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识教育的理想人格是什么?参考表1所综述的西方博雅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理想人格,结合博雅教育的精神,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的“君子”人格。不论是君子的人格描述,所践行的仁道,还是君子教育的体系(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以及君子教育的效果,都为当前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改革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虽然许多文献已经或多或少地对西方博雅教育和中国古代的儒家教育进行了对比,[23]但是本文以前面阐述的理想人格培育的10个层面为框架,对君子人格进行了具体地剖析(见表3),以便于与西方博雅教育之理想人格进行比对,以及为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提供具体参考。
表3 我国通识教育的理想人格“君子”之主要特点描述
续表
(www.xing528.com)
续表
基于表3中对我国通识教育理想人格的10个层面分析,可以对第四部分提出的将专业教育融入通识教育框架的思路进行一些初步的设想。例如,以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部的哲学学院为例,哲学学院目前设有哲学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宗教学系和心理学系。按照现有的专业教育思路,各系皆以传授本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才艺,培养本学科领域需要的能力为主;在本学科领域内,以高端、精化、深度为追求。
如果按照本文第四部分提出的通识教育思路进行细微调整(即不需要机构的重组),那么同样是这样的学科设置(即依然保证各学科专业内的教育正常进行),也可以比较好地实现通识教育(即克服目前专业化教育的弊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第一,明确本专业在理想人格的10个培育层面中的定位(即可以对应哪些层面),然后突破只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教育思路,在相应的层面上发挥作用,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培育其(相应层面的)理想人格。比如哲学系的中国哲学专业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直接引导学生领悟,并且在行为、情感、性格、个人道德等各层面实践中国的君子人格,从而实现对学生比专业教育理念下更全面的培育。第二,增加与其他(互补性)专业学科的稳定合作。一方面,这样做可以广博本专业学生的见识(这也是通识教育最常见的教育内容),比如通过与本系的西方哲学专业的合作,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东西方的价值观差异。另一方面,与外专业的合作要注重弥补本专业所短缺的培育层面(这一点是目前的通识教育比较欠缺的,或者说需要进一步系统化的),或者促进本专业的培育层面。比如,与本院的心理学系合作,引导学生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因素(行为层面),认识情绪发生和调节的心理机制(情感层面),改善和提高社会交际的能力(人际关系层面)等。又比如,与法学院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能更好地鉴别非法行为(行为层面)、有效地克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望(意志层面),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个人道德、人际关系层面)。第三,与其他专业的合作不仅能更全面的培育学生的理想人格(即通识教育的目标),也能促进各专业内的专业学习和合作科研(即专业教育的目标)。与上述列举的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心理学、法学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产生跨专业的专业研究课题。以上为一些初步的思考,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