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课备学生已经成为教师基本共识的前提下,教师通常所采用的备学生的方法和途径依旧以主观经验为主。随着学习科学知识的普及与深入了解,教师们在主观经验之外,也开始进行学生学习能力、风格测评,力图精准地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现状和发展趋势,让数据说话,但同时也充分彰显教师观察学生、体悟情感、言语交流的优势,将质性的描述和量化的数据结合起来,相互印证。
在全面了解学生问题时,调查法的使用率比较高,且呈现如下特征:(1)调查方式多样,比如问卷法、访谈法,或是半结构化的开放性问题;(2)调查范围灵活,根据信息采集的条件和需求,有对所教全体学生进行的调查,也有对典型学生(按照不同学习水平、性别、学习兴趣)进行抽查;(3)调查目标明确,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常态课程的设计或改进,有针对性地采集相关的数据用以教学分析;(4)注重对学生的真实评价,搜集关于学生实然状态的信息,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服务。比如有的教师自行开发学生问卷,利用问卷星、office软件等进行问卷调查,完成数据采集、分析和展示;而有的教师则借助权威的量表——所罗门量表对所教班级学生从信息加工、感知、输入和理解四个角度就学习风格进行测试,从而明确不同班级的学生整体特点。
除调查法以外,对于学生作业练习的分析也进入了教师的视野。学生每天的作业情况与质量,是对教和学效果的直接反映,也是发现教学问题的最常态的途径。
在对学生了解的内容上也有所突破,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业成绩等方面的差异,还关注学生个体身上潜在的却为教育者所忽略的诸如学习风格、智能、性格等同样影响着学生学习发展的因素。通过更为深入多样、有体系、有科学性的评测,描摹个体学生的全貌,厘清学校在面对学生差异时,究竟哪一些是由教师和学校可以并能够回应的。在这些有设计、有目标的收集基础上,个别化教学路径的设计有了不同的着力点,有的可以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出发,有的着重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有的重在发掘学生的学习优势,有的则捕捉到学生的学习欠缺之处。
案例3-2:科学评量学生学习“零起点”状况
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年龄特征,设计符合学校需求与校本特色的“零起点”期末发展评价方案。首先,科学设计评价内容与要求。评价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是语文、数学、英语的学科知识点,另一方面则是综合性的操作任务。
其次,采用等第制评价方式,开发相应的信息化工具,并通过人机互动的方式,运行iPad端App应用软件,对一、二年级学生的期末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从而细致观察、有效记录、深入分析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方法、态度、兴趣与习惯等。
最后,注重评价结果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依托iPad端实现学生评价过程中的数据收集,重视评价数据的统计、分析,客观反映课程标准的达成情况。不仅针对操作任务给出学生评价,而且与学生学习基础素养(认知、语言、运动、社会性情绪)的评估结果进行交叉分析,如实反映学生个体发展情况。通过学生计分数据收集,形成学生个人期末发展记录云端数据库。
依据这样有目标设计的测评,在自然状态下,最大化地收集数据,在班级层面、年级层面进行数据挖掘,及时、明确、有针对地反馈评价结果,为每一位学生个体都建立了全面的信息档案,从而成为精准指导学生、有效改进教学、达成个别化发展目标的参考依据。在上述的测评中,显示出了学习基础素养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预测性,根据学习基础素养的数据,我们能够找出阻碍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优势”与“短板”,这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定制学习方案,从而真正地趋近精准个别化教学。(www.xing528.com)
在上述的测评中,发现语文成绩处在前列的一年级学生中,有这样三名同学:
尽管从学业测试的情况和课堂表现来看,三位同学都属于语文学习发展优秀的孩子,但是当我们精细到了“注意、逻辑、表达、记忆、理解”等学习基础素养指标时,却发现了众多的不同,表中着色的单元格为学生的薄弱之处,显然A同学在逻辑和记忆上的能力发展还有所欠缺;而C同学则在表达能力上存在不足,这些指标反馈给了教师,就可以提示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重点关注某位学生的哪些方面,度身设计特别的学习机会。
案例3-3:为学生进行多维测试分析
入校之初,学校会为每个学生进行一系列测评,根据校情与学生实际需要,选取能兼顾群体性与个性的所罗门学习风格测评,从知识的加工、感知、输入、理解四个维度调查并分析学生在学习风格上呈现的特点。我们鼓励学生在了解个人学习风格的基础上对原有学习状态进行反思,进而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自行探索出只属于自己的学习策略。此外,学校在分析学生群体学习风格分布的基础上,召开了相关教师教学策略的交流指导会。并应部分学科教师需求,为其提供所教班级具体详实的测试报告,倡导不同学科教师在立足科学特色的同时,探索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教学策略,实现科学的“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在入学时还会进行综合心理测试及学习多维分析。学生在学习方法、信息处理、时间管理、学习目标、注意力集中、阅读技巧、阅读标注技巧、笔记技巧、应试策略等九个方面的情况都将进行测评。
通过学习多维分析,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我能否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我的学习方法需不需要改善?我的时间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怎么样?我在阅读、笔记、考试等技巧方面有优势吗?这一系列问题的明确,使学生对自己在进入高中时的基础有了系统的认识。教师根据这些总体情况,对学生进行有侧重的指导。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指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难有了预期,能进行合理的课程选择与规划,知道如何面对高中学习中的各种挑战,并学会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自主、健康的成长。
对于学生学习差异的分析贯穿教学准备、实施和评价的始终,成为一个被反复检验、矫正、接近真实、完善的系统。既有课前的静态分析,又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分析,动态分析和课堂反馈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既有不同学生个体学习状态的分析,又有运用不同学习组织形式之中与之后的整体分析;既有对于学生个体独立学习情况的分析,又有合作学习之后的学习情况的分析;既有学生学习之前的初始分析,又有学生学习之后的跟进分析,建立起教学策略和效果分析的因果联系。
透过多种多样的学习问题的探索,基于经验和科学测评的质性材料和数据的分析,每个学生的面貌在教师的眼睛里逐渐清晰了起来。他们不再被淹没在学生这个群体概念里,而是变成了一个个有鲜明特点的独立的个体。基于问题分析的证据提供了个别化教学的基础,教师在为每个学生创造最适合的教育条件的同时,也充分激发了每个学生发展自我的独立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