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观察新闻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重要性

观察新闻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闻事件中,新闻人物是新闻活动的主体,也是新闻活动最活跃的因素,所以新闻人物是新闻记者在现场采访时观察的重点。除了观察人物的外貌特征,新闻记者还要观察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因为运用这些素材可以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场感,比较生动、形象,经常是作品的生花妙笔之所在。

观察新闻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重要性

在新闻事件中,新闻人物是新闻活动的主体,也是新闻活动最活跃的因素,所以新闻人物是新闻记者在现场采访时观察的重点。记者观察人物首先要观察人物的整体外观,比如相貌、衣着、服饰等等,从这些地方记者可以了解对方的职业经历、教育背景、家庭情况、性格特征等等。这一点著名电影巴顿将军》开头的镜头运用很能够说明问题,虽然它不是新闻作品,但是非常典型。

《巴顿将军》开头第一个镜头是一面很大的美国国旗的大远景,说明事件发生的环境和地点;第二个镜头也是一个大远景,巴顿在美国国旗背景下走上舞台;第三个镜头是巴顿从头到脚的全景,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穿着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的将军;第四个镜头是特写,巴顿敬礼的手和右脸,右手上带了两个戒指,说明他家境优渥,巴顿出身豪门,在西点军校读书时就是最有钱的学生;第五个镜头也是特写——巴顿的右手,带着两个戒指,其中一个是天主教赐的戒指,手里还攥着一根马鞭,这一方面继续叙述他的家境,还点明了他的信仰,特别是巴顿在钢铁巨炮主导的现代战争中还手执马鞭,一方面说明他性格桀骜不驯、狂放不羁,另外一方面说明他特立独行,因为巴顿一直幻想自己是古代武士的转世;第六个镜头还是特写——巴顿左肩密密麻麻的勋章,这说明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下了卓越功勋;第七个镜头仍旧是特写,巴顿将军右前胸美国装甲第三军的军徽,这说明了巴顿的战争经历;第八个镜头是近景,巴顿将军在敬礼;第九个镜头又是特写,巴顿将军左前腹的蓝色绶带和军徽,显示的是他的职业特征和经历;第十个镜头是右前腰的特写,巴顿将军喜爱的象牙把手枪佩戴在哪里,这个镜头说明了他的军人身份;第十一个镜头是巴顿头部特写,他带着一个钢盔,钢盔上镶嵌着4颗星星,这说明了他的军阶是四星上将。这一段经典的镜头运用就像是一部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叙述,有家庭、教育背景、职业、经历、身份、功勋等等,只是换成了镜头语言。新闻记者观察人物也应该学习这部电影的镜头,有远有近,有轮廓有局部,尤其是能够抓住体现人物特点和个性的细节部分仔细观察。

新华社2005年6月播发的人物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优秀共产党员、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曾经被评选为“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在这篇通讯开头就是记者对王顺友形象的观察:

眼前这位苗族汉子矮小、苍老,40岁的人看过去有50开外,与人说话时,憨厚的眼神会变得游离而紧张,一副无助的样子,只是当他与那匹驮着邮包的枣红马交流时,才透出一种会心的安宁。

除了观察人物的外貌特征,新闻记者还要观察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因为运用这些素材可以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场感,比较生动、形象,经常是作品的生花妙笔之所在。

还看上面这篇通讯,记者接下来写道:(www.xing528.com)

整整一天,我们一直跟着他在大山中被骡马踩出的一趟脚窝窝里艰难地走着,险峻处,错过一个马蹄之外,便是万丈悬崖。

傍晚,就地宿营,在原始森林的一面山坡上,大家燃起篝火,扯成圈儿跳起了舞。他有些羞涩地被拉进了跳舞的人群,一曲未了,竟如醉如痴。“我太高兴了!我太高兴了!”他嘴里不停地说着。“今晚真像做梦,20年里,我在这条路上从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人!如果天天有这么多人,我愿走到老死,我愿……”忽然,他用手捂住脸,哭了,泪水从黝黑的手指间淌落下来……

由于王顺友所在的木里藏族自治县地广人稀,每平方公里只有9.5个人,而且邮路绝大部分都在4000米以上高山,所以王顺友的投递工作既艰辛又孤独,有时候几天都看不到人。这一段描写抓取了王顺友看到人多时候的那种兴奋和快乐,写得生动感人,让人印象深刻。如果没有前期细致到位的观察,记者很难写出这样真实动人的场景。

二维码8.2 《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优秀共产党员、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