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信息技术在我国应用于教学的时间不长,硬件建设滞后、“软件”升级不够的现象难以避免,这就需要相关政策的扶持和导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确实也制订出了一些相政策,但是,所制订的政策却更多地偏向硬件建设,而较少考虑“软件”升级。也就是说,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往往成为制定政策时优先考虑的对象,“软件”升级却被放在了次要地位。在一些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中,时常能看到“要新建多少多媒体教室”“要购买多少台计算机”等硬件建设指标,却难以发现“要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培训”或“要对教师进行多少学时的信息技术使用技能的训练”等涉及“软件”升级的规划。偏向硬件建设的政策扶持,必然助长某些学校在硬件建设上的“攀比之风”,而忽视“软件”升级的政策导向,导致了大量信息技术设备仅仅成为应付“公开课”“观摩课”或者上级检查的“做秀”工具。毕竟,只有少数教师能够驾驭这些昂贵的信息技术设备。
在软件资源、特别是教师培训上,又存在重技术层面的培训,忽视技术有效整合于教学中的应用层面的培训。综观我国培训的现状,师资培训与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仍然是两张皮。相对于硬件设备等基础建设,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模式表现出了相对落后,有人尖锐地指出是“有思想没有技术”和“有技术没有思想”并存。相当部分应用培训仍停留在演示型的课件制作上,或是机械地套用某一个课程设计模式,真正把信息技术应用融入“教与学”全过程中的培训甚少。培训在质的方面没有创新,这就造成应用始终在初级层次徘徊。这是导致我国当前信息化教学水平低下的直接因素。因此,探索新型的师资培训模式和运行机制是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师资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信息化教学水平的高低优劣,关系到教育信息化的成败。
2)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忽视其他教学资源
网络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它具有很多优点,但是作为提供学习资源的媒体,网络并不是唯一的,现实中还有很多其他媒体资源可以利用。如《语文课程标准》中界定的语文课程资源就有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图书报刊、影视广播、网络、报告会、辩论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布告栏、标牌广告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其他学科也是这样。因此,对于资源的利用不应只局限于网络资源(以为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或最好的资源),也不能认为信息技术仅指网络技术。此外,我们在整合实践中发现,很多教师一提起教学资源,首先想到的是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往往忽视了身边无处不在的人力资源,如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教师可以让某方面有特长或经验的学生为其他学生提供帮助;可以通过与本地区的其他学校(包括国外的一些学校)建立伙伴关系,发挥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专家、教师和学生的优势,并把他们都纳入促进教学的人力资源系统之中。
3)重视助“教”资源的建设,忽视助“学”资源的建设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败的关键在于支持教学资源的建设。它是教育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技术能否真正深入、有效且可持续地整合于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并且建设的好坏决定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劣。目前,我们认为在目前的资源建设中,较多的是收集和开发以“教”为主的教学资源,主要用于帮助教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对支持学生“学”的资源的建设相对匮乏。“学”的资源是指大量的课内外拓展学习的资源、各类专题网站的建设等有助于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扩展学习的资源。(www.xing528.com)
4)教学资源建设缺乏组织领导、总体规划和分工协作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学资源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支持,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只有占有大量的资源才有可能对学习内容有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才有可能开展更富有成效的探究性学习。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库产品,号称有可观的数据量,可谓是“资源丰富”,但这些产品安装到学校真正投入使用后,教师又普遍反映有效资源内容匮乏,需要的资源难以找到,有很多没有参考价值的垃圾资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资源内容建设合理体系尚未形成,各资源开发商建设资源内容主要依赖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源,而非“制作”资源,并且由于其收集的资源与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内容不相符,造成收集的资源可用性较差;另一方面,多数省区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和不少学校的领导尽管对资源建设很重视,但却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总体规划和分工协作,因此,低水平重复建设、开发的现象比比皆是。即使有些地区或学校开发出了某种优秀的教学资源,但由于条块划分、部门利益的限制,也无法实现学校之间或地区之间的共享,使教师们在寻找和开发合适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要付出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这种状况应引起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注意,并尽快设法解决。
此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来建设资源,如图2.4所示的教学资源建设的途径图。商业公司、教师和学生都可成为资源建设的贡献者。商业公司所提供的只占一小部分,只是一些通用的素材。因为商业公司的相关人员并不懂得教学规律,所以他们提供的资源一般不能直接用于教学。教师必须在商业公司所提供的通用素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收集整理,重新组织、加工,融入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将资源更有效地用于教学。在资源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可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加工能力,形成信息化教学技能,完善教师的教学设计。另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来帮助教师建设教学资源,这样做的目的不在于资源收集本身,而是把资源收集当作一种手段,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开阔视野、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对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并打破封闭的课堂。例如,在一个学习专题网站的建设过程中,教师可先提供基本的材料及框架,然后让学生把平时看到的、自认为比较好的资料或者是自己的作品上传,和其他学生一起共享,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图2.4 教学资源建设的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