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媒体技术移动学习设计的成果

数字媒体技术移动学习设计的成果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追求高、新技术,忽视传统媒体的作用根据人们认识新事物的特点,一旦充分肯定了新事物,在一定时期内,往往就会片面地追从其“优势”而忽视其“缺陷”。事实上,由于信息技术自身的问题,在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存在“缺陷”是不可避免的。这主要体现在,为了“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以牺牲学科课程目标为代价。

数字媒体技术移动学习设计的成果

1)对技术的抵触与盲目依赖并存

虽然国内外都在大力提倡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但在实践中广大的教育实践者却对技术存在着不同的态度。一方面,有一部分教师和行政领导对新技术有着强烈的抵触和排斥。他们认为,以中国教育的现行体制及经济现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根本无法实现。还有一部分领导认为,多媒体虽然能提高教学的效果,但投入太大,学校师资缺乏,难以很快推广和普及,因此需待时日。另一方面,与对技术的排斥和抵触相反,也有一些人对技术持一种激进观点,认为技术越先进越好。还有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用到网络,或者只用了几分钟的计算机,那肯定不是一堂好的整合课,而根本不考虑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否需要网络的支持。

2)以课件而不是教学过程设计为核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离不开丰富的、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或教学资源的支持。在实践中,广大一线教师在处理课件设计与教学过程设计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上存在很多错误的认识,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制作课件时,不考虑教学内容和学习对象的特点,一味地追求课件设计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常常对教学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例如,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画、音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音画效果上,影响了学生对重要内容的感知和理解。此外,由于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课件的设计与开发上,往往容易忽视如何将多媒体课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去,从而更好地支持和服务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或教学任务的要求。另一方面,有些课件的设计和开发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例如,通过课件盲目地加大教学信息量,频繁地变化教学活动,活动形式多,但都不够深入,只是蜻蜒点水,学生没有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最为重要的是,过分关注课件的设计而忽视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本末倒置的——不是根据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而是用手段去找问题。(www.xing528.com)

3)追求高、新技术,忽视传统媒体的作用

根据人们认识新事物的特点,一旦充分肯定了新事物,在一定时期内,往往就会片面地追从其“优势”而忽视其“缺陷”。信息技术对于许多教师而言还是新事物,因而,在肯定它的同时,容易导致只看到信息技术给学科课程带来的种种“优势”,继而产生一些片面认识。例如,认为信息技术对于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和技术而言都是一种“超越”,因而在思想上排斥一切传统教学形式和传统教学媒体;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用”比“不用”强、“有”比“没有”好等。事实上,由于信息技术自身的问题,在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存在“缺陷”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一些传统媒体在教学中也有其独特作用,如果经过精心设计,同样能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很多教师由于对新技术各方面的特性,如对表现力、交互性等没有充分的了解,不了解某种技术的长处、短处何在以及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作用,因此,无法将这些新技术很好地组合起来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4)信息技术使用“泛化”

随着硬件设施和软件水平的逐步提高,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和认同,信息技术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同时信息技术使用“泛化”的现象也随之而来。这主要体现在,为了“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以牺牲学科课程目标为代价。有的教师甚至在课堂教学每一个步骤都有信息技术的“参与”,所有学科教学内容都借用信息技术来展示、讲解和点评。本可以借助实物进行操作,却非要费时费力地制作动画进行模拟演示;有的教师对信息技术过分依赖,如果没有课件或计算机(器)等设备辅助,就不知道该如何上课了;有的教师忽视学生差异、环境差异,对属于不同班级、年级的学生在涉及同一教学内容时,不加改变地使用同一课件进行教学;甚至有的教师“一劳永逸”地使用“现成”课件(可能还是其他老师制作的),而不考虑对自己的教学是否合适。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只会给人一种喧宾夺主、小题大作的感觉,从而游离于学科课程目标之外,难以体现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真实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