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郁达夫:成就卓著的小说家与散文家

郁达夫:成就卓著的小说家与散文家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影响广泛。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并曾赴台儿庄劳军。第二学年开学之际,郁达夫向母亲提出要买一双皮鞋。眼前的一切,使郁达夫非常难过,他内疚、后悔,恨自己不懂事,让母亲如此为难。买皮鞋的风波很快过去,但它对少年郁达夫的触动很大。

郁达夫:成就卓著的小说家与散文家

生平简介

郁达夫(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7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后到嘉兴杭州等地中学求学。由于聪颖好学,少时已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基础。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3年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他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笔优美的游记。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郁达夫的爱国热情又被唤起,投入抗战的时代洪流,参加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奔赴前线慰劳抗日将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当翻译,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志士和华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并在他的家乡建亭纪念。

郁达夫一生著述宏富。1928年起,郁达夫陆续自编《达夫全集》出版,其后还有《达夫自选集》、《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游记》、《闲书》、《郁达夫诗词抄》、《郁达夫文集》,以及《达夫所译短篇集》等。

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采石矾》、《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真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郁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并曾赴台儿庄劳军。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www.xing528.com)

对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法西斯战争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趣闻轶事

郁达夫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一家6口人的生活重担都落在了他母亲的肩上。郁达夫13岁那年进入县立高小(相当于现在的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第一学年结束时,受到知县嘉奖,并跳级升班,一举成为小小富阳城中的“知名人物”。在荣誉和赞扬之中,郁达夫逐渐产生了虚荣心,并开始在穿着打扮上讲究起来。第二学年开学之际,郁达夫向母亲提出要买一双皮鞋。他认为,黑色的制服之下配上一双闪亮的皮鞋,一定会很神气,也一定会令人羡慕。然而,他并没有想到,自己的母亲为此要付出多少劳动。母亲为了满足儿子这在一般家庭中并不算过分的要求,想尽了办法,还是筹不够款。无奈,只得想到“赊欠”。她带着儿子走了一家又一家鞋店,都没有赊成。每进一家商店,掌柜的起先都是笑脸相迎,客客气气地把一双双皮鞋拿出来给郁达夫试穿,当他们一听到希望“赊欠”时,立刻白眼相对,收起皮鞋,不再理睬了,有的甚至还要说几句刺耳的话。被最后一家商店拒绝赊欠之后,母亲的眼眶已浸满了泪水。这时的郁达夫开始有所醒悟了。他看着母亲,无言以对,低下头,默默地跟着母亲回家。回到家,郁达夫的眼前仍浮现着买鞋的事,不一会儿听到有人下楼来,他抬起头一看,愣住了。只见母亲手里拿着一包衣服,准备出去卖了这些衣服再买回皮鞋。眼前的一切,使郁达夫非常难过,他内疚、后悔,恨自己不懂事,让母亲如此为难。看着母亲,郁达夫深深地理解了母亲的心,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他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泪水,一下子投入母亲的怀抱哭诉起来:“娘,你别去了,我不要皮鞋了!”母亲站在那里,也禁不住落下辛酸的眼泪。买皮鞋的风波很快过去,但它对少年郁达夫的触动很大。郁达夫不仅体会到了母亲的艰辛,也体验到社会上存在着贫富悬殊的不平等现象。他暗下决心,发愤苦读,为穷苦人争气。1910年冬,郁达夫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当时著名的杭州府中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