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才率低
由表4-5可以看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成才率是非常低的,最多时要投入126011人,才能产生一个世界冠军。并且,笔者从中国信息网了解到,目前我国三线队伍向二线队伍人数输送率为6.1%,而二线向一线队伍的输送率仅为1.96%。试想世界冠军只有一个,那剩下的没有获得世界冠军或被淘汰的运动员该如何安置呢?被淘汰者由于很小就进入体校接受运动训练,错过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给人才的正常成长带来很大损失,而教育的缺失必然影响到他们退役后的生存。“体育同普通教育的分离,以牺牲青少年运动员的系统文化学习为代价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水平,是一种牺牲大多数、成就极少数,舍弃人的全面发展,追求单一竞技成绩的发展模式。”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改变原有依靠高投入来获得高产出的“粗放型”培养模式,寻求一种更科学、更人性,并适合市场经济的“集约型”培养模式。
表4-5 竞技体育成才率统计
续表
根据1957—1998年体育统计年鉴整理。
从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2002年全国体育人事工作调研报告可以看出,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大批退役运动员滞留在运动队中。湖南等八个省区,待就业退役运动员占全部在队运动员人数的28.9%,占运动员编制总数的24.2%,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待就业的退役运动员占全部在队运动员的比例高达78%,是在训运动员总数的3倍多。由于待就业运动员占用了大量的运动员编制,使有潜力的青少年运动员很难进队训练,给运动队的正常“新陈代谢”带来很大压力。
(三)体校招生困难、生存艰难
体校中运动员的训练和普通教育分离,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运动员的系统文化学习为代价。有些体校虽然也采取上午学习文化知识,下午进行运动训练的方式,但由于领导重视不够,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秀的教师等因素,导致体校学生文化成绩普遍偏低,这不但影响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造成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困难。家长们由于担心孩子的出路问题而阻止他们在体育领域发展,从而造成体育人才资源的流失。基本文化素质的欠缺,使一些运动员退役后无法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即便有了新的工作也难以胜任,这给体育系统和整个社会造成一定负担。“出路难”影响了体校的吸引力,导致招生难,致使后备人才严重缺乏,甚至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出口”不畅自然影响到 “入口”,生源问题成为困扰体校发展的突出问题,体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四)重训轻学,运动员文化水平低
“金字塔”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体育人才,往往竞技水平出众,而文化素质相对欠缺,这主要与过早进入体校进行专业化训练有关。过早的专业化训练不但影响运动员的身心发展,也使他们无暇顾及文化知识的学习。“金字塔”模式下的很多运动员,他们确实运动成绩优秀,但再优秀的运动员也有退役的那一天,也要退去世界冠军的光环,也要面对市场的抉择。基本教育的缺失,让曾经的世界冠军有了很多不适应,难道这就是我们体育界培养出来的人才吗?我们确实应该反思一下,运动员在为国家争得荣誉的同时,我们又能为运动员做点什么?
综上所述,竞技后备人才的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等,一直困扰着体育管理部门、运动员及其家庭,并已成为新时期制约着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更好地使体育运动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市场经济,我们应该探寻更合理、更人性、更科学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体教结合受到了众多专家的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