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案例:移动微学习活动设计

案例:移动微学习活动设计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工具本案例设计为移动手持设备,以苹果iOS系统设备为主,通过相应的App来进行学习。图11.5地震通活动设计流程图4)模块设计该App主要分成4个模块:地震常识、知识总结、情境学习、讨论组,每一个模块开始都会展示该模块的学习活动目标,让学习者清楚地知道自己这一部分学习的主要内容,如图11.6所示。图11.8地震通总结模块地震包设计④讨论组、练习、评价设计。

本案例学习活动旨在要求学习者可以学习专业的地震相关知识,以活动理论、情境学习理论为基础,依照上一节提出的一般流程进行细致的分析,并给出具体的活动设计细节,为了创设更加真实的情境,本活动采用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创设移动微学习的学习活动。借助故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游戏等方式为学习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习者带着问题去自己动手探究。

1)前端分析

近年来,全球地震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尤其是国内最近几年的地震频发,学习地震相关知识已刻不容缓,笔者通过对iOS系统和安卓系统App进行查找,关于地震学习相关的软件非常少,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这就是笔者以地震学习为案例设计和分析的原因。

2)核心要素分析

(1)主体

该活动的学习主体为所有想学习地震知识的学习者,包括任何年龄、任何性别的学习者。

(2)客体

这里的客体主要是完成该项活动相应的学习目标。最终达到的学习效果是学习者通过整个活动的学习,熟练地掌握地震来临时如何避难自救,学习目标主要分为4个阶段,针对不同的活动环节,设置了不同的学习目标:第一阶段的学习目标针对模块“地震常识”,目标是掌握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产生原因、地震的等级、地震的前兆等),主要采用的是基于视频、动画的抛锚式情境来引导学习者进行基础内容的学习;第二阶段的学习目标针对模块“情境学习”,要求学习者通过参与不同真实情境下的地震发生实况来学习自救知识,包括常见的4个场景,即家庭、学校、工厂、户外;第三阶段的学习目标针对模块“逃生游戏”,让学习者通过第二阶段学习的知识,进行游戏闯关,顺利完成逃生游戏;第四阶段的学习目标针对模块“知识总结”,学习者通过相应的练习加深巩固知识,并掌握知识的完整框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共同体

在该案例中,学习共同体主要是和学习者一起讨论、互相帮助的学习者,以及为学习者整理学习框架、在讨论组对学生的讨论活动进行点评并最终整理资料和提供资源下载的指导教师。

(4)学习工具

本案例设计为移动手持设备,以苹果iOS系统设备为主,通过相应的App来进行学习。

3)活动基本流程分析

依据活动理论和情境理论提出移动微学习活动的基本流程图,如图11.5所示。

图11.5 地震通活动设计流程图

4)模块设计

该App主要分成4个模块:地震常识、知识总结、情境学习、讨论组,每一个模块开始都会展示该模块的学习活动目标,让学习者清楚地知道自己这一部分学习的主要内容,如图11.6所示。

图11.6 地震通App主界面

①在情境学习中,采用十字交叉型策略,为学生提供一个多角度探索的学习环境,其中包括4个主要场景,并分别对场景进行分析,采用多元表征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知识。学习者可以依照自身的兴趣,自主选择场景学习,指导者可在学习过程中给予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

②在地震常识模块中,主要讲解的是地震的定义、起因、分类、地震前兆等内容,让学习者在学习防震知识之前获得相应的知识,作为学前导入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③知识总结模块包括对所有知识点的总结和相应的练习题,总结主要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呈现,练习题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呈现,练习的内容可以在讨论组里进行讨论。(www.xing528.com)

④逃生游戏模块: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地震逃难情境,让学习者在游戏中体验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并在完成游戏之后随即填写一份逃生游戏过程报告,分析自己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应的就是相应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内容设计

①情境模块的活动设计。选择情境“家庭”进入,学习者会看到一个3D的家庭图,学习者以家庭主人的身份进入这个情境中,可以自由切换家庭地点,如卫生间、卧室、阳台,然后画面开始晃动,界面上会弹出提示语:“现在出现了地震,你要去哪个地方进行避难?”,并让你进行选择,如图11.7所示。

图11.7 情境模块选择

当学习者单击“跑出去”之后,就会弹出提示语:“如果你在不确定安全的情况下跑出去,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通过直观的提示,可以让学习者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当学习者单击“卧室”之后,学习者会看到一个3D的立体空间,里面分别有3个地点框,分别是床边、窗前、书桌前,画面中有人物,可以对人物进行拖动,每拖到一个框里,就会有文字+图片/视频提示。

其他场景也是采用这种资源的呈现方式来和学习者进行交互,并在学习点出现时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让学习者及时看到学习反馈。

②逃生游戏设计。在学习者学习完成之后,会让学习者进行一个简单的逃生游戏,游戏是基于真实情境下的,学习者可以进行场景选择来完成游戏,在相应的场景完成游戏通关之后,会随机生成一份逃生游戏过程报告,在报告中先对学习者的游戏完成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价,最后将学习者的错误行为解析出来,并给出这种逃生方案的完整、正确的解析内容,也可再次进入游戏进行知识巩固。

③总结模块设计。当学习者学习到最后的知识内容总结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界面,对所有的内容进行总结,包括地震之前的前兆总结、防震指南总结、不同地点人员的避震要点总结,呈现方式为图片加上文字。以准备防震包为例,如图11.8所示。

图11.8 地震通总结模块地震包设计

④讨论组、练习、评价设计。在四大情境学习中,每一个情境学习完成之后,都要提供相应的学习练习供学习者进行自我检测,多以文字呈现为主,练习方式主要采用选择题,练习题的内容都是在之前情境中学习过的知识,在此主要的目的是进行巩固。

讨论组主要是学习者自发地进行学习讨论,学习者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上传上去,并讨论地震相关知识,其中地震常识提供4个指定的讨论问题,知识总结提供两个讨论问题,情境模块提供6个讨论问题,逃生游戏提供两个讨论问题,其中有教学专家的参与,并对学习者的问题进行解答,将最终较为完善的内容通过Word文档或者思维导图来分享给学习者,供学习者下载阅读。

⑤活动评价。对于该学习活动的学习评价主要分为两大模块:第一模块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该评价主要采用学生自评,目的是让学习者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第二模块是学习者对该学习活动内容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了解针对地震通这个主题,内容的设计是否符合移动微学习的特点,是否满足学习者的学习要求,为后续学习内容的修改提供现实的依据。这里主要采用的是李克特量表法来进行评价。

对学习成果的评价:学生自评需通过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练习题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价。评价量表为:5分为完成得非常好,4分为完成得比较好,3分为完成得一般,2分为完成得不够好,1分为完成得很差,见表11.3和表11.4。

表11.3 学生自评评价量表

续表

表11.4 活动内容评价量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