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萨提亚模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改变和转化过程

基于萨提亚模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改变和转化过程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萨提亚的治疗模式将重点是在渴望、期待、知觉以及感受水平上将父母和儿童联结起来。萨提亚对改变过程的看法与其他理论的区别在于提倡一种内部的转换,之后反过来带来外部的变化。萨提亚特别强调改变的背景,治疗师需要创设安全的,接纳的氛围。

基于萨提亚模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改变和转化过程

萨提亚的治疗模式将重点是在渴望、期待、知觉以及感受水平上将父母和儿童联结起来。这样做可能会产生一个包含分享、接纳和尊重的系统,它为所有的家庭成员提供了一种内部转换,从根本上改变了每个人的自我价值。萨提亚对改变过程的看法与其他理论的区别在于提倡一种内部的转换,之后反过来带来外部的变化。治愈的效果在不断体验和学习表里一致的过程中产生。以下分别从两个视角来论述萨提亚模式转化的过程,其一是家庭治疗师的视角,在治疗一个功能不良的家庭时,会经过哪些阶段,咨询师在每一个阶段要做什么,每一个阶段成员可能的状况和面对的风险是怎么样的。其二是从转化中的个体的视角来分析,经历哪些阶段才能达到转化的目标。

1.以家庭为单位发生改变的阶段

萨提亚详细论述了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治疗时,改变的阶段。萨提亚特别强调改变的背景,治疗师需要创设安全的,接纳的氛围。改变的阶段包括六个步骤:

(1)现状:在个体或系统的当前状态中,出现了对于改变的需要。家庭一旦达到某种平衡,会有一种如惯性一般的力量推动家庭按原有的互动模式往前推进,健康的家庭会维持健康的沟通与互动,而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也会维持其原有的互动方式。这种不断的重复会让家庭成员对此习以为常。以功能不良的方式维持平衡的家庭将会继续它们的模式,直到某些相对急剧的事情发生。比如孩子的学习或行为问题、父亲醉酒或母亲抑郁等。这时的家庭会因为某一个成员的问题而寻求帮助。

(2)引入一个外部因素:以治疗为例,外部因素就是治疗师,治疗师需要家庭系统里每一个成员的接纳。在这一阶段,治疗师会被裹挟进当事人的家庭,并被家庭动力所影响,可能会出现讨好、指责或其他不一致的应对姿态,咨询师需要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并尽己所能地进行一致性表达。在这个过程咨询师要注意与家庭成员保持接触、检验预期、检验改变中存在的障碍,将阻抗重构成尊严以帮助家庭成员走上改变的旅程。

(3)混乱:治疗师成功地介入之后,家庭系统渐渐开始松动,能够达成审视它自身的程度。家庭脱离了它的现状,不再理所当然地遵守原有的家庭规条,这会让家庭成员丧失原有的安定感和安全感,原有的互动方式可能并不是非常健康和良好,但至少成员可预期,也可控,而一旦家庭成员有了觉察,原有的模式不再被延用,新的规则和沟通方式没有建立起来,成员可能会体验到丧失感和恐惧感。在这一阶段咨询师需要将家庭成员的恐惧和焦虑正常化,混乱恰恰是治愈的开始;让家庭规则浮出水面,并将家庭规则转变为指导方针;为改变的发生提供情境。人在这一阶段接纳了对未知事物的恐惧、焦虑、不确定感和担忧,并以一种积极和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来利用这些感受,并由此将个体或系统从功能不良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崭新的、功能良好的存在状态。

(4)新的选择和整合:发展新的可能性,利用潜在的资源,整合各个部分并重新评估过去和现在的期望。在这一阶段,家庭成员会放弃原来的生存应对姿态,并接纳新的存在方式,开始接管原来自动化的过程,意识到原来没有意识的部分后加以控制,并自我负责。

(5)执行:虽然当事人已经将原来自动化过程变为可以手动操作和控制的流程,也有了更多的觉察,但原来的家庭模式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要维持并实践新的选择,需要发展出强大的支持系统。萨提亚建议人们用一些练习来减少过去的影响,比如练习冥想。在这一过程,随着当事人不断练习新的行为方式和新的表达方式,慢慢地,这些新学习的事情渐渐变成自动化的过程,而离原来的运作模式越来越远。

(6)新的状态:这一阶段的体和关系的功能都更加完善。新的舒适感取代了过去的熟悉感。关于系统如何运行的新预期发展起来了,新的自我形象和新的希望开始浮现,更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以释放。

这六个阶段只是理论上的描述,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够顺利地,无反复地走过这六个阶段,在混乱阶段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在第六阶段来临之前,咨询师可能要与家庭进行非常多的工作。(www.xing528.com)

2.个体实现转化的过程

个体要从低自尊的状态走到高自尊的状态,要能够实现“表里一致”,首先要对自己有所觉察,能够意识到过去所学影响现在的生活,其次是要看到自己有其他的选择,最后是在三个层面实现“表里一致”。

(1)觉察:既指觉察过去所学影响自己的现在,也指觉察自己对信息的内部加工模式,即关注和意识到在加工信息里所进行的一系列内部的精神和情绪步骤的模式或序列。萨提亚将个体能够觉察自己的步骤陈述如下:我听到或看到了什么?对于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我给予了什么解释意义?对于我所做出的解释,我产生了什么样的感觉?对于这些感觉我又产生了什么样的感觉?我运用了哪些防御方法?在评价时,我采用了哪些规则?下面用例子来简单说明。

个案A,其家庭的规条之一就是不允许向权威发问,在童年期有过尝试发问的经历并在屡次被喝止之后,学会了不再发问,并按自己的猜测和对父母状况的主观解释去满足父母的需要。比如在看到妈妈脸上的悲伤情绪之后,认为是自己不够乖不够好,所以会努力做更多的家务来讨妈妈高兴。当A走上工作岗位后,某日在电梯遇到领导,领导的反映平淡,面对A的主动打招呼也没有理会。A对此有一个自发产生的解释并猜测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或不好,让领导不待见自己。于是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如坐针毡,并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到尽可能的完美。这就是A沿用了自己童年时代讨好的应对姿态,这在儿童时期是有生存价值的,因为对于幼小无助的儿童来说,妈妈的情绪状态对自己有直接的影响。但现在A已成年,领导高不高兴其实极有可能与A的行为没有任何关系,但A有一个自动化的解释。A要能够对自己的内心状态有所觉察,首先要对事件本身和自己对事件的解释进行分离处理。即首先只描述观察到的现象:领导面部表情冷漠,没有理会自己。第二步是了解自己对此的解释:那一定是我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第三步是对这一解释的感觉,沮丧和担忧,第四步是对感受的感受,认为自己很差劲,对感受不接纳,第五步是运用的防御机制,投射,把对自己的消极评价投射在领导身上。最后是认识到这里面所涉及的家庭规则,不允许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也不允许发问。冰山模型是对觉察更细致的描述,冰山模型如图1-2所示,个体在面对压力事件时,能够画自己的冰山图,将极大地扩大个体的自我觉察范围,增进自我接纳,并逐步达到“表里一致”的状态。

(2)看到多种选择:当个体能够对旧的模式如何在影响新的行为,就可以思考除了原来的应对方式,是否还可以有其他选择。萨提亚鼓励人们至少想出三种选择、三种含义、三种反应以及三种行动。一种选择不算是选择,两种选择让个体陷于两难的境地,而三种选择是扩大了认知的边界。这样就对所有可能适合的选择敞开了大门。以上例中的A个案为例,当他能够意识到家庭规条塑造了现在自己,他可以对领导的不回应至少做出以下三咎选择:忽视、了解更多信息、直接进行真诚的沟通询问原因。

图3-2 萨提亚模式的冰山模型

(3)实现“表里一致”:与人的感受协调一致、并接纳它们,这是第一个层次的表里一致;第二个层次,与自我保持和谐;第三个层次,让自我与生命力相连接。任何一个层面的转化都会引发内部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让人们体验到更多的责任感,带来自信及对更多选择的觉察以及通往更多内部资源的途径。而这又会帮助来访者改变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处理方式,也会让他们的关系更亲密,沟通更有效。

本章对萨提亚的核心概念进行了回顾,按照问题的成因,个体当前的状态,对实现积极正向改变这三个维度进行了简要的描述,有简化萨提亚的理论的风险,却也让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更明晰。那这种改变的过程要如何发生?萨提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促进这种转化的发生呢?下一章将以其理论框架为基础,来一一讨论萨提亚的主要技术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