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和活动是儿童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最主要方式。尤其在幼儿阶段,儿童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和值得教师去关注和发现。通过对儿童行为有目的、有计划的跟踪、观察和记录,教师能较为深入和全面地分析和解读儿童行为的内在动因,理解儿童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对每个儿童在情感态度、动作行为、语言表达、思维模式等方面呈现出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也能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儿童采取个性化的跟进指导措施,促进每个儿童富有个性地发展。
案例4-3:同样的活动,不一样的玩法
等待与发现
今年带教中班,在个别化活动中,我第一次投放了动物百变牌,在介绍了新的材料后,孩子们发现这些牌上都有不同的图案,而且都是从一到七,经过和孩子讨论,生成了游戏的第一种玩法。这一次,三个孩子一起进入了这个区域进行游戏。我则在旁边进行了观察。
图4-1 幼儿陆家郑的操作过程
图4-2 幼儿孙梓铭的操作过程
图4-3 幼儿杨炳坤的操作过程
分析与解读
通过动态录像和对每个幼儿纵向的观察,我对三个孩子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进行了分析(见表4-1和表4-2):
表4-1 三个孩子的共性特点
表4-2 三个孩子的个体差异
(www.xing528.com)
反思与提示
在对这段录像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后,我清晰地看到了每个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这些差异,使我对后续教育活动的开展有了新的思考。
●教师设计游戏要充分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实际状况,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这套材料应该说是有很多的玩法,录像中是最初级的玩法,孩子们在发现了这些牌的图案规律后首先生成了这样一个竞赛性质的玩法,我尊重孩子们的想法,也让他们在自己的玩法中进行了体验。但是在游戏之后,我发现对于幼儿陆家郑,很明显这样的玩法没有挑战,他能很轻松地完成,之后就沉浸于成功的喜悦中而没有新的尝试。所以在体验之后,教师可以向孩子介绍更具有挑战的玩法,让发展较快的幼儿也能够在自己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分享将有助于孩子们的认知新发展。
幼儿在游戏操作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同的学习策略,这些学习策略都是可行的,我们并不需要对这些学习策略打上正确与否的标记。事实上,这些差异是一种共享的资源,我们可以通过分享交流,和孩子们一起重温操作的过程,把不同的方法介绍给孩子,让孩子在共同的建构中获得认知上的发展,或者独立,坚持自己的策略,或者顺应,吸收他人的方法。
●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差异,教师要有包容的态度。
对于表现慢热型的孩子,老师尤其要学会等待,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操作,不要因为一次观察就给孩子下定论,这些孩子,往往在充分的操作之后会给你带来别样的惊喜。比如幼儿杨炳坤,平时可能并不被人认为是能力很强的孩子,但是在一定的操作时间后,他思维的灵活性让我刮目相看,而整个活动中他一直坚持也让我没有想到。所以,了解孩子的个性不是只有一次观察就能完成的,多次的观察与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幼儿。
●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幼儿的发展提示,有助于相关教师开展针对性地指导。
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差异,需要教师尊重和包容,而这些差异,也让我们教师看到了每个孩子发展的空间,因此,根据观察记录,我制定了每个幼儿的发展提示(见表4-3)。
表4-3 三个幼儿的发展提示
通过观察记录、视频图像分析等手段全程跟踪孩子游戏和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是教师了解和发现儿童行为表现,分析内在成因的最常用方法,也是颇有成效的实用方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上述案例中,通过教师细致的观察发现,即使操作相同的游戏材料,幼儿之间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可以试想,如果缺失了教师的观察、发现与分析,孩子们的活动照样可以进行,但教师对于不同个体的指导必然呈现雷同和盲目,孩子们在思维、情感、态度、意志、专注力等方面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阻碍和影响。因此,坚持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多样化、深入性的观察和发现,是教师教育策略和方法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基础。
当然,观察记录还只是针对性教育的开端,观察记录获得的大量信息和数据可以为解读儿童提供依据,如何基于观察进行科学解读和分析才是有的放矢地开展个别化指导的关键,上述案例中幼儿教师从认知类型、学习策略、学习能力、兴趣、坚持性、规则意识等方面对每个幼儿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后续个性化教育方案的制定和教育行为的跟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有着自身个性特点的孩子,他们并非千篇一律,也并非白纸一张,如果不了解孩子认知方式的差异,学习兴趣的不同,对每个孩子都采用同一种教育方式的话,势必培养出来的是共性人,而非个性人。因此,我们需要在各种活动中去观察、去解读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根据每个人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活动以满足他们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