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校长和教师来说,特色学校的创建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特色学校还是一个比较朦胧的概念。进入90年代,特别以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发展基础教育,必须继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标准化。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为标志,创建特色学校成为许多学校的自主选择和追求。[2]上海等地诸多学校的成功经验也在之后不断得到辐射与推广,因而“特色学校”一词已深入人心。应该承认,特色学校的创建在相当程度上对改变过去千校一面的局面起到了促进作用,学校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行为等方面有了崭新的发展和变化,但这个特色基本上还是简单地为学校贴一个标签而已:有一个民乐团,就成了艺术特色校;有一支足球队,就成了体育特色校;有一项科技活动,就成了科技特色校。[3]许多学生因为就读于这所学校,而强行地被“特色”化。这种特色并不是立足于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实际发展需求,而是更多地从学校角度出发,以学校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而创建的,因此造成了学校有很多特色,但学生却没有自己个性的窘境。
进入21世纪,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推动着社会文明日益进步,一个崇尚个性、尊重差异、追求自由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教育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真切关照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与个性发展,已自然而又迫切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教育已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特色学校可以说已经难以招架和满足迅猛变化的时代以及人才培养的要求。个性化学校呼之欲出。
然而总有这样的质疑:个性化学校不就是翻个新花样,换个新名词吗?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面对种种的质疑声,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逐渐地,对个性化学校有了共同的认识。我们认为——(www.xing528.com)
个性化学校不是特色学校的“代名词”,也不是教育改革的“新花样”,提出创建个性化学校这样一个命题,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更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引发人们对学校定位的新思考。学校教育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具个性发展的教育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和谐、健康的发展,是新时期学校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创建个性化学校,其最终目的是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要,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的各类人才。个性化学校与特色学校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办学的视角”或者说办学的出发点以及归宿不同:特色学校创建的立足点是以学校发展为本,主要立足于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学校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塑造什么样的特色等等。个性化学校创建的立足点是以学生为本,学校思考更多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具有什么精神和品格的人,也就是说,个性化学校的所谓“个性”是从培养的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而特色学校的“特色”更多是来源于学校,并指向于学校本身。因此,没有个性化的教育,不可能造就有个性的人才,没有个性化学校,也就无法担负起培养有个性、有创造力学生的重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