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教育改革也有赖于多方主体的合力攻关,个性化教育改革更是如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一次面向家长的发言中曾直截了当地说“展现孩子的天赋,观察和发现属于孩子独特的禀赋、潜质、爱好,应该是家长的终极使命”,可见学校教育的个性化显然离不开其他教育相关主体的参与和支持。在区域教育走向个性化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到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来,已经成为保障个性化教育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教育治理能力与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成为教育改革关注的热点。转变以往单一行政主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引入社会、家长等第三方力量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已经成为今后较长一段时间范围内我国教育管理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变革方向。个性化教育改革是对学校传统办学模式的一次根本性的挑战,面对个性心理特征与个性心理需求各异的学生,当前的学校无论是在发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差异还是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方面,无疑都有力所不逮之处。这就需要适时引入校外力量的参与,形成多方主体合力共治的区域教育治理格局,从而有效弥补学校教育的局限性,推进改革的深化。(www.xing528.com)
“十二五”以来,我们在继续坚持区域教育改革两轮驱动(教育行政与教育业务)和三方合作(教育局、教育学院与学校)的运作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校外力量参与学校办学改革的新途径。家长深度参与学校课程、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区域学校教育新常态,如家长微课、家长志愿者、家长建导员等,都是积极引入家长参与学校办学的生动案例。与社会第三方专业力量合作开发的课程、教学、评价平台日渐增多,如中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数据平台建设、学业基础素养测评以及区域开展的学生多元智能测评等。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在区域教育走向个性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会看到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研修人员、学校、老师和学生,更多的家长、社区以及社会第三方力量等,也会活跃在学校改革实践的第一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