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通过“十一五”重大项目“提高中小学生学业效能”的研究,不但形成了学业两维评价、学习生活质量调查和基于三条假设的实践探索成果,而且在减负增效上得到反映,取得了较好的“轻负高质”成效。
1.学业水平处于高位,且稳中有升
(1)学生学业总体水平表现出纵向增长的态势
经过对2007—2010年四年静安区参加“全国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指导项目组”的学业水平测评数据分析发现,静安区学生的学业水平表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在小学语文、小学数学、中学语文、中学数学、中学英语、中学科学上的A水平人数总体不断上升(注:A水平代表优秀)[2]。
表1-1 各门测试学科上A水平人数比例的年度变化
(2)校际均衡状况总体稳定
基于2008—2010年三年的学生学业数据,对静安区小学及初中学段学校间的学业均衡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除小学数学及中学科学外,其余均呈现出稳定及改善的趋势,说明义务教育阶段校际之间的均衡得到保持。
图1-2 2008—2010年学校间学业均衡度变化
(3)学生的学习方法掌握有了一定的进展
基于“全国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指导项目组”的数据分析发现,从2008—2010年,在尝试总结已学知识(由70%上升为78%),能够借助画图、举例等方式理解和解释知识(由82%上升为89%),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由75%上升为85%),喜欢采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由68%上升为73%)等方面,学生的比例都明显提升。
(4)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一定的增强
基于静安区2009—2010年的连续调查数据,通过“发展变化指数”来描述与反映学生学业的某些变化。尽管还有提升空间,但总体而言,静安区小学和中学阶段学生学习自信心呈增强的趋势(见表1-2)。
表1-2 学生学习自信心变化指数
注:变化的结果分为五级,分别用-2、-1、0、1、2表示。0表示基本稳定,-1或-2表示减弱趋势,1或2表示增强趋势。表1-3、1-4中的等级含义与此处相同。数据来源于“全国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指导项目组”。
2.学习生活质量有所提升
(1)小学生睡眠时间有一定的增加,中学生略有减少(www.xing528.com)
从2008—2010年,小学生睡眠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人数有所递增。具体来说,睡眠时间在9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呈递增趋势,由2008年的45.6%上升为2010年的47.7%;8—9小时之间的学生比例由2008年的35.5%上升为2010年的40.0%。
从2008—2010年,中学生的睡眠时间略有减少,但静安区内有个别学校的学生睡眠时间呈增加趋势。另一方面,经对照上海同类学生的睡眠时间状况发现,2010年上海市学生的睡眠时间相比2009年亦有明显下降。
(2)学生的作业时间有一定的减少
小学生作业时间少于1小时的学生比例有所增加,由2008年的19.3%增至2010年的22.7%;作业时间在1—2小时的学生比例情况,2009年和2010年比2008年要好;从2008—2010年,作业时间少于2小时的学生比例有所增长。中学生少于2小时作业量的学生比例略有提升,由2008年的27.9%变为2010年的28.7%。
(3)学生的活动资源更为丰富
静安区学习生活质量调查项目组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进行了连续调研,数据显示,在对“学校里开展的活动很多”这一问题上,持基本符合态度的学生人数比例从2008年的56.8%上升到2010年的86.2%,表明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活动数量相比过去更多。
(4)学生的成长环境更为和谐
在“十一五”项目的研究中,用师生关系指数来衡量师生关系的质量,并以具体学科来加以体现。从当时调查数据发现,到“十一五”项目结束,小学生的师生关系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中学生的师生关系有一定改善(见表1-3、1-4)。
表1-3 小学师生关系变化指数
表1-4 中学师生关系变化指数
另一方面,静安区学生学习生活质量调研数据显示,学生的同伴关系更加融洽。在“我和同学关系不错”这一问题上,持赞成意见的学生人数比例从2008年的85.8%上升到2010年的95.3%。
3.“轻负高质”探索成效的巩固和深化需要新的生长点
通过“十一五”学业效能项目的探索,静安区学生的学业质量保持在高位,学习生活质量虽不够十分理想,但也有一定好转。如何巩固和深化这样的成效,成为需要直面和应对的必然话题。
这一方面需要坚持原来的成熟经验和有效做法,譬如进一步深入开展基于学业质量和生活质量的两维评价,使校长、教师明白两者不可偏废。又譬如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愉悦体验,减少负面情绪的干扰;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优化作业的设计,强化作业量的监控;拓展学生的成长空间,开展精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但另一方面,还要剖析“十一五”探索中的不足及缺失,寻找进一步优化的途径与方法,寻找和培育新的生长点。基于上海市学业质量绿色评价的数据[3],细致分析“十一五”研究中学生的学业状况,发现学生的高水平思维相对于标准达成度的指数还有提升空间,自信心指数、学习动机指数、学习压力指数、师生关系指数还相对偏低。如何改善和优化这些指标,使“轻负高质”的成效更加显著、更加巩固,还需要拓展思路,进行更加深化的研究。
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正是静安区抉择“十二五”教育改革方向和重点项目的基础。“十二五”教育改革最终确定走向个性化,也是基于教育个性化对于“轻负高质”成效巩固与深化的特殊价值。在回答《上海教育》记者关于“探索教育个别化实现方式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时,陈宇卿说:“家长现在急切希望解决的是‘轻负担、高质量’的问题,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学生学业质量高、负担轻,要求校长拿出令人满意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支撑等。现在静安的教育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教育要设法满足个体需求,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要关注个别化的需求,以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目标。”[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