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冯达文文集第4卷:无一物可系的生命感受

冯达文文集第4卷:无一物可系的生命感受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又,天地万物既然是无时不变迁,无一物可系在,所谓“今交一臂而失之,皆在冥中去矣”,那么,人对它们的认识与把握自成为不可能之事:夫利于彼者或害于此,而天下之彼我无穷,则是非之竟无常。然而,郭象借助这一批判,把现在现实社会中那些公共的、统一的规限“无”化、弃去,把过去、未来的链锁消解之后,得以比王弼推进一步,着实地回落到现实现时当下个体自我了。

冯达文文集第4卷:无一物可系的生命感受

郭象作为玄学中人,尤以《庄子》为所好,对有形可名的经验世界及由之构成的经验知识取摈弃态度,与王弼并无不同。只是,王弼更侧重于揭露形名之物在空间上的有限性(形限),而演绎出以“无”为“体”说,郭象则更多地感触于形名之物在时间上的暂忽性而不免慨叹称“无”。郭象经常说:

夫无力之力,莫大于变化者也。故乃揭天地以趋新,负山岳以舍故。故不暂停,忽已涉新,则天地万物,无时而不移也。世皆新矣,而自以为故;舟日易矣,而视之若旧;山日更矣,而视之若前。今交一臂而失之,皆在冥中去矣。故向者之我,非复今我也。我与今俱往,岂常守故哉。而世莫之觉,横谓今之所遇,可系而在,岂不昧哉[31]?

这就是说,我们面对的天地万物无时不在变迁,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稍加系在。天地万物的新故更替本身就表现为一种否定性,就体现出一种“无”的趋向。

又,天地万物既然是无时不变迁,无一物可系在,所谓“今交一臂而失之,皆在冥中去矣”,那么,人对它们的认识与把握自成为不可能之事:

夫利于彼者或害于此,而天下之彼我无穷,则是非之竟无常。故唯莫之辩而任其自是,然后荡然俱得[32]。

天下万物变化无穷,彼此之分界变迁无常,人当然也不可能获得任何确定性的认识,故只能“莫之辩”。是即“无名”。

可见,从起点看,郭象与王弼一样,对经验世界与经验认知,取否定性的态度。(www.xing528.com)

郭象《庄子注》中经常出现如下一些提法:“道之无所不在也……而所在皆无也”[33],“无彼无是,所以玄同也”《庄子·齐物论注》。,“与万物为体,则所游者虚也”[34],以及“无心”、“遗物”、“忘仁义”、“忘礼乐”、“与世常冥”、“泰然无执”等一类命题,在王弼、嵇康阮籍等人的著作中,也都常常可以看到。而且,由于郭象对万物的变动不居不可把捉的状况感受特别深刻,对人—主体“我”的无可奈何的感受也特别强烈:

夫我之生也,非我之所生也。则一生之内,百年之中,其坐起行止,动静趣舍,情性知能,凡所有者,凡所无者,凡所为者,凡所遇者,皆非我也[35]。

所有、所无、所为、所遇,一切都不是“我”可以作主的,此亦可谓“无我”。

然而,在郭象那里,讲“无”、“无名”、“无我”,毕竟只是起点。这些讲法一如王弼那样,表达着一种对现存现实社会与生存处境的批判意识。然而,郭象借助这一批判,把现在现实社会中那些公共的、统一的规限“无”化、弃去,把过去、未来的链锁消解之后,得以比王弼推进一步,着实地回落到现实现时当下个体自我了。

那么,这样一种转变是何以发生,如何可能的呢?我们得从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现实社会变迁带来的生存困迫这样两个方面来予以探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