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访问中应该把握利于沟通这一原则,即采访提出的问题要让对方容易理解,这样他才能够更好地回答提问。总体来说,新闻记者的问题要简单、明白、具体。
简单就是要求新闻记者的问题用最简洁的话语表达,不使用过于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句式,在问题中不夹杂无关信息,不要将过多问题放在一起提问。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路透社记者提问:美国总统特朗普周末暗示,他或许会邀请习主席到美国爱荷华州签订贸易协议,中方是否有到爱荷华签协议的计划?如果没有,可否透露一下鉴于目前中美谈判下一步究竟怎样还面临不确定性?如果真的是中美两国元首签订协议的话,两国领导人有可能会在哪里会晤?
这个问题一来比较冗长,二来含有三重提问,所以给人一种比较复杂和啰唆的感觉。发言人耿爽在听了这个问题以后说:“你的问题比我的答案要长很多,关于中美元首会晤,我想指出,习主席和特朗普总统一直通过各种方式保持着联系。”
新闻记者尤其不要表演式提问,即提问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新闻信息,而是为了在采访对象或者受众面前炫耀自己的学识或者才华。新闻记者需要时刻记得在整个访问过程中,采访对象是主角,作为记者应该学会隐藏自己,不要让自己抢了采访对象的戏份。学者姚喜双也曾经谈到对这种表演式采访的看法:“时政新闻的话语样态的改变势在必行。以2013年李克强总理首场记者招待会上媒体记者的提问为例,‘表演式’提问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感。如胡一虎在提问时强调自己与总理的老乡关系,提问总理的个人情怀在当今时代下就显得不合时宜;而人民日报的记者赵婀娜的提问,更像是在朗诵或背诵,与新时代下的话语表达样式和观众的收视需求、审美心理严重脱轨,自然引起受众情绪的反弹。”[15]
明白就是新闻记者要问得通俗易懂,在提问时尽量不使用晦涩的词语或者难懂的句子,还要分析面对的访问对象,如果访问对象文化程度不高那就需要多使用群众语言,让自己的话语能够和对方接轨,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记者郝建生在长期的对农采访工作中总结自己成功采访经验的时候说:“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我五篇手记共6000字,10个字以上的句子不超过百句,大多是五六字、七八字一句,琅琅上口,短促有力,这既是农民的语言特色,也应是记者锻句炼字的功夫。同时,尽量不用修饰词,更不用只作句子连接词的虚词。句子中只用动词、宾语、场景、对话。所以读者中的行家说我写的这五篇手记的风格像穆青写的‘老坚决’‘吴吉昌’,也像华山的《鸡毛信》和赵树理的农村小说。”[16]新闻记者即使采访和写作关于高科技的新闻,也可以使用浅显易懂的话语深入浅出地提问和写作。著名记者范敬宜曾经说过:“今天一版《科学恩惠洒人间》是一篇好文章。它从最贴近群众的角度去揭示科技发展的伟大意义,用广大群众最能理解的事实和语言去告诉人们世界发生的变化。这说明高科技的报道也完全可以写得深入浅出,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关键是我们的编辑记者要舍得下功夫。”[17]
具体就是新闻记者的提问不能太空、太大,要言之有物、细致入微。宏大问题首先不利于采访对象理解和把握,对方可能不知道你想了解哪些内容或者不知道从何谈起。例如2014年李克强总理出席记者招待会,有记者问总理执政一年的感受,李克强总理笑答,你的问题太大了。其次,宏大问题也不利于新闻记者控制访问进程和访问节奏,有可能出现内容谈了很多但是离题太远,关键内容却没有了解到的情况。第三,宏大问题不容易让新闻记者了解事件情节和过程,尤其是细节,给今后写作造成隐患。正是因为宏大问题存在上面种种弊端,所以有经验的新闻记者在访问中会多提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看下面这段访问:
董倩:像您这样一位专家作为浙江省的代表去参与,在浙江省怎么把您产生出来的?
许伟:国家30多个省都要推荐2到3位专家,当时有要求,第一个要长期从事医保工作,第二个是以前参加过国家谈判的专家。我正好参加了两次谈判……
董倩:既然是谈判,为什么不做到知己知彼?
许伟:我觉得保密,保密原则是很重要的,如果谈判专家之前知晓了这个药品,里面可能会有一些风声或者有些信息容易透露。
董倩:透露给谁?
许伟:透漏给企业,企业知道我是一个谈判专家,而且正好是这家企业的谈判专家,企业会通过各种渠道干扰谈判。
董倩:对方第一次报价5.62,您当时的心理感受是什么?
许伟:我当时第一感觉,还有很大空间……我们国家之前也说了,要给他们一些提示,让他们进入到国谈的一个价格范围之内。
董倩:为什么要给他们这个提示?
许伟:因为国家要求我们底价的15%之内才有继续谈的可能,规则很明确,如果第二次报价不在我们范围之内,企业直接出局。
董倩:出局又怎样,结果是什么?
许伟:出局这个药品就不会纳入到我们这次谈判的范围之内。
董倩:我们的损失是什么?
许伟:最大的损失就是老百姓用不到这种药。
董倩:您怎么提示?(www.xing528.com)
许伟:我们还是跟他说有很大差距这一句话。
董倩:就这一句话?
许伟:对。
董倩:他们什么反应?
许伟:如果二次报价不在这个范围内,可能他要马上出局,这种情况下,他们还是有点紧张的。
董倩:当对方第二次报价4.72元的时候,您给他们的回复是什么?
许伟:我跟他们说,恭喜你们中靶了。
董倩:这个时候您观察对方的表情什么样?
许伟:长舒一口气……
(第四次报价4.5元后)
董倩:他们报价的时候您观察什么表情了已经?
许伟:其实我的感觉,他说4.5这个报价的时候,我就发现他们在观察我们,不停地扫视我们……
董倩:观察本身说明什么?
许伟:我在分析他们的心理,如果他们觉得这个价格已经很为难了,他不太会观察我们,他可能会很忐忑地在考虑……
董倩:您那个时候什么表情?
许伟:我面无表情。
董倩:能做到面无表情吗?
许伟:尽量吧,如果脸上有过多表情,比如你脸上有那么一丝喜悦或者高兴的表情……
上面这段采访是中央电视台记者董倩采访医保专家许伟。在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中,许伟和药企代表通过5轮交锋,将价格从5.62元/10毫克降到了4.36/10毫克。采访中,董倩问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很具体,通过这些问题不但还原了谈判场景,了解到激烈交锋的细节,使访问具有了戏剧性,同时还了解到谈判双方的心理活动。
二维码7.3 《面对面:谈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