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作为一个发达城区,高素质的家长、白领人士等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回应和满足他们的要求,也是静安教育“十二五”改革深化抉择的重要参照点。
1.面向个体的发展机会提供还不够充分
通过“十一五”的减负增效探索,静安区的教育质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学业质量和学习生活质量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但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从面向个体的机会提供方面,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静安区每年进行学生学习生活质量调查,基于2012年的调查结果发现,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方面还有较大空间。数据显示:有31.1%的学生不能或只是偶尔选到自己喜欢的选择性课程,26.6%的学生没有机会参加学校里的社团活动,41.8%的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机会展现自己的兴趣、特长;对于午间活动的安排,50%以上的中小学生渴望能够自由活动,但实际结果却有较大的反差。一些学生还是在教室做作业;在课堂学习中,23.1%的学生缺乏表现表达的机会,31.2%的学生很少或没有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12.1%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未能得到老师耐心的辅导。
2.还难以满足家庭对教育的高品质要求
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要家庭的参与和支持,而家庭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不仅只是学校教育的旁观者和配合者,而是更加主动、深度地参与学校教育,发挥家庭的独特优势,形成促进学生成长的合力。这一方面体现在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深度融入,如对学校活动的参与、对子女学习情况的及时了解与反馈等方面,也体现在家庭的特定需求上,诸如出国的“游学”申请、孩子成长问题的定制性方案及其实施等。
静安区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与家庭沟通的内容比较多地集中在学习状况、在校纪律等方面,而对学生的生活习惯、身体健康、个性和人际交往、兴趣爱好的关注则相对要低(详见表1-5、1-6、1-7)。这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趋势与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表1-5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内容(小学)
表1-6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内容(初中)
表1-7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内容(高中)
调查还发现,82.1%的小学家长、85.1%的初中家长、79.2%的高中家长认为,家长需要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与培训;84.1%的小学家长、81.5%的初中家长、79.1%的高中家长认为,家长要对学校管理决策提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实际上,学校为家长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以及为家长创造的参与学校的条件和机会却远远不够,下面的案例及链接就说明了这样的问题。
案例1-1:校门口对话引发的思考[5](www.xing528.com)
记得有一天,总护导王校长在校门口,偶然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妈妈,明天学校开家长会,你一定要来噢!”“又是老一套,介绍学校主要工作,讲讲班里情况,有啥意思。”母女间不经意的几句话,引起了学校的深思: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为什么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家长的积极性却不高呢?为此学校做了专题调研,结果发现:多数家长认为目前学校组织的家长会缺少交流沟通的机会,更多的是当听众,而且听的内容又不太符合自己的需求。
家长们非常需要一个开放的、平等的、互动的交流平台,学校也有责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家长提供人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为此,学校需要创新家庭教育指导的模式,变家长会形式从单边向双向发展,让家长通过学校的正规渠道获取信息,通过教师的专业咨询、家长间的交流互动,解疑释惑。
为此,学校的“家庭教育超市”诞生了。也就是在充分调查了解家长需求的基础上,设立教育主菜单,同时以“超市形式”为载体,运用家长、学校、社区的教育资源,由家长、教师、社区共同策划、共同参与,定期开设内容丰富的主题供广大家长自由选择。
专栏1-1:我想游学!
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是静安区的一所民办学校,也是上海市归国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家长学历普遍较高。因为工作和生活关系,他们的子女有较多的出国出境机会,也就会向学校申请游学或请假。但家长在出游过程中结合条件进行教育的意识比较弱,往往只是出去度假与游玩。对于这样的请假,学校总是用“会影响学习”等各种理由想方设法进行劝阻,有些家长也就因此被动接受,但心里并不情愿,内心也不愉快;也有些家长不理睬这样的劝阻,给班主任一个假条,就带着孩子出去了,学校也只能被动接受。
但这样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能够从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角度对制度进行完善吗?能够通过引导或疏导把只是玩的过程转变为学习和体验的过程吗?能转变为机会的提供吗?学校的改革探索及成效详见后文。
3.面对社会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还缺乏回应
从基础教育的外部而言,随着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群体诸如社区居民、白领人员等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大多都是个性化的。作为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区,确立大教育的观念,推进终身教育,创建学习型城区,服务社区居民,是教育反哺社会的一种义务,也是适应和顺应社会发展的一种体现。
在静安区开展的一项“社区教育对市民幸福指数影响”的研究中,2012年对市民学习需求和社区教育满意度等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市民学习需求呈现多样化:在学习技能方面,44.88%的调查对象希望学习电脑知识,26.83%的希望学习网上购物,17.32%的希望学习网上缴费;在活动形式方面,有43.17%的选择听讲座,39.27%的选择参加活动,19.76%的选择参加班级授课学习,16.34%的选择参加咨询活动,11.95%的选择参加讨论;在希望提升方面,51.71%的选择生活充实,41.71%的选择提升身体健康状况,29.02%的选择休闲娱乐,25.12%的选择个人素质,23.90%的选择保健养生,22.68%的选择人际圈,15.12%的选择心理满意度,8.78%的选择能提升网上购物、缴费等技能。
调查显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满意度还不高:只有一半左右的调查对象对当前的社区教育满意,认为目前的社区教育开展得比较一般的占到41%—42%,还有8%的对象对社区教育不满意(见图1-3)。这说明,社区教育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图1-3 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满意度的状况
另有一项于2013年对静安区白领阅读状况进行的调查显示,静安区白领的年平均阅读纸质版书籍的数量和每天平均阅读时间分别为8.33本和1.60小时,比上海市平均水平分别高出3.28本和0.19个小时。但受访者对改善阅读场所也有多方面的迫切需求,其中排在前面的分别是“加强网上阅读平台建设”、“增加公共阅读场所”、“为读者提供更多好书推荐和阅读指导”和“改善公共阅读场所硬件及服务水平”等方面。这说明白领人员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也需要教育的个性化改进和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