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深度学习相对应,浅层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外力驱动下,采用简单记述、重复训练和强化记忆的方式习得新知识的学习方式[1]。长期以来,我国灌输式的应试教育传统根深蒂固,知识被当作纯粹的外在对象,过度追求对知识进行表面的、短时的记忆和加工,而缺乏有意义的联结和复杂的生成过程,导致课堂成为知识堆积和追求教育GDP的场所①。这种表层化、表演化、表面化的教学方式衍生出庸俗化的互动、程序化的合作、肤浅化的探究[2]等诸多课堂学习问题,无法改变学习者把信息作为孤立的、不相关的事实来被动接受、简单重复和机械记忆,而忽视对知识的深层加工、深度理解及长期保持的现实,更无法实现知识建构、迁移应用及问题解决[3]。浅层学习是一种被动的、机械式的学习方式,直接导致“‘知识与技能’被僵化或虚化,‘过程与方法’被简单应对或错误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标签化”[4]。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教育专家R.Keith Sawyer分析了学习科学范畴内的教育教学,并提出学习科学的研究热点近期集中在:深度理解、解决问题、差别于教师的知识建构、基于原有知识、脚手架和反思等。其中的深度理解和问题解决都属于深度学习,这也预示着深度学习是未来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是当前学习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深度学习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如何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也是当前学习科学研究的重要目标。(www.xing528.com)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下简称“核心素养”)的若干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关系密切。首先,在“学会学习”方面提出“勤于反思”,作为重要的元认知策略,反思影响着深度学习;同时,深度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反思水平的深化与升华。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够根据复杂情境和自身认知结构,选择合理有效的知识和学习策略,尤其是元认知知识及元认知策略,这本身就具有反思性的特征,同时具有训练反思的价值。[5]其次,在“实践创新”方面提出了“批判质疑”和“问题解决”,深度学习是以理解为基础,主动地、批判性地建构知识体系,独立判断新观点,发现新问题,根据新情境和条件,选择自身知识,生成新策略,制定合理方案,最终使问题得到最大程度的解决。深度学习并没有因为问题的解决而终结,问题解决给学习者新的机会,完善认知结构,增强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策略和元认知能力。在螺旋式上升的循环中,“批判质疑”和“问题解决”成为一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内化为学生实践创新的理念和价值观。最后,在社会对“核心素养”真正发挥辐射功能的期待中,在“核心素养”的践行中,深度学习起到了从具体实践层面上落实和促进“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的交互影响,不仅令我们意识到“核心素养”是可细化的、可学的、可教的,更深刻地感受到关注合理设计、有效促进深度学习的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