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官是中国古代记录和编撰历史的一类官吏。正如《汉书·艺文志》中所讲:“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普遍设立史官,“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仪,无国不记。”[9]史官不仅采集、载录天下大事,而且会将这些信息对外传播,《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10]这说明太史不仅记录下赵盾弑君的过程,而且将它公之于众。更重要的是,以董狐、南史氏、司马迁等为代表的史官秉笔直书、直言不讳,不隐恶、不虚美,他们的这种高贵品质成为了新闻工作者的精神烙印和职业风骨。
乐官是古代掌理音乐的官员。西周以后,乐官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采风。每年孟春时节,乐官就会摇着用木舌金铃做成的木铎穿行于市井乡村,一方面宣达政令,另一方面采集民风、了解民情。《诗经》中有不少作品就是乐官采风而来,正所谓:“古者太师陈诗以观民风,饥者歌其时,劳者歌其事,使乘轩以访之,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移于天子,犹民报也。”[11]乐官的这种职业行为和现代记者十分相似,他们一方面使皇命得以下达,另一方面使民情得以上传,最终使社会信息流通能够畅达,客观上发挥了新闻媒体的沟通和协调功能。
中国报纸从唐代出现到19世纪初一直属于古代报纸阶段,无论官报还是民报都以抄报为主,很少有独立的新闻采访活动,只是民间小报中含有一些报人独立采访的消息,其中一些还属于“不逞之徒撰造的无根之语”。[12]明末清初出现的京报开始设立报房,虽然已经有了编报、抄报、探报、印报和送报的粗略分工,但一是人员不固定,二是整体内容没有脱离官文书的范畴,所以新闻采访这一时期仍然没有大的发展。(www.xing528.com)
古代时期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公告性质的官方公报,像《每日纪闻》、《元老院通报》;另一类是用于传递信息的新闻信。和中国一样,这一时期西方国家也没有专职的新闻记者,因此不存在专业的新闻采访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