在上位,如寝关曝纩①,不得须臾宁。故《易》曰:“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言小人处非其位,不可长也。物莫无所不用,天雄乌喙,药之凶毒也,良医以活人。侏儒瞽师,人之困慰者也②,人主以备乐。是故圣人制其剟材③,无所不用矣。
【注释】
①寝关曝(pù)纩(kuàng):人睡在关隘之上,蚕茧晒在日光之下。比喻不得安宁。②困慰:困窘,怨恨。③制:处理。剟:砍削,割取。
【译文】
圣人处于统治地位时,那么百姓就喜欢他的统治;圣人即使不在位上,百姓也会仰慕他的思想和志向。小人处于统治地位时,就像人睡在关隘之上,蚕茧晒在日光之下一样,没有片刻的安定。所以《周易》中说:“骑马遇险盘旋不定,就会有泣血悲凄的忧虑。”是说小人处在他不该处的位置,导致人民百姓日子难过,同时小人也不可能长久处于这种统治地位。万物中是没有什么不能被利用的。天雄、乌喙,尽管是药物中毒性最大的,但高明的医生却能用这种剧毒药来救治人的性命。矮子和瞎子,是人类中间最为困窘的人,但是国君却用他们作乐官和乐师,让他们来演奏音乐。因此圣人用人就像处理那些砍割剩下来的木材,没有什么用不上的。
【原文】
心之精者①,可以神化,而不可以导人;目之精者②,可以消泽③,而不可以昭誋④。在混冥之中⑤,不可谕于人。故舜不降席而天下治,桀不下陛而天下乱⑥,盖情甚乎叫呼也。无诸己,求诸人,古今未之闻也。同言而民信,信在言前也;同令而民化,诚在令外也。圣人在上,民迁而化,情以先之也。动于上,不应于下者,情与令殊也。故《易》曰:“亢龙有悔⑦。”三月婴儿,未知利害也,而慈母之爱谕焉者,情也。故言之用者,昭昭乎小哉⑧!不言之用者,旷旷乎大哉!身君子之言,信也;中君子之意,忠也。忠信形于内,感动应于外,故禹执干戚⑨,舞于两阶之间,而三苗服。鹰翔川,鱼鳖沉,飞鸟扬,必远害也。子之死父也,臣之死君也,世有行之者矣,非出死以要名也,恩心之藏于中,而不能违其难也。故人之甘甘,非正为跖也,而跖焉往。君子之惨怛,非正为伪形也,谕乎人心。非从外入,自中出者也。
【注释】
①精:指精神所在。②目之精者:是指人的视觉的精妙之处。③消泽:指在无形中会意到奥妙之处。④昭誋:变得明显。⑤混冥之中:指人的内心。⑥陛:指殿坛的台阶。⑦亢龙:高飞的龙,比喻身居高位的人。⑧昭昭:极小的样子。⑨干:盾牌。戚:大斧。
【译文】
心灵的明洁,可以像神灵一样感化他人,却不能够教导人。明亮精粹的眼睛可以在无形中察知事物,但无法用它来教导告诫他人。在人心里头的东西,是不能够被人知道的。所以舜不离坐席而天下大治,桀不下台阶而天下大乱,可见真挚感情是远远胜过大呼大叫的。自己无法做到的事,却要求别人做到,这在古今都是闻所未闻的事。百姓赞同你的言论而相信你,是因为你把信用摆在言语说教之前。百姓赞同你的命令而受到教化,是因为你发布命令出于真诚。圣人处于上位,百姓归顺并被感化,同样是由于圣人对百姓动之真情实意。反过来,君王处在高位发布政令而下面百姓不响应,这是由于君王的真情与政令不一致。所以《周易》中说:“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会先败而后悔。”三个月大的婴儿,还不知利害关系,但慈母的爱心却能感受到,这是由于母子间的真情相通所致。所以言语中能够被采用的,是非常少的一点!不需要说的话而被人采用的,确实是非常广泛啊!能亲身践行君子的教导,是讲究信用;能符合君子的意图,是忠诚的表现。忠诚和信用在内心形成之后,就会对外界产生感化作用,所以禹手执盾牌、大斧在宫廷台阶前跳起古舞,表示为德治而武力征讨,使作乱的三苗很快就臣服了。老鹰在江河上空盘旋飞翔,使鱼鳖慌忙沉入水底、鸟也高飞远走,这些都在于它们能感知到老鹰有伤害之心,所以远远地躲避起来。儿子能为父亲去死、大臣能为君主舍命,这些事情每个朝代都有,这当然不是为了以死来邀取名利,而实在是他们内心有感恩之情。所以不怕也不想躲避这种死难。所以,人们情愿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并非是为了实现某种愿望,可这种愿望常常会实现。同样,君子的忧伤悲痛,也并非只是做做样子,因而能够使人理解通晓。这些都在于他们的这种情感不是迫于外力,而是真的产生于内心世界。
【原文】
义尊乎君,仁亲乎父。故君之于臣也,能死生之,不能使为苟简易①;父之于子也,能发起之②,不能使无忧寻③。故义胜君,仁胜父,则君尊而臣忠,父慈而子孝。
【注释】
①简易:随便,轻率。②发起:成长,生长。③忧寻:指对父母的忧虑挂念之心。
【译文】
大义比国君更重要,仁爱比父亲更亲。因此国君对臣下,可以有权决定他们的生死,但是不能使臣下做出苟合改变品行的举动。父亲对儿子,可以呼来唤去使用他们,使他成长,但不能让讲仁行孝道的儿子不为父母亲忧虑挂念。所以,我们将“大义”和“仁爱”置于君与父之上,由此也使得社会君尊而臣忠、父慈而子孝。
【原文】
圣人在上,化育如神。太上曰①:“我其性与!”其次曰:“微彼②,其如此乎!”故《诗》曰:“执辔如组③。”《易》曰:“含章可贞④。”动于近,成文于远。夫察所夜行,周公惭乎景⑤,故君子慎其独也。释近斯远,塞矣。闻善易,以正身难。夫子见禾之三变也⑥,滔滔然曰:“狐向丘而死,我其首禾乎!”故君子见善则痛其身焉。身苟正,怀远易矣。故《诗》曰:“弗躬弗亲,庶民弗信。”
【注释】
①太上:上古的圣王。②微:没有。彼:指统治者。③辔:缰绳。组:丝带。④章:纹彩。可贞:吉利。⑤周公:即周公旦,成王即位后,曾由周公旦辅佐。⑥禾之三变:即从禾之三变之中领会到不忘本性的道理。
【译文】
圣人处于统治地位,化育万物就像神灵驱使一样。最远古时代的圣人说:“我治民大概是依照他们的天然之性吧。”其次是上古五帝时圣人说:“不是这样的百姓,天下能像这样得到治理吗!”所以《诗经》中说:“手执驾御缰绳,如同丝线织帛。”《周易》中说:“武王克商,自以为可以成功。”所以说能够注意自身的修养,就能获得深远的美好结果。也因为这样,周公能在黑夜里省察自己的行为,做到身正影正毫不愧色。所以君子对他的独居是很慎重的。反过来说,放弃自身的修养,却想企盼远大目标的实现,这是行不通的。知道行善的道理是容易的,但亲身行善就难了。孔夫子看到庄稼由种子变成禾苗、又长出穗谷的生长过程后,感慨地说:“狐狸死的时候头向着窟穴的山丘,我大概也像垂着的禾穗一样,头向着根吧?”所以君子看到好的言行,就感到自身也应从善去恶。自身如果端正了,那么招抚远方的人就容易了。所以《诗经》中说:“不是亲自去做,百姓不会相信。”
【原文】
小人之从事也曰苟得①,君子曰苟义②。所求者同,所期者异乎!击舟水中,鱼沉而鸟扬,同闻而殊事,其情一也。僖负羁以壶餐表其闾③。赵宣孟以束脯免其躯④,礼不隆,而德有余,仁心之感恩接而憯怛生⑤。故其入人深。俱之叫呼也,在家老则为恩厚,其在责人则生争斗。故曰:“兵莫憯于意志,莫邪为下;寇莫大于阴阳,枹鼓为小⑥。”
【注释】
①苟得:苟且求得。②苟义:追求正义。③僖(xī)负羁:春秋时期曹国大夫。④赵宣孟:即赵盾,春秋时晋国大夫,谥号“宣”。⑤憯(jiàn)怛(dá):忧虑,指报恩的心理压力。⑥枹鼓:本来指鼓槌,这里用来指代军旅。
【译文】
小人行事,只求得到好处,君子行事,是急切求义。他们在追求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追求的目标却不一样。在水中击舟,游鱼沉底而水鸟高飞,它们听到的信号是一样的但表现不同,但它们害怕的心情则是一致的。春秋时期曹国的僖负羁因赠送重耳一壶饭食受到晋文公旌表,赵盾赠束脯给饿人灵辄而自己免于被杀。僖负羁和赵盾所赠送给他人的物品并不丰厚,虽然施礼不多,但得到的回报却相当厚重,这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出于仁爱之心,并以恩德待人,所以使受恩者刻骨铭心、永不忘记。同样是大声喝叫,处在家中长老之位那么则是对子孙有厚恩了,如果这样对待债人那么就要产生争斗之事。所以说:“在军事作战中没有比违背意志伤害更大的了,而受到莫邪的伤害反而是小的;在受到的侵扰中没有比阴阳变化对人危害更大的了,而敌人击鼓进军带来的骚乱反而是小的。”
【原文】(www.xing528.com)
圣人为善,非以求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故人之忧喜,非为蹗蹗焉往生也①。故至人不容②。故若眯而抚③,若跌而据。圣人之为治,漠然不见贤焉④,终而后知其可大也。若日之行,骐骥不能与之争远。今夫夜有求,与瞽师并,东方开,斯照矣。动而有益,则损随之。故《易》曰:“剥之不可遂尽也,故受之以复。”
【注释】
①蹗(lù):冀幸,希望。②至人:有最高道德的人。容:修饰自己的容貌。③眯:外物进入眼睛。④漠然:淡泊平静的样子。
【译文】
圣人推行善事,不是为了求得名声,但恰恰名声会跟着来到。名声不和利益相期遇,但是利益却归附它。因此说人的忧愁欢喜,不要冀幸去感染他人而感化作用往往自然产生。所以说,至德的人不需要修饰自己的外表,就像眼睛吹入芥子自然用手去抚摸,又像快要跌倒用手支撑一样。圣人的无为而治,开头看不出有什么能耐,漠然寂静,但到后来就知道了他的伟大。就像太阳运行,连骏马都无法和它赛跑。现在人们在暗夜里寻找东西和瞎子是相同的,等到东方旭日升起,万物都被照见,情形就大不相同了。人的举动会带来利益,那么损害也会随之而来。因此《周易》中说:“剥落是不可能全部干净的,因此又用复生来承续它。”
【原文】
情先动,动无不得;无不得则无莙①,发莙而后快。故唐、虞之举错也,非以偕情也,快己而天下治;桀、纣非正贼之也②,快己而百事废。喜憎议而治乱分矣③。圣人之行,无所合,无所离,譬若鼓,无所与调,无所不比。丝管金石,小大修短有叙,异声而和;君臣上下,官职有差,殊事而调。夫织者日以进,耕者日以却,事相反,成功一也。申喜闻乞人之歌而悲,出而视之,其母也。艾陵之战也④,夫差曰:“夷声阳,句吴其庶乎!”同是声而取信焉异,有诸情也。故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哀。夫子曰:“弦则是也,其声非也。”文者,所以接物也,情系于中而欲发外者也。以文灭情,则失情;以情灭文,则失文。文情理通,则凤麟极矣。言至德之怀远也。输子阳谓其子曰:“良工渐乎矩凿之中⑤。”矩凿之中,固无物而不周。圣王以治民,造父以治马,医骆以治病⑥。同材而各自取焉。上意而民载,诚中者也。未言而信,弗召而至,或先之也,忣于不己知者,不自知也。矜怛生于不足,华诬生于矜。诚中之人,乐而不忣,如鸮好声,熊之好经。夫有谁为矜。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号而哭,叽而哀,而知声动矣;容貌颜色,理诎伸倨句⑦,知情伪矣。故圣人栗栗乎其内,而至乎至极矣。
【注释】
①莙(jūn):堵塞,填塞。②正:只是。贼:伤害。③分:指情绪表现于外。④艾陵:在山东莱芜东北,公元前484年,吴军败齐于此。⑤矩凿:矩尺和凿子,在这里喻指法度。⑥医骆:古越国的医师。⑦诎(qū)伸倨句:屈伸直曲,在这里指身体动作。
【译文】
国君用情感化万民,感动没有是不得人心的,没有不得人心那么上下便没有闭结,拨开心中的闭结而后人心大快。所以,唐尧、虞舜的举止措施,不是用来背离情感的,它是使自己快乐而天下也得到治理。反过来说,夏桀、商纣不是一定要来危害百姓,为了使自己快乐而百事废弃。国君对谏议的喜好与厌恶将会导致天下治理得混乱与否。正因为这样,圣人君主就不能以自己的情感意愿去做事,它应该是无所迎合,也无所分离的。就像鼓声没有什么乐器能和它合调,也没有什么乐器不能和它并用。管弦、金钟、石磬,大小、长短排列有次,各种声音互相协调应和,奏出美妙的乐曲。同样,君主身处上位,群臣自处下位,尽管官职各不相同、事务各有区别,但配合协调得就像一支乐章。这就像织布是向前进展的,翻耕是往后倒退的,劳动的方式不一样,但获得成功是一致的。申喜听到乞讨的人唱歌心中悲伤,出门一看,歌唱者竟然是失散多年的母亲。艾陵吴、齐之战的时候,吴王夫差说:“我们吴军的士气高昂、呼喊声激昂喜悦,吴国准能打胜仗。”同样是声音,但从中获得的信息却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声音中含有不同的情感。所以心情悲哀,这歌声就不欢乐;内心快乐,那么即使哭泣也不哀痛。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当闵子骞在守完三年孝后拿琴弹奏时,孔子会说这样的话:“琴还是这把琴,但弹出的琴声音调却不一样了。”音声是用来交接外物的,情感维系在其中,而要在外部显露出来。用音声来湮灭情感,那么就会失去真情;用情感湮灭音声,那么就会失去音声。音声、情感条达通畅,那么就是凤凰和麒麟都会降临庭院;说的是最高的德行可以使远方的人归附。输子阳对他的儿子说:“高明匠工技艺的逐渐提高是在矩尺和凿子之中。”在矩尺和凿子之下,确实是没有物体不能够周合的。圣明的君主用这个道理治理百姓,造父就是靠着它来驾驭车马,医骆就是根据它来诊治疾病的。国君有志向没有说话而百姓却能掌握实行它,这是因为发自内心世界的真诚之情感化了大家。还没说什么,就取得了互相的信任;也没有发什么号召,就使人主动前往,这是因为事先就有了感应和默契。有些人总是埋怨人家不了解自己,实际上有这种认识的人首先是缺乏自知之明。之所以骄傲,实际上在于自身只是半罐子水;而之所以浮夸虚华又在于自傲骄横。内心真诚的人,他的快乐发自内心自然而然,如同鸮鸟喜欢歌唱、狗熊喜欢树上悬吊一样,它们又哪有故作姿态保持矜持的成分?怀春少女思念情人,秋节至士子心中悲伤,从而感知万物的自然变化。有时嚎啕大哭,有时悲叹而哀,从声调中可以知道感情的变化。而某人的容颜及身体动作,也能反映出其人的意识和情感。正因为这样,所以圣人总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毫不松懈,从而使自己的修养达到极高的境界。
【原文】
功名遂成,天也;循理受顺①,人也。太公望、周公旦,天非为武王造之也;崇侯、恶来②,天非为纣生之也。有其世,有其人也。教本乎君子,小人被其泽;利本乎小人,君子享其功。昔东户季子之世③,道路不拾遗,耒耜余粮,宿诸亩首,使君子小人各得其宜也。故一人有庆④,兆民赖之⑤。凡高者贵其左,故下之于上曰左之,臣辞也;下者贵其右,故上之于下曰右之,君让也。故上左迁,则失其所尊也;臣右还,则失其所贵矣。小快害道,斯须害仪。子产腾辞⑥,狱繁而无邪,失诸情者,则塞于辞矣。成国之道,工无伪事,农无遗力,士无隐行,官无失法。譬若设网者,引其纲而万目开矣⑦。舜、禹不再受命,尧、舜传大焉,先形乎小也。刑于寡妻,至于兄弟,禅于家国,而天下从风。故戎兵以大知小,人以小知大。君子之道,近而不可以至,卑而不可以登,无载焉而不胜,大而章,远而隆,知此之道,不可求于人,斯得诸己也。释己而求诸人,去之远矣。君子者乐有余而名不足,小人乐不足而名有余。观于有余不足之相去,昭然远矣。含而弗吐,在情而不萌者,未之闻也。君子思义而不虑利,小人贪利而不顾义。子曰:“钧之哭也,曰:‘子予奈何兮乘我何⑧’其哀则同,其所以哀则异。”故哀乐之袭人情也深矣。凿地漂池,非止以劳苦民也,各从其蹠而乱生焉。其载情一也,施人则异矣。故唐、虞日孳孳以致于王;桀、纣日怏怏以致于死,不知后世之讥己也。
【注释】
①受:顺应。顺:秩序,规律。②崇侯:商纣时崇国诸侯,名虎。恶来:商纣王的大臣,与崇侯虎两人都善于谄媚。③东户季子:传说中的古代贤明的君主。④庆:善心。⑤赖:托付。⑥腾辞:传递书信。腾:传递。⑦纲:提网的绳。⑧子予:指孔子的弟子宰予,字子我。乘:欺压。
【译文】
功业名声取得成功,这是天时的作用;遵循天理顺应人情,这是人为的作用。太公望、周公旦,不是上天专门为周武王而造的;崇侯、恶来,也不是上天特意为商纣王而生出的;这是在于有那样的社会,就会出现那样的人。君子的天职是实行教化治理,小人就能承受到他们的恩泽;小人的职责则是生产财富、提供物质利益,能让君子享用。过去东户季子的时代,路不拾遗,农具、粮食留在田头过夜也不会遗失,这是因为东户季子让君子、小人各自得到相宜的利益。所以说一个人干了好事,万民都会得到幸福。大凡居高位的天子以左边为贵,因此臣下对国君称“佐君”,这是臣下的用词;地位低的臣下以右边为贵,因此国君对臣下称“佑臣”,这是国君的谦让之词。因此国君离开左位,就会失去他的尊贵;臣下离别右位,也就会失去他的贵重了。贪图一时的痛快会损害大道,只图眼前利益会伤害大义。子产颁布新法而受到不少流言的责难,但是实行新法尽管案件刑狱增多,却遏制住了邪气。如果在治理国家的措施中丧失了真情慈仁,就会受到舆论的抵制而无法实施。在成功的治国之道下,应该是,工匠不偷工减料、弄虚作假,农夫不惜劳力、努力耕种,士人不隐居避世,官吏不犯法乱纪。这就好比撒网的人,牵引纲绳而上万个网眼一起都张开了。舜、禹不再受天命而登基,是由于尧传位给舜,舜再传位给禹;尧为舜创立了基业,舜又继承弘扬了这基业,而这些基业都是从小的方面慢慢积累起来的。这就像他们在家为正妻做出表率,又示范于兄弟,再影响传播遍整个国家,这样天下也就形成了好风气,好习俗。因此战争凭借大的可以知道小的,人可以从小便知其长大的作为。君子的治国之道,看似靠近却不能够达到,看似低下却不能够登临,像无人主宰而又无所不胜,广大而显明,越久越显伟大,越远越显崇高。要掌握这种治世之道,不能求助于别人,而只能从自身做起。离开自己而求之于人,那就离开治道太远了。君子的快乐有余而名声是不足的,小人的快乐不足而名声是有余的。看到他们之间的有余和不足,就能够知道他们中间的差距。内心饱含情感而不向外吐露,有真情而不流露在外,还没有听说过。君子思考的是大义而不考虑小利,而小人贪求的是小利而不顾大义。孔子说:“子予说同样是哭,有什么不一样。我对他说:‘子予,你这样的问题怎么奈何得了我呢!尽管他们的哭是一样的,但哀哭的原因却是不一样的呀!’”所以悲哀和快乐反映人的思想感情是很深刻的。有些人想掘地,有的要填池,这些人并不一定存心想折腾百姓、劳役民众,只是各自按自己的意愿去做而搞出的乱子。这些人表达自己的感情是一致的,但是施予他人就会有善恶的不同。因此唐尧、虞舜一天天勤勉努力而成就了帝王之业,夏桀、商纣每天放纵情欲而招致灭亡,不知道后代人讥讽自己。
【原文】
骄溢之君无忠臣,口慧之人无必信①。交拱之木②,无把之枝;寻常之沟,无吞舟之鱼。根浅则末短,本伤则枝枯。福生于无为,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秽生于弗耨③。圣人为善若恐不及,备祸若恐不免。蒙尘而欲毋眯,涉水而欲无濡,不可得也。是故知己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福由己发,祸由己生。圣人不求誉,不辟诽,正身直行,众邪自息。今释正而追曲,倍是而从众,是与俗俪走④,而内行无绳,故圣人反己而弗由也。
【注释】
①口慧:口头给人许诺好处却不兑现。②交拱:两手合抱。③耨:除草。④俪走:同行并趋,这里指随波逐流。
【译文】
过分骄横霸道的国君不会有忠臣,善辩之人没有可靠的信誉;缠绕而长的藤类树木长不出一握粗的枝干,狭小的水沟不会有能吞舟的大鱼。根基浅那么树梢就短;树根如受伤则枝叶也就枯萎。福来自于无为,祸生于多欲;灾害来自无防备,荒芜是因为没除草。圣人为善行善唯恐赶不及,防备祸患唯恐躲不开。蒙上灰尘而想要不眯眼,涉水过河又想不沾湿衣服,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有自知之明的人是不会胡乱埋怨人的,知道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福气是由自己兴起,灾祸是由自己产生。圣人不追求赞誉,也不逃避非议诽谤,他立身正道,所以各种邪气无法兴起,奸邪自然平息。现在放弃正路而追求邪道,违背正理而追随世俗的人,这就是与陋俗并行,内心失去准绳,因此圣人返回自身本性而不同流合污。
【原文】
善御者不忘其马,善射者不忘其弩,善为人上者不忘其下。诚能爱而利之①,天下可从也。弗爱弗利,亲子叛父。
【注释】
①利:施加利益。
【译文】
善于驾车的人不会忘了他的马匹,善于射箭的人不会忘记他的弓弩,善于为人君的人是不会忘记他的臣民的。诚心诚意地爱护子民并为他们谋利益,那么天下人就会归顺跟随。如果既无爱心又无利益,就是亲生儿子也要背叛他的父亲。
【原文】
天下有至贵而非势位也,有至富而非金玉也,有至寿而非千岁也。原心反性①,则贵矣;适情知足,则富矣;明死生之分,则寿矣。
【注释】
①原心:使心回到本原。反性:返回到自己的天性。
【译文】
天下有最珍贵的东西,但它绝对不是权势和地位,有最宝贵的财富但它不是黄金美玉,有最长的寿命而不是享有千岁。使心回到本原,返回自己的天性,那么这便是最尊贵的;适合自己的性情,知道满足,就是最大的富有;明确死生的区别,那么就会长寿了。
【原文】
言无常是,行无常宜者,小人也;察于一事,通于一伎者①,中人也;兼覆盖而并有之②,度伎能而裁使之者③,圣人也。
【注释】
①伎(jì):通“技”,技能,才能。②覆盖:兼容覆盖。③裁:制。
【译文】
说话不算话,行为反复无常,这是小人;能明察事理,精通某种技艺,这算中等人;能够兼容覆盖天下而拥有一切美德,能度量人的才能后决定如何运用的人,才称得上是圣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