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是塞浦路斯的国王,也是一位出神入化的雕塑家。他沉醉于美丽的少女雕像,祈求女神阿佛洛狄忒将雕像复活,女神感动于皮格马利翁的真诚期望,实现了他的愿望。后来,人们就把对设定了目标和期望的事情更容易实现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教授的著名实验也验证了这种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存在和巨大价值,只要适当地为学习者呈现目标,就能够促进学习者不断努力、攀升,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该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
勒温(Lewin)曾认为学习就是动机改变。勒温的学生蔡加尼克(Zeigarnik)为勒温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验证,证实了学习者记住待完成任务的几率要大于记住已完成任务的几率。著名的“蔡加尼克效应”启示本研究:学习者理解这些面向深度学习的目标表述(即多媒体画面语言表征目标),记住目标表述中待完成的高阶任务,改变学习动机,努力实现深度学习。
从“罗森塔尔效应”和“蔡加尼克效应”出发,思考面向深度学习的多媒体画面语言表征目标的功能、原则与方式。
1.激励的功能
多媒体画面语言表征目标可以起到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引导学习者的迁移心向,促进深度学习。
2.转化的功能
孙银黎提出深度学习是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基础上追求对策略性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注重接受之后的反思;不满足于对原有知识的扩充,更注重学习者认知结构的重建。图4-9呈现出知识在不同认知加工阶段的转化过程,目标可以形象地呈现出学习者掌握了策略性知识后的行为结果,引导学习者不满足于获得陈述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充分利用剩余加工资源,主动建构策略性知识。
图4-9 知识类型的转化
3.呈现策略的功能
对于图式建构有困难的材料或重点学习内容,表征目标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画面语言的抽象表征功能,将学习策略抽象为简约的媒体形式。通过对简约媒体信息的理解,将核心策略迁移到复杂的问题解决中去。
4.对比的功能
根据认知心理学知觉对比理论,多媒体画面语言表征应将那些难于区分事物属性的目标或需要建立信息关联的目标放在一起呈现,而不是分开;借助特殊的画面属性(如颜色、亮度等),放大细微差别,利于知觉对比,有助于达成深度学习目标。
5.拓展外延信息的功能(www.xing528.com)
异质媒体会传递更多的外延信息,言语信息的抽象表征与画面的具象表征相得益彰,拓展学习者的外延信息。
6.支援的功能
多媒体画面语言表征目标可以帮助分析在知识建构、思维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与困难,引导思考解决策略,具有支援的功能。
7.引导心向的功能
多媒体画面语言表征情感目标可以引导心向,促进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进行重构,促进迁移心向的形成。
8.预测的功能
多媒体画面语言表征目标不仅有助于预测学习结果,而且还可以预测相关回忆、预测生成的图式、预测问题解决的难度等。
9.约束的功能
多媒体画面语言表征目标可以把握学习活动推进的方向,并约束学习行为的广度和深度。
10.评测的功能
多媒体画面语言表征目标明确地呈现出学习过程结束后学习者可以达到的各种维度的行为结果,既包括外显可见行为(如操作等),也包括内隐行为(如思维发展)。多媒体画面语言表征内隐行为目标,可以超越文字符号的局限性,呈现更加具象的行为结果,在评测深度学习结果时发挥更大的价值。
11.结构化的功能
多媒体画面语言表征目标的可视化形态,有利于学习者的顺应过程,促进学习者信息结构化或生成新的认知结构,为深度学习创造必要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