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萨提亚模式:重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萨提亚模式:重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指责、讨好、打岔和理智化这四种不一致的应对姿态,萨提亚并不认为这样有什么不对,也不进行评判,相反给予应对姿态以非常重要的接纳和认可。这是幼小的人在童年期能做出的最大的努力,以帮助自己生存下来,萨提亚给每一个个体的一致或不一致的应对姿态以高度的接纳和欣赏,同时赋予每一种应对方式积极的意义。

萨提亚模式:重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应对姿态,也称生存姿态或交流的模式,萨提亚在观察人们的互动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普遍的模式,萨提亚依据自我、情境和他人三个维度被忽视的情况,将不一致的、会损害个体自尊的应对姿态描述为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四种,同时也描述了健康的一致性的应对姿态。

(1)讨好:在自我、情境和他人这三个因素中,这种生存姿态的个体给予交往中的他人和情境以充分的尊重,但漠视自己的价值,否定自己的自尊,并给人们以这样的感觉:我并不重要。这种反应是当人遇到威胁或者困境时常有的应对方式。这种姿态常常让人们感到愉快,也被大部分的文化和家庭所接纳,但并不是真正的表里一致所感受到愉快。每每使用这种姿态时,我们内心感觉并不好,会很委屈,但我们仍要使自己看起来温和且接纳。我们常常一边掩饰起自己紧咬的牙齿,一边说出令人信服的谎言,这种典型的姿态是,我们单膝跪地,向上伸出一只手给予,另一只手则紧紧捂住胸口。讨好的应对姿态常说的是:“无论你想要什么都没有问题,我在这儿就是为了让你开心”“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你说的都是对的”。一个典型的讨好型母亲会把孩子的需要放在自己之上,而过于满足孩子的愿望。

(2)指责:在自我、情境和他人这三个因素中,这种生存姿态的个体给予交往中的自己和情境充分的尊重,但漠视他人的价值,并给人们以这样的感觉:你并不重要。这种生存姿态以各种形式的指责来增强自己的气势,从而使自己觉得安全,受到保护。指责时只考虑自己和环境,往往对他人熟视无睹。这种姿态的表现形式是脸部肌肉紧绷,双眉紧皱,直挺着身体,背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一只手叉腰,另一只手的手指指向他人。同时,一只脚向前迈一步,一方面为了增强气势,另一方面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尽管这种姿势会让人有一种控制感,但是这种感觉是虚幻的。正是因为缺乏控制的力量,所以责备姿态的人,内心处于一种极度不安与恐惧之中,对外像一只遇敌的刺猬,用指责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指责的应对姿态下的典型语言是:“都是你的错”“你怎么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如果不是因为你……”。

(3)超理智:在自我、情境和他人这三个因素中,这种生存姿态的个体给予情境充分的尊重,但漠视自己也漠视他人。使用超理智的个体会在有冲突发生时与交往对象摆事实讲道理,使用毫无生命力的逻辑和冰冷的数据进行沟通。这种姿态的人通常需要站得笔挺僵直,纹丝不动,将胳膊放在体侧,或是对称地抱在胸前。拥有超理智姿态的人,无时无刻不保持着冷血的客观。这种客观往往有些时候会让自己的亲密伴侣抓狂崩溃,因为难以触碰他的情绪,而他本人的情绪同样不被接纳,所有的情感变化似乎被封存了。

(4)打岔:这种姿态的人在面对压力情境时,自己、他人和情境都不在当前关注的中心。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打岔,来转移别人对正在讨论话题的注意力。他们的思维时刻在变化,期望将所有的事情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他们相信只要能够将注意力从任何有压力的话题上转移开,就可以生存下去。这种姿态的人看起来总是歪歪扭扭的站立着,背部极度扭曲,他们需要不断移动,以维持平衡。他们的姿态和动作总是显得不合时宜,多动且毫无目的。(www.xing528.com)

(5)表里一致:这种姿态是萨提亚治疗模式希望实现的积极地应对方式。这种模式基于高自尊的内心价值,从而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谐互动。表里一致的人在沟通过程中时刻保持着对内在的觉察,无论是表情、行为还是言语都具有一致性,由内而外达到平衡,自我价值感较高。他们既可以觉察压力的存在,又可以为应对压力进行有效的努力;既可以接纳、表达自己的感受,又可以给予他人及他人的情绪关注,从而真正达到真实的情感交流额沟通。表里一致的沟通姿态的典型动作是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手肘轻微抬起,手掌向上,类似于一个对沟通的邀请的动作。

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简单地描述了一个极端的讨好者的生存姿态是什么样子的,同时对三角关系、家庭规条与生存姿态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的分析。松子有一个长期生病卧床的姐姐,在姐姐、自己和爸爸这一维度的三角关系中,松子是长期被忽略的那一个,这很容易让松子感觉自己是不被爱的,不被接纳的。同时家庭的规则又不允许对消极情绪进行讨论,不允许发问,家人之间的情感表达也是贫乏和缺失的。为了生存,幼年时代的松子极其需要被父亲看见,也极其渴望看到父亲的笑,在偶然的一次陪同父亲看表演的时候,发现当上面的小丑演员瞪眼歪嘴笑的时候,爸爸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微笑,在表演结束后,松子在爸爸面前扮了同样的鬼脸,爸爸也回应了微笑。之后的松子在爸爸面前就经常出现这一表情,也屡次逗笑了爸爸。年幼的孩子尽己所能适应生存环境,松子的鬼脸在其儿童时代是有着非常重要的适应价值的,帮助她满足和确认自我价值感。成年之后,松子每当遇到一些压力的情境时,比如被学生诬陷她的偷窥行为而被上级调查时,鬼脸不自觉就出现了,而这个鬼脸的出现极其不合时宜而惹怒了上司,后导致失业。

对于指责、讨好、打岔和理智化这四种不一致的应对姿态,萨提亚并不认为这样有什么不对,也不进行评判,相反给予应对姿态以非常重要的接纳和认可。这是幼小的人在童年期能做出的最大的努力,以帮助自己生存下来,萨提亚给每一个个体的一致或不一致的应对姿态以高度的接纳和欣赏,同时赋予每一种应对方式积极的意义。比如讨好的人一般都比较友善,有较多的朋友;指责的人一般都能力很强;超理智的人有着高超的思维能力;打岔的人随和,少与人冲突。萨提亚一般也不用讨好者、指责者这样的词汇,因为这样的词汇有对人进行分门别类的感觉,相反,萨提亚认为这只是人在应对压力情境时,唤起的童年时代的应对方式。

同时,要看到不一致的沟通模式的下面潜藏的问题是自尊的问题。个体自尊很容易被外在的评价所影响,于是发展出一些策略来维护自己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但这些沟通方式再度降低和加固了个体的低价值感,循环反复。除非个体有机会觉察和了解自己的应对方式,体会这种应对方式背后的情绪,接纳自己采用这一应对方式的合理性,赞赏在原有环境中自己做出的努力,之后学会真诚的一致性表达,才能缓慢提升和维护个体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下面回顾萨提亚理论框架中的自我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