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进行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尝试已有三个学期,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普遍反映能够从经典阅读、说课及小组内轮流授课三种教学形式中受益良多,在每年的匿名教学评价中也能够给予该课程99分以上的高分(满分100分)。但是,也有个别学生反映笔者在教授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时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建议采取更有趣味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反馈,笔者认为,将通识教育引入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是必要和有效的。至于具体的通识教育教学改革形式,除了笔者采用的三种教学形式之外,也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未来工作需要尝试其他有效的教学形式。同时,我们还需要继续尝试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教学形式的改革,创造性地利用课堂观察、案例教学、对分课堂、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教学形式,增强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同时促进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
【注释】
[1]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青年项目(EBA14036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6BSH098)
[2]白宝玉,男,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讲师,研究领域为文化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3]张骞、张大均:《当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问题与策略》,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年第2期。
[4]胡珊、邢涛:《慕课视域下“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载《现代教育技术》2015年第6期。
[5]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李曼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0页。
[6]刘儒德、伍新春、姚梅林:《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载《心理科学》2004年第3期。(www.xing528.com)
[7]张亮:《我国通识教育改革的成就、困境与出路》,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年第6期。
[8]周国平:《觉醒的力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24页。
[9]罗晓杰:《说课及其策略》,载《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第2期。
[10]笔者推荐的书单包括:《直视骄阳》《爱的艺术》《亲密行为》《逃避自由》《绝非偶然》《少有人走的路》《亲密行为》《人类动物园》《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此生未完成》《陈鹤琴教育论著选》《爱弥儿》《教育的哲学基础》等。
[11][美]Anita Woolfolk:《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原书第11版),伍新春、赖丹凤、季娇等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29页。
[12][美]Anita Woolfolk:《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原书第11版),伍新春、赖丹凤、季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2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