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采访学新论:体验式采访简介

新闻采访学新论:体验式采访简介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新闻采访中有了一种特殊的采访方法——体验式采访。体验式采访又被称为体验感受,指新闻记者深入要采访的事物中,亲自参与和采访对象类似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完成采访任务。使用公开身份是普通的体验式采访,另外一种是隐性体验式采访,即图示中两个圆重叠的部分。

新闻采访学新论:体验式采访简介

宋代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终究比较肤浅,要想深入了解还需要亲自实践。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新闻采访中有了一种特殊的采访方法——体验式采访。体验式采访又被称为体验感受,指新闻记者深入要采访的事物中,亲自参与和采访对象类似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完成采访任务。

总体来看,体验式采访和搜集资料、访问、观察这些常用的采访不同,它是一种更加深入、更加综合的采访方法。有些学者认为体验式采访和上一章讲述的隐性采访一样,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体验式采访和隐性采访确实有交叉部分,但是二者不是同一事物,如果用图10.1的图形表示会更加清楚。

从图中可以看出,体验式采访和隐性采访并不是一种采访方法,但是二者之间有重合部分。记者使用体验式采访既可以公开自己身份也可以隐藏自己的身份和意图。使用公开身份是普通的体验式采访,另外一种是隐性体验式采访,即图示中两个圆重叠的部分。而隐性采访既可以使用其他采访方法,也可以使用体验式采访方法。除了内容重叠,这两种采访方法也有相同的特点,它们都不是独立的采访方法,而是在使用过程中综合了多种其他方法。

图10.1 体验式采访和隐性采访关系图

体验式采访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上世纪30年代,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北革命根据地实地采访时就运用过这种方法。在陕甘宁边区,他一方面采访这里的将士,一方面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从我个人来说,吃这种伙食反而长胖了,增加了体重。我每天看到千篇一律的伙食就生厌,但这并不妨碍我狼吞虎咽,食量之大使我有点不好意思。他们对我作了让步,用保麸面粉馒头给我吃,这种馒头烤着吃还不错,有时我也吃到猪肉和烤羊肉串。”[1]体验式采访使斯诺有了和一般采访不一样的感受,例如: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宣布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联是它的忠实盟友,但是革命根据地与世隔绝,这句话在现实中有多大意义呢?斯诺通过体验式采访就发现:“可是我却是耳闻目睹,而且深有体会,这个背后有这样一个强大盟友的思想对中共士气具有头等重要意义,使他们的斗争有了一种宗教事业的普天同归的性质,使他们对此深为珍视。”[2](www.xing528.com)

1960年,新华社记者郭超人冒着生命危险,和中国登山队队员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他一直和队员攀登到了6600多米,凭借着这次体验式采访,他写下了著名的《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新华社老社长穆青也十分青睐体验式采访,上世纪70年代,穆青带着记者来到河南省辉县,站在辉县人民在乱石滩上造出的万亩良田,他对同来的记者说:“你们就在这儿住下,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甚至更长,与这里的干部群众同吃同劳动,深入采访,深入挖掘,一定要把辉县人民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写出来!”

上世纪90年代,一些媒体开始在一些专栏中集中使用这种采访报道方法,像《新民晚报》的《体验式采访札记》、《扬子晚报》的《与你同行》等栏目都派出记者深入到各行各业,和环卫工人、市场商贩、消防队员、的士司机、卖瓜农民等等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他们生活的喜怒哀乐和工作的酸甜苦辣。

2011年,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始后,又有一大批新闻记者深入基层和群众,使体验式采访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也出现了一批通过体验式采访采写的新闻精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