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有一些新闻线索来自非专业新闻工作者,比如通讯员、新闻线人以及普通群众。这种新闻采访形式源远流长,早在1872年4月30日,《申报》在创刊号的《本馆告白》中就提到:“若初创或恐囿于方隅,限于知识,遗漏甚多,尚希四方君子进而教之,匡其不逮,实有厚望焉。”[7]《申报》当时刊登的很多新闻就来自普通市民。
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群众办报,所谓群众办报就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要依靠群众、面向群众、为广大群众说话。根据这一原则,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通讯员在新闻宣传中的作用。通讯员是为新闻媒体提供稿件或者信息,为记者采访、编辑选题提供直接帮助的非新闻从业人员。[8]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社论《展开通讯员工作》就谈到:“我们的报纸,如果没有广泛的通讯员,如果没有参加实际工作,生活在群众中间的党与非党的通讯员,是不可能办好的……我们的报纸,是党的报纸,同时也是群众的报纸……因此,我们的报纸就不仅需要有能干的编辑与优秀的记者,而尤其需要有生活在广大人民中间的,参加在各项实际工作里面的群众通讯员。”[9]在这篇社论里还提到《解放日报》当时在陕甘宁边区已经有400多位通讯员,如果把给其他报纸写稿的通讯员合计在一起,数目要更大,这些通讯员供给着《解放日报》一半地方消息和一部分通讯。1949年以后,全国建立了庞大的通讯员网络,通讯员人数达到了数百万人,在新闻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通讯员,新闻记者还要用好新闻线人。新闻线人是给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有的是提供新闻线索获取报酬的人。有很多重要的新闻采访离不开新闻线人的帮助。美国著名的“水门事件”中,《华盛顿邮报》就是得到了新闻线人——马克·费尔特(时任美国联邦调查局副局长)的帮助,才揭开了整个事件的黑幕。
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新华社就依靠当地的新闻线人贾迈勒的一句话新闻《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响起空袭警报》领先世界其他媒体十余秒,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报道战争打响的通讯社,贾迈勒后来获得了新华社最高奖——社长总编辑奖。
为了鼓励非专业新闻工作者给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很多媒体通过热线电话、微博、微信、电子信箱、QQ等形式加强和群众之间的沟通,畅通他们为媒体传递新闻线索的渠道,有些单位还专门设立奖励鼓励大家爆料。《北京青年报》的新闻线索奖达到5000元,《新京报》则打出了“万元线索大奖”的旗号,半个月就奖励新闻线人23450元。《成都商报》从2005年开始实行“独家头条千元大奖”新闻线索征集活动,宣称每天拿出1000元奖励为独家头条提供线索的人。(www.xing528.com)
图3.2 马克·费尔特
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勃兴,专业和非专业新闻人之间的界限已经十分模糊,非专业新闻机构和个人也可以采访,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进行传播,“公民记者”“众包新闻”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专业新闻媒体应该积极灵活地应对这种挑战,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人力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宽容度优势,将他们变成自己的信息来源,采制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2018年,人民日报依托人民日报客户端打造了全国移动新媒体聚合平台——人民号,人民号和百度旗下的百家号实现互通,百家号提供的内容产品在人民号中可以自动同步,这不但可以节约作者劳动成本,帮助作者实现利益更大化,而且为专业新闻媒体提供了包括新闻产品在内的更多内容,实现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信息共享、同步跟进、无缝融合和紧密协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