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移动学习设计:规范技术使用行为,提升学习效果

移动学习设计:规范技术使用行为,提升学习效果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规范教学中的技术使用行为,避免出现不当的技术使用状况,人们总是编制形式多样的使用手册。技术使用需要坚持使用者的主体地位,以作为技术使用活动的动力支持。技术使用的客体丰富多样。凡进入使用者视野中的信息技术产品,均有可能成为技术使用的对象,直接表现为工具、机器等物质形态的技术。最后,将技术使用者与使用对象的互动关系作为关系要素。

使用相近的词汇包括应用(适应教学需要、以供教学使用)、运用(指根据信息技术的特性加以利用),以及利用(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等。使用是一种有意图的行为并且由规范所引导。相对而言,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使用,更倾向于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互动的规则性、普遍性。为了规范教学中的技术使用行为,避免出现不当的技术使用状况,人们总是编制形式多样的使用手册。

技术使用研究是阐释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什么”“如何教”以及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教育信息化中的技术使用,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技术使用是作为使用主体的人基于一定的教学目的来操作信息技术的活动。技术使用内含着三大结构性要素——技术使用的主体(使用者)、技术使用的客体(人工物)以及使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互动过程)。人、物和关系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中技术使用的有机整体。

首先,教师、学生等技术使用者作为人的要素。技术使用者是技术系统(聚焦技术的生成)和社会系统(关注技术的使用)日渐融合、协同共生的黏合剂。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不仅依靠信息技术的设计者,更依赖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者。技术使用需要坚持使用者的主体地位,以作为技术使用活动的动力支持。(www.xing528.com)

其次,硬件、软件等使用对象作为物的要素。技术使用的客体丰富多样。凡进入使用者视野中的信息技术产品,均有可能成为技术使用的对象,直接表现为工具、机器等物质形态的技术。当然,技术使用者并非仅仅为了能用信息技术去做什么,而是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发展。

最后,将技术使用者与使用对象的互动关系作为关系要素。信息技术是对教学关系的具体化,体现了教学要素及其关系。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中,信息技术使用中的关系要素表现在技术使用者与使用对象之间相互联系、彼此限制的互动过程中。例如,计算机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包含可接触、可体验的计算机软硬件,还包括师生之间的讨论、协作等教学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