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时间碎片化、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掌握一门技能,让生活工作变得高效且轻松,是我们现代人的必备技能。在本节,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极致演讲稿设计、策划活动、商业投资、学习笔记等。
极致演说讲稿设计
在舞台上,你有出现过这样的尴尬吗?
——讲到一半,大部分听众都快要睡着了
——突然忘记演讲内容,内心越来越紧张
——带了手稿,可是内容太多,不知道从何入手
如果要避免这些尴尬,那就用思维导图来整理一篇自己的演说稿吧!
根据魔力演说章节绘制的导图
下面我们将告诉你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准备演讲:
案例:
步骤1,画一个能代表演讲主题的中心图;
步骤2,运用发散性思维,做一次思维发散,把呈现在脑海里并且与你选择的话题有关系的全部想法都画下来;
步骤3,运用收敛性思维,把刚才快速联想到的内容进行整理,区分主干和分支,再把脑海里出现的其他关键词也补充进去。因为每个关键词都会给你至少1分钟的东西可以讲,所以要做一个1小时的演讲,把思维导图限制在最多50个关键词和图像的范围内将是一个好主意;
步骤4,再看看你的思维导图,有没有需要增加或删减的主干和支干,并整理一下顺序,使它更有逻辑,更符合你的演说顺序;
步骤5,最后,在演说内容部分,标明分支演说的时间,需要强调的重点部分加入一些符号,以提醒自己。
思维导图只是一页纸,在演说过程中,可以放在旁边,在不同阶段回顾演说流程,明确进度。同时,为了保持听众的兴趣,并确保他们跟上你思考的模式,可以在演讲的过程中扩充自己的思维导图,把它介绍成一个“简单的思想小图”。
与线性笔记比较起来,思维导图有以下优势:
1.随时编辑。如果听众在会议期间或会议之前产生了某种特别的需要,或者提出一些问题来,这时思维导图尤为有利,因为你可以立即将这些问题与思维导图联系起来,可以让你的演讲与特定的观众群联系起来。同样地,如果给你的演讲时间突然间延长或者缩短,你也可以很快而且容易地做出编辑处理。
2.监测进度。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明确自己的进度,相应地加速或者扩充演讲。严格守时本身就会给人深刻印象,同时对别的演讲人和听众也是一种尊重。
3.点燃激情。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会点燃演说者的热情、引发即兴演讲,而不是枯燥地复述一些事实。
打造策划高手
策划,主要指带有创造性思维的谋划,并根据这种创造性思维制订实现该想法的计划。通俗的说是出点子,然后想办法实现这个点子。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这一小节,我们把”5W2H分析法”与思维导图结合在一起,打造策划高手。
5W2H分析法又叫七何分析法,是二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广泛用于企业管理,有助于系统全面地思考问题,避免在流程设计中遗漏项目。
5W2H分析法是指以5个W开头的英语单词和两个以H开头的英语单词,进行设问,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内容如下:
(1)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作用:明确工作内容
(2)How——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作用:制定方案计划、步骤、流程
(3)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
作用:剔除不必要的工作
(4)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作用:制定时间表,掌控进度
(5)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作用:选定做的最佳位置(地域)
(6)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作用:明确地指定权责人员
(7)How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作用:整体预算(人力、金钱等)
案例:运用5W2H完成制作名片的项目
以5W2H为导向,每个部分进行发散联想,并聚焦以解决实际问题。
Why:名片体现了员工的身份职位,同时对外也是企业和员工的一种宣传手段,便于寻求更多的合作资源;
What:明确工作任务就是做名片;
Who:在这项工作中,涉及的人员有人事部(提供需制作人员的信息)、设计师、印刷厂;
When:我们公司月节点为15号,报备制作等工作,都需要在15号以前完成;
Where:对于制作小批量的图文宣传资料,肯定就近原则,距离公司越近越好;
Howmuch:分别统计不同岗位职位所需要制作的数量,对于个别有特殊要求的,也要标明;
Howtodo:这一部分为具体实施的步骤,流程。
(请从右上角顺时针阅读导图,并把以下文字解说与导图一一对应起来阅读)
运用5W2H来完成制作名片的项目,会让实施者在行动中聚焦且有条不紊。人类大脑的思维是多元化的,在思考的时候,绝不是单一的只使用某种思维。5W2H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在实际使用中,可以灵活运用。
人类大脑的思维是多元化的,在思考的时候,绝不是单一地只使用某种思维。5W2H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在实际使用中,可以灵活运用。
做时间的主人
时间是个让人头痛的话题,但也是每个人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对于职场精英,企业管理者来说,时间就是金钱。用思维导图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工作、生活时,会让我们目的明确且高效。
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拟定工作计划(日、周、月)、旅游计划、周末运动计划等。
案例:王老师的一周工作计划
(请从右上角顺时针阅读导图,并把以下文字解说与导图一一对应起来阅读)
一周的工作目标,细分到每天的工作任务,便有了6个主干。以王老师的工作计划为案例,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用思维导图制定我们的工作计划。
星期一:工作任务有2项,分别是:学习英语记忆课程和照片采集制作。我们机构是全脑教育机构,开设了记忆法、思维导图等课程。老师之间经常相互学习,正好近期在开展青少年英语记忆课程,所以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英语单词记忆法:编码法和熟词法。王老师个人爱好摄影,也“兼职”我们机构的摄影工作。周一下午边学习边采集上课照片。上面导图里,明确了需要采集的照片类型,以及后期处理要注意的方面:光线、加水印。运用导图制定工作计划,我们不仅可以明确工作事项,还可以明确这项工作的具体内容、流程、注意事项等,便于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减少偏差提高质量!
星期二:工作主要分三项,分别是:自我学习提升、备课和网络授课。通过两种方式学习:看书并绘制成导图、关注当下教育行业的动态。备课除了自我思考以外,要邀请团队老师参与,进行试讲,相互学习成长。
星期三:第一项同样是自我学习,同星期二的一样。第二项工作:定期的客户沟通,主要通过打电话的形式,记录学员的导图使用情况。若有疑问的,可安排周末的辅导。第三项工作:跟进各部门工作,属于管理的范畴。(www.xing528.com)
星期四:第一项工作是洽谈合作,第二项是通过两天的学习,进行课程升级。
星期五:有的工作是属于阶段持续性的。就例如课程升级,绝不是一两天就完成的。我们机构,很注重课程的研发和讲师的实操技能,每周都会进行讲师部门PK讲课,一般都定在周五下午。
星期六:一周的结尾,大多数时间是用在总结和下周工作部署上。工作有三项:第一项是针对研发的课程进行梳理,以便科研会议上公布进度,以及获取其他老师的建议;第二项和第三项就是参与会议。当然在会议中,我们机构都会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记录,不仅高效,更重要的是对于零零散散的想法进行汇总,让这些闪光点,不只是文字,而是变为现实。
建议: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工作日程计划的时候,并不是第一次绘制的导图,就可以引领我们完成所有工作。对于未知的事件,总是有太多可能性,例如:工作变动、有更好的想法、不可抗拒因素等。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对于之前的导图进行修改完善。过去后,我们再次浏览导图,会发现惊喜,上面记录着你的工作心得,各项工作的流程图。持续下去,你的工作能力会得到很大提升!
企业管理
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思维导图无处不在。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公司部门系统、项目分析(SWOT)、目标设定(SMART原则)等等。
学习笔记
(1)课堂笔记
越是处于企业金字塔顶端的人,越注重学习,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带领企业不断强大,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
很多朋友参加工作技能培训、企业管理培训等,在课堂上都习惯性地记笔记,生怕错过授课老师的一个字眼,总认为记下来了,就像买了“保险”,就有用了。其实不然,当下大多数企业培训课程,都是在传递一种思维模式,对于参与的学习者的学能力要求非常高,既要在课堂中领悟课程精髓,又要立马针对当下问题做出反应。面对这些系统性非常强的学习,我们难道抓住一些细枝末梢就可以吗?抓住点、线、面就能掌握整个事件规律吗?
若在课程上,我们把思维导图当作一种学习工具,就可以让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在制作思维导图笔记过程中,我们可以加入自己的思考、分析、理解和组织,有效地促进理解和学习。同时思维导图充满色彩、图像和符号,让我们记忆深刻,富有创造性。
在本节,我们将思维导图与康奈尔笔记法相结合,教大家如何运用:
康莱尔笔记法,也叫5R笔记法。它是将笔记页面分成三个部分,然后按照记录、简化、背诵、思考和复习五个步骤,进行听课学习。康奈尔笔记法几乎适用于一切讲授或阅读课,特别是听课笔记。结合思维导图,我们进行如下分区:
案例:商业模式学习
经过整理后形成的系统笔记
(2)读书笔记
读书常见的问题:
1.难以集中注意力,看不下去;
2.看的时候理解不了;
3.勉强理解,看后忘得快。
正确的读书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概览
第二步:速读
第三步:精读
第四步:回忆
这一小节,我们通过5个问题,来为大家讲解思维导图在读书笔记中的运用:
问题一: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有什么好处,可以解决哪些学习问题呢?
1.解决看书后遗忘的问题,配合使用记忆法可以提高记忆力;
2.避免抓不住重点,反复阅读。如果一本书很好,想多次阅读,可以在每次阅读前先看下之前的思维导图,知道哪部分要精读、哪部分速读,节省精读阶段的时间;
3.提高阅读效率。如果是做主题阅读,能够精准快速地整理知识点。
4.理解程度更深。好处是可以在脑海中预先构建一定的逻辑和理解基础,助于后面理解细节,从而使再次阅读能够快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问题二:读一本书时,是从头到尾画一张还是多张思维导图?
手绘一本书,我们通常绘制两幅导图:一幅为初稿,一幅为学习稿。
初稿,即为看完书后首次绘制的导图,可以不用很美观,关键是把从书本中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呈现整本书的框架结构。一本书的内容一般都有很多章节,只用一遍很难把书中所有知识结构理清楚,可多次反复有重点的阅读。边阅读,边修改,不断完善书本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绘制读书笔记,其实就是在吸收书中精华的过程,记笔记时可以把书中新学到的,和自己已知的知识体系贯穿起来。对于内容很多的书本,我们可以读完一个章节以后就绘制一幅导图,最后把所有的小导图整合成大导图。
学习稿,即是方便自己以后反复学习的思维导图。在初稿的基础上,按照思维导图技法要求,完美导图。有色彩、图案的一张纸,可以激发我们再次阅读的兴趣,让人赏心悦目。
问题三:书读到哪个阶段开始绘制?
除了小说只读1~2遍,大多数的好书只要做笔记,最少读2遍,先把书看完第一遍,对全书的内容和框架有了解,阅读第二遍或第三遍时开始做笔记。
问题四:你是侧重梳理书的大纲,还是记录要点,或是记录自己联想到的想法?
这几点都同等重要,在不同的阶段侧重点不同。对于初读者,首要的是整理出大纲,明确哪些是重点;然后进行精读,从中摘取对自己有用的要点。经过反复地精读品味,再加入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的知识树。
问题五:对思维导图笔记的看法?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进行深入阅读,在完成思维导图笔记的过程中,整理归纳书的要点,梳理书中的框架。
如果阅读1~2遍之后,只能吸收书中内容的30%,那么做完思维导图笔记和其他笔记后就会达到50%,完成一个大的主题阅读之后会达到70%。再加入跟其他人分享(包括向别人讲述)和实践才能达到90%。
你一定会问:为什么不是100%?
很简单,任何单纯而孤立的阅读都是一种很浅薄的吸收,对我来说,不经过长时间的整理和思考,没有形成整体的系统框架,缺少自己的观点,无法跟实践相结合,不能清晰而深入地表达就是一种浅阅读。
浩然老师技巧传授
下面简单跟大家交流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的一般步骤:
1.构建书籍框架
方法一:将书本目录转换成思维导图框架。适用于你想了解作者的思路;
方法二:按照自身需求,进行整理。适用于你只关心书中某些部分,实用性较强。
2.细化重点内容
将自己摘录、勾画的部分放到相应导图分支上。这个时候不必摘抄原句,而只用写关键字。这时有两种内容,第一种是和前面支干直接有关的,放入导图的对应分支后;第二种是与框架无关,但你认为很好,你可以在导图中建立一个“杂项”的分支,将所有内容统统扔进这个分支。
3.修订导图
现在框架已经有了,每个分支下也有了一定内容,但是每个独立分支下的逻辑性并不清楚,需要把他们的关系厘清,用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时你就有了一个层次、逻辑清楚的思维导图了。
紧接着,对杂项进行归档。将杂项中的内容分门别类地归入这些导图中去,不必太过在意构架和体系,可以同样在它们中建立杂项,建议注明该条出自哪本书和页码。
最后,重新审视和整理框架性导图。这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一步,是初步将这本书进行消化吸收的一步。我们先在大脑里回想一遍思维导图,再对应着书本,进行查缺补漏。
这是我针对大多数书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可以说这种方法适合于大多数的畅销书,因为这些书没有太难的东西,大多数知识需要的并不是非常深刻的反省和思考,更多的是要求我们进行梳理,把现在阅读的内容和原有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同时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延伸出某些自己的东西。
当然做完读书笔记并不是就完成所有的了,还有最后一步:落实到实践中!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到我们学到的知识是否是对的,如果从书本中领悟的有误差,那就要在事件中去检验以及修改我们的读书笔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