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的组织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它是否严谨、合理,会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加强对体育课组织工作的研究,对于顺利实现课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要求教师应认真学习、掌握好课组织工作的特点与方法,并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一)概念
体育课的组织是指为实现课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各自合理措施与手段。体育课主要是在室外或操场上进行的,学生须参加各种身体活动来实现课的教学目标。这些处于动态中的教学活动不仅范围大,而且复杂多变,来自外界环境干扰较大。还有各项活动衔接和轮换时,要进行队列、队形的重新调整等。因此课中的组织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根据课的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学生特点、环境条件、气候等情况合理地组织教学工作,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还可合理利用场地器材,防止外来干扰或伤害事故,确保课能严密紧凑地顺利进行,提高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二)体育课组织的内容
体育理论课和实践课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课,因此,在组织教学工作内容和要求上也就有所不同。
1.体育理论课组织工作的内容
主要有课堂常规、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问、讨论、板书、演示挂图模具、组织学生朗读、课堂测验和练习以及布置作业等。在理论课教学时,要认真组织好各项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内容性质,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加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氛围。
2.体育实践课组织工作的内容
主要包括课堂常规、队列、体操队形、编班分组和教学、组织学生练习和锻炼身体、安排保护、帮助和休息、队伍调换、场地器材的布置以及体育干部的培养和使用等。课的各项活动的组织工作是交错进行,互相联系的。所以,教师应根据实情全面考虑各项教学组织工作的具体操作,做到统筹安排,相互配合,讲求实效。
(三)体育理论课的组织
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师是施教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教学的成败。因此,为了提高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理论课的结构和组织教法及教学技巧。课中教师的教学组织安排合理、恰当,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前提,如教法灵活运用,讲授内容前后衔接,课各环节紧扣,时间分配合理,教学过程有条有理,主次分明,自始至终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启发每个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好体育、健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以保证能按预定的方案进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下面介绍一般理论课的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安定课堂秩序。任何类型的课,一开始都必须做好组织工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课堂秩序搞好,为课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气氛。
在教学开始后,要注意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以体育、健康的教材内容本身来吸引学生,使他(她)们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积极地思考问题,认真做好笔记。如果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可采取提问、注视等方法去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组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具有高度技巧的活动,不但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活动情况和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工作,而且要求教师善于机智灵活地处理课堂上各种意外问题发生,及时排除干扰,以保证课能按预定计划顺利进行。
(2)复习提高,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一般新知识的讲授,常在联系或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其意义是: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和巩固旧知识,二是可以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温故而知新,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导入新知识。复习的内容一般是上一节课的重点,或与新授知识有联系的,目的是为新授课做准备。新授课导入的方法有多种:温故导入,演示导入,由生活中某些现象或典型事例导入,用实物、模型和挂图导入,检查分析测验、作业而导入新课等。
(3)讲授新内容。讲授新内容通常是课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此阶段师生教学双边活动。教师对所讲授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抓住重点和难点,实验或教具准备是否充分,教学方法、技巧运用是否熟练灵活,都要在这个环节中体现出来。因而,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这个环节,把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以及教学条件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地、创造性地完成新授知识的教学任务。
在引导学生学习新内容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已有知识水平、教材内容性质和教学要求,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促进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感知和思考,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新授知识。在讲授新内容的过程中,要求做到:
第一,注意保持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做到层次清楚,主次分明,轻重有别。每当讲一个问题时,必须围绕重点,分层剖析,步步追索,既把它讲深讲透,又不离主题。使教材内容好像被一根线串联着,又好像完整无缺的渔网一样。
第二,遵循教学的认识过程的基本程序,即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的基本程序。每当讲授新知识时,要先引导学生回忆该课有关的旧知识,要在直观的基础上讲授新知识。
第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新教材的内容特点、学生的基本水平和心理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并灵活运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新学的教材内容。
第四,掌握教学技巧。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新教材的教学特点,灵活运用启发、诱导、提问、暗示等技巧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新学的知识。
新课讲完后,要及时进行新内容的巩固,常用的方法有:
①概括重述。教师在讲完正文后,把全部教材综合起来,用概括而简洁的语言,扼要重述,加以巩固。这种方式,是常用的系统巩固方式。但是它并不是教师简单的重复讲述,而是通过概括重述启发学生把课堂学过的知识积极地复现出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②边总结边提问。教师边进行总结,边启发提问,让学生作必要的回忆和解答。
③提问解答。教师编写教案时,应根据新课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拟出一定数量的主要问题,到正文讲完时,用问答或谈话的方法,指定学生在原位或讲台上指示图表答问。复习巩固时,提问的学生越多,则老师对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质量就越了解。
④简短测验。此法既可检查全班学生的领会情况,还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这样可以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测验题要简短明确。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扼要宣布测验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测验。
(4)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时,首先要考虑作业的难易程度,作业过繁过难,都会降低甚至丧失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太简太易,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意志。作业题应该包括记忆的、思维的、练习技巧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布置作业时要正确地估计完成作业需用的时间。学生在作业上所花的时间,以不超过讲授时间的半数为宜。
(四)体育实践课的组织
1.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严格遵守课堂常规,对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严密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实现课的教学目标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常规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3个部分。
(1)课前常规。课前教师应按学年、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基本要求,认真制订课时计划;熟悉示范动作要领和教学程序;提前到达教学场地布置与检查场地器材;了解课前学生的身体、思想及学习情绪等情况。
学生课前应以饱满精力、高涨的情绪,做好上课的准备;穿好运动服装;提前到达教学场地,并协助教师布置场地器材。
(2)课中常规。课铃响后,学生准时在教师指定的教学地点集合,体育干部带队检查人数,报告教师上课、请假、见习生的人数。学生服装要整齐,并符合上课的要求;要服从教师的统一指挥,遵守纪律,友谊协作;爱护体育器材,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听取上课报告后,检查出勤情况,检查学生服装;宣布课教学的目标、内容与要求;安置见习生;加强课中安全卫生教育与措施,做好准备活动、教学的讲解和示范练习的帮助与保护、整理活动等;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了解课中学生思想动态,调控教学过程及生理心理负荷;及时纠正错误和改进教学,对本次课进行小结,布置课外作业。
(3)课后常规。师生应及时收拾好教具器材。教师应继续了解和掌握学生对课的反馈信息,做好课后小结与分析;了解学生课外作业情况,给予指导、辅导。学生应按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认真复习练习,以达到巩固课中学习内容的目的,保证身体得到合理活动。
2.教学场地器材的布置
教师做好布置教学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是上好课和实现教学目标的物质保证。其作用:能充分利用场地器材,提高使用率;有利于队伍调动,合理安排课的密度,增加学生练习次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便于教师指导。进行场地器材的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场地器材的布局与使用要合理,可移动器材应尽量向固定器材靠拢。
(2)布置的场地器材应符合锻炼、卫生安全的要求,课前应认真周密检查,严防发生伤害事故。(www.xing528.com)
(3)场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于练习轮换时的队伍调动,有利于增加练习密度和适宜的生理负荷。
(4)场地器材的布置便于教师对课的调控和辅导学生。
总之,场地器材布置应尽量合理,符合教与学要求的需要,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3.队伍、队形安排与调动
课中合理地安排和调动各种练习队形,不仅能严密教学组织,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服从统一指挥,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能丰富教学内容,创造良好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由于每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基础等条件各不相同,所以每次课的队伍安排与调动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而定。在课中合理安排与调动学生队伍的基本要求应是:
(1)队伍的安排与调动力求科学、合理。既做到熟练运用队形变换为教学目标服务,又能省时、省力进行教学工作,使课的密度、生理负荷安排合理,创造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
(2)对学生练习队形设计与安排时,一是运用的队形应简单易行,使学生背光、背风、背沙、背干扰,便于观察示范及教具演示,听清楚讲解,有利于个人或小组的互相观察、帮助和保护,并符合卫生与安全的基本要求;二是队形有利于教师的讲示、观察、帮助、保护、指导和监控,队形变换要多样化,有利于教学顺序的安排。
(3)在调动学生队伍时,一是善用口令,提高指挥能力和调控能力;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动学生队伍,有组织地安排与变换队伍位置与方向,注意缩短教学场地之间的距离,节省调动队伍的时间。同时,要求学生明确调动队伍的作用,积极配合课中的各项活动队伍调动,做到步调一致。
4.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实现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学生具体情况、教学环境而合理采用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易行、实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与学双边活动效果的组织保证。因此,教师应根据课的教学、教材性质、对象情况及教学环境条件等因素,正确选定和合理运用教学组织形式,以提高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1)班级的教学组织形式:
①自然班教学组织形式。它是以自然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即男女混合班上课。其优点是形式固定,组织方便,学生可相互了解。缺点是学生之间或男女性别的差异、体质健康差异难以区别对待。
②合班分组教学形式。即将同年级几个班重新编班分组,由若干体育教师分别进行教学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组织形式。通常有按性别分组,按体质健康水平分组,按体育水平分组,按专项能力爱好分组等。其优点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情况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安排调控生理负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自觉性、积极性;缺点是给课时安排增加难度,教师人数和场地器材不足的学校难以进行。
此外,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还可以实行临时分组进行教学。但不论采用哪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尽可能使各组学生相对固定,这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了解,共同协作将课的教学任务完成。
(2)课内教学组织形式。课内教学组织形式一般包括全班教学、班内分组。
①全班教学是指全班同学在教师统一指挥下,同时或依次地完成练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优点是便于统一调动指挥,全面照顾学生,有较高的练习密度;缺点是不利于区别对待、个别辅导。一般是在场地器材条件充足情况下使用,这种教学形式一般服务于队列、广播操、准备活动、诱导练习、武术、舞蹈、游泳、发展身体体能练习等。
②班内分组教学。它是根据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练习,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可分为组不轮换与分组轮换两种形式。
分组不轮换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指导下,各组按教材内容安排顺序,依次独立进行学习完成教学目标。其优缺点与全班教学基本相同。凡是场地器材条件充足的学校,应多采用这种教学形式,以便提高练习效果,发展体能。
分组轮换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分别学习不同性质的教材内容,按预定的时间轮换学习内容的教学组织形式。目前,中、小学校体育教学较多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其优点是在班级人数较多、场地器材较少的情况下,能使学生获得较多的实际练习的机会,提高练习密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展互帮互学,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能力。其不足之处是教师不易全面指导学生,不易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和灵活掌握教学时间,不能使各组的运动质量达到逐步上升的要求。
分组轮换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两组一次等时轮换:在学生人数不多,新授内容比较困难,复习内容也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可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即上课时一组学习新内容,另一组复习旧内容,如基本部分时间为32分钟,到16分钟时互相轮换一次。(图8-1)
图8-1 两组一次等时轮换示意图
两组一次不等时轮换:在新授教材难度大、复杂,需加强辅助练习或诱导练习时,可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如上课时基本部分30分钟,第一组学习新教材跳山羊(17分钟),期中前4分钟进行跳山羊的辅助练习(踏跳、推手),后13分钟行跳山羊练习。第二组复习旧内容双杠(13分钟)。该组到13分钟时由教师讲解、示范所学新内容,并指导安排进行跳山羊辅助练习(4分钟)。到17分钟时第一组轮换学习复习双杠,第二组练习跳山羊。(图8-2)这种形式便于教师指导做辅助练习、诱导练习,保证学习主教材的时间和效果。
图8-2 两组一次不等时轮换示意图
三组两次等时轮换:在教学班学生人数较多,器材较少,新内容比较容易或复习内容较熟悉,以及进行考核前的复习课都可采用这种形式。将全班学生分为3组分别学习或复习不同的内容,到基本部分1∕3的时间,3组依次轮换,到基本总分2∕3的时间,3组再依次轮换一次,即每一组学习不同的教材内容。(图8-3)这种形式有利于提高练习的密度,发展体能、巩固学习效果,但教师难以同时照顾3个组的练习,对教师的组织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要求体育骨干能力强,学生守纪律、自觉性高。
图8-3 三组两次等时轮换示意图
先合(分)组,后分(合)组:课中先全班集中练习同一内容,然后分组练习不同的内容,并按时轮换;或反之。如果课的内容有的不易分开练习(如武术、舞蹈、耐力跑),而有的不易集中练习(如单、双杠等)时,可采用这种形式。(图8-4)
图8-4 先合后分示意图
在具体选择上述各分组轮换的教学组织形式时,应注意处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班人数少、场地器材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尽量不采用分组轮换的形式。
第二,分组轮换教学时,教师应重点指导学习新内容的小组,兼顾复习内容的小组。如果都是复习内容,应重点照顾教材难度较大或带有危险性的内容,如铅球、铁饼、单双杠等。
第三,在安排内容顺序和生理负荷时要先照顾体弱组,基础水平差组和女生组。
第四,重视体育骨干的培养和发挥他们作用,协助做好分组教学组织和队伍调动工作。并要求全体学生守纪律,服从指挥,以便迅速有序地进行轮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