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采访细节:话筒指向、预约时间早到等

新闻采访细节:话筒指向、预约时间早到等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随机采访中,由于条件、环境和时间的限制,新闻记者大多使用手持式话筒,这时也有一些细节性问题需要注意,例如新闻记者话筒的指向,在由对方回答的时候,话筒一定要指向对方。再一个,新闻记者的访问不仅仅只有问还有听。新闻记者在访问时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还有很多,例如如果和对方预约了时间,最好早到几分钟,一来表示尊重,二来可以临场做些准备。

新闻采访细节:话筒指向、预约时间早到等

有一句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细节虽然是细枝末节的东西,但是它有时候却可以起到决定作用,新闻记者的访问也不例外

新闻记者在访问时的衣着打扮就是值得研究的。假如新闻记者到一个高级写字楼里采访一家企业的总裁,那就要穿得正式一点,过于随意就会让对方觉得记者不尊重给自己,或者对节目的品质产生疑问,影响了访问效果。而新闻记者如果采访一个普通农民或者到工厂车间访问一个工人,那么他的穿着应该以朴素为宜,这样可以更好地和对方融合。假如新闻记者西装革履地去采访,反而会让人产生距离感,不愿意接近你。

图7.7 王志采访徐本禹

图7.8 王志采访金庸(www.xing528.com)

图7.7、图7.8是同一个记者在同一个栏目中的采访,只是采访的环境和采访的人物发生了变化,而记者的着装也有很大差异。第一张记者穿的是一件休闲的羽绒服,第二张身着正装给人的感觉就非常正式。假如把记者的衣服换一换,给人的感觉是不是就特别违和?

新闻记者在访问时使用什么设备也是有讲究的。灯光如何运用,用什么型号的摄像机,录音用哪种类型的话筒等等。比如话筒的使用,在面对面的专访中,记者最好使用领夹式话筒。这种话筒体积小,隐蔽性强,戴在采访对象和记者身上不容易让人觉察到,这样就可以打破那种专业采访的职业状态而回归到人与人日常的交流样态,使双方的对话更加自然。如果使用手持式话筒,话筒不仅会成为双方交流的媒介,还会成为一堵无形的墙,时刻提醒采访对象和记者的交流是一种职业行为,很难形成心灵的碰撞和沟通。在随机采访中,由于条件、环境和时间的限制,新闻记者大多使用手持式话筒,这时也有一些细节性问题需要注意,例如新闻记者话筒的指向,在由对方回答的时候,话筒一定要指向对方。有的记者可能是紧张的原因,问完问题,话筒还停留在自己面前。话筒指向对方的高度也要注意,不能出现话筒将采访对象面部遮挡的情况。再一个,有的新闻记者在使用话筒时将其变成了教鞭,拿着话筒指点江山,这就会给人很不严肃的感觉,尤其对于电视媒体会影响其画面效果。

再一个,新闻记者的访问不仅仅只有问还有听。艾丰就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所以会听也是访问成功的一个条件。那么新闻记者应该如何听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听的态度要专注和认真。新闻记者在对方讲话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倾听,因为听首先是一种态度,如果对方发现新闻记者在自己讲话时注意力不集中,他可能就会认为自己谈的内容不重要,或者记者不感兴趣,这种情绪就会干扰采访对象的谈话思路或者态度,极端的情况甚至会让对方中断谈话,一走了之。二是听不仅仅是一种态度还是一种技巧。首先新闻记者要通过听和采访对象建立起有效沟通,他可以通过专注的眼神、肯定式的点头、赞扬式的微笑等等技巧鼓励对方将谈话进行下去。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 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其次,新闻记者在听的时候要考察、思索、鉴别,因为对方有时候会有意无意地提供一些不真实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新闻记者在倾听的同时观察采访对象,鉴别其提供信息的真伪。第三,采访对象谈的内容并不都重要,有些是重复信息,有些是无关紧要的东西,这时候就需要新闻记者去粗取精,迅速在对方提供的信息中找到最有价值的内容再通过追问的形式进行深入挖掘。总之,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提问与倾听是相得益彰的一体两面,他只有会听才能够问出更好的问题,只有问出好的问题也才能够听到有价值的内容。

新闻记者在访问时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还有很多,例如如果和对方预约了时间,最好早到几分钟,一来表示尊重,二来可以临场做些准备。访问的时候要尊重对方,提到涉及对方隐私的问题要注意等等。虽然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却可能坏了记者采访的大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