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方法总结与应用:四大类方法及实践指导

教学方法总结与应用:四大类方法及实践指导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概括为四类:语言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等;直观性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性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研究性教学方法:发现法、探究法。运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加强评价和辅导;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实验法常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的教学。

教学方法总结与应用:四大类方法及实践指导

1.教学的基本任务:“双基”+“五育”+个性+创新

(1)使学生掌握基础文化知识,形成基本学习技能。【双基】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德】

(3)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与跟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智】

(4)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意志力。【体】

(5)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美】

(6)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劳】

(7)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个性+创新】

2.教学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3.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概括为四类:

(1)语言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等;

(2)直观性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3)实践性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

(4)研究性教学方法:发现法、探究法。

A.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万能的方法是没有的,只依赖于一、两种方法进行的教学无疑是有缺陷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既要讲科学和规范,又要重艺术与创新。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如下:

①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③学生特点;

④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⑤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还受到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本节课重难点、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等因素的制约。

B.常用的教学方法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人们积累了多种教学方法。

①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方法。讲授法的优点:教学效率高;成本低;通用性强;集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要组织学生听讲;与其他的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②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

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谈话前,教师要对谈话的内容做充分准备,并拟定谈话提纲;谈话时要善于启发诱导,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谈话结束后,应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小结,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指出谈话过程中的优缺点。

③讨论法: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在高年级运用的比较多。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目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联系实际进行讨论,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并进一步提出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

④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等。运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加强评价和辅导;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⑤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演示前,教师要明确演示的目的和关键,选择好演示的教具;演示时,教师要结合讲授进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演示必须精确可靠、操作规范;演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结果以及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综合得出正确结论。

⑥参观法: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到社会场所进行实地考查,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或现象的观察来获得新知识,巩固验证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运用参观法的基本要求:参观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做好参观的准备工作,选择参观的项目和地点,规定参观的步骤,确定参观的计划,事先向学生说明参观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参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做好必要记录,也可以请有关人员进行讲解或指导;参观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参观的收获,及时进行小结,引导学生把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形成体会或报告。

⑦练习法: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教学方法。

练习法的基本步骤是教师提出练习的任务,说明练习的意义、要求和注意事项,并作出示范;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要巡回辅导;练习之后教师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⑧实验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实验法常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的教学。

运用实验法的基本要求:做好实验前的准备;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与做法,懂得实验的原理和要注意的事项;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做好实验后的小结;要求学生收藏好实验用品,打扫好实验室,写好实验报告

⑨发现法: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最后得出原理。

发现法的基本要求包括: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发现的良好情境。

4.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订教学计划

(1)钻研教材具体可以包括理解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和阅读相关参考资料。

(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

(3)制订教学计划具体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进度、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上好课,教师就要了解课的类型与结构,明确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5.一堂好课的标准(基本要求)

(1)目标明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www.xing528.com)

(2)重难点突出: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化难为易;

(3)内容正确:传授的知识和教学技能必须是正确、规范的,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方法得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

(5)表达清晰:语言流畅、生动、易懂,板书规范、准确、清楚;

(6)组织严密:进展有序,有条不紊,环节紧凑,秩序良好;

(7)气氛热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如何上好一堂课

(1)从教学方法上看:克服教学方法刻板化的倾向,追求教学方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

(2)从学生兴趣上看: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从教学语言上看:教学语言要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弛有度、生动活泼的良性运作状态。

(4)从情绪调控上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上课时,教师达到了最佳情绪状态,真正用情去讲授,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能够使学生受到感染,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因而整个课堂的教学便处于教师积极主动的情绪调控之中。

(5)从反馈调控上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善于创设学习情境,通过提问、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直接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要善于观察学生听课的情绪和神态,间接获取反馈信息。这样做既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7.现代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再也不能被动地听从课程的指令,而是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和设置课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实质是交往,师生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师生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要重视客观真理,但更重视获得真理的过程。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给学生充分的个性空间和时间,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8.新课程改革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表现在:

(1)教学方式改革

第一,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到教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第二,由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到充分利用课堂和校外社区综合教学模式;

第三,由单纯传授书本知识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获得社会知识;

第四,教材中的知识由脱离生活的知识到与社会紧密相连的知识。

(2)学习方式改革

第一,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到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主动探求知识;

第二,只注重学习教材中的理性知识到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良好人格的获得;

第三,只注重与书本结论一致的知识的获得忽视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到强调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

9.课程评价改革

(1)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为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2)现代课程评价的特点: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具体体现如下:

①评价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②评价内容综合化。强调全面素质评价;

③评价方式多样化。强调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④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价;

⑤更注重评价过程。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3)对学生评价的改革:

①从筛选、评比到诊断、帮助发展;

②从辅助知识学习到全面育人;

③从客观冷静到人性关怀;

④从单一的评价标准到多元个性的评价标准;

⑤从单一的评价主体到多元的评价主体;

⑥从单一笔试评价到多种评价方式;

⑦从游离于教学之外到融合于教学之中。

(4)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方法:

①建立评价体系,评价的内容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评价内容要涉及学生的全面素质,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包括情感、态度、习惯、价值观的获得。

②教师要采用多样、有效的评价方法,方法要多样化,包括日记、成长记录、情境测验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③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反映学生的进步过程和结果。

④学生成绩的评定尽量采用等级制,不得将成绩公布或成绩排队,评语应采用激励语言,或描述学生的潜力,不可只提及学生的不足。

⑤每学期结束时,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并明确、简要的引导制定学生下阶段的学习目标。

(5)新课程改革下的考试的宗旨:

①目的:发现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②内容:涉及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知识,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方法:形式多样,笔试考试和实际操作测验相结合。

④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甚至不设总分而改为各项评定,而且必须遵守“不公布成绩和进行成绩排队。”的规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