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决策的主要因素: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决策的主要因素: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感知环境、最大效益原则和旅游偏好。不同的学历反映旅游者所受的教育不同,大学、中等学校和小学三者在影响人的个性方面有极大的差异。赵荣等在西安进行的一项调查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两地其余层次都是自上而下依次递减,但华山游客大专以下各文化程度的比例都高于西安碑林,说明碑林游客的受教育程度总体上高于华山,而且这些游客出游前受报刊书籍介绍影响的比例也较高,为24%。

决策的主要因素: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在外出旅游之前,人们首先要收集各种有关的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主要偏好,做出决定,这个过程称为旅游决策行为。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感知环境、最大效益原则和旅游偏好。

(一)感知环境

人们的旅游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从目前的旅游状况看,观光旅游是主要的旅游形式,所以,观光动机可认为是大多数旅游行为的动机。观光动机是由地理环境的差异引起的,人们期望了解与自己居住地有差异的地方的环境。环境差异是导致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但是,环境差异并不能直接影响人们的旅游决策,直接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因素是感知环境的差异。

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感知环境。人们在选择旅游地时受感知环境的限制,尽管客观环境中存在某个很有价值的旅游地,但由于某种原因,这个旅游地没能成为人们的感知环境的一部分,那么,人们就不可能到该旅游地旅游。比如,人们想去领略大瀑布的壮丽景象,一般都是去参观黄果树瀑布,实际上,在规模上可与黄果树相媲美的还有十丈硐瀑布(贵州的赤水市)。两个瀑布的规模、区位条件是很相似的,但到两个瀑布观光的人数差异很大。1997年到黄果树瀑布游览的人数达34.6万人,平均每月达2.8万人,而到十丈硐瀑布游览的旅游者全年仅2000人。

感知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居住地与旅游地的距离上,距离可分为客观距离和感知距离,对旅游点的吸引力真正起削弱作用的是感知距离而不是客观距离。客观距离以里程来衡量,感知距离则以克服客观距离所消耗的时间、资金和精力等来衡量。客观距离是感知距离的基础,感知距离还受交通便利程度的影响。尽管两地的客观距离不变,但由于开辟了航空线或直达火车,感知距离就会大大缩短。

(二)最大效益原则

人们在做旅游决策时,倾向于追求在资金和闲暇时间限制下的最大旅游效益,这种效益受感知环境限制,因此,严格来说,人们追求的最大旅游效益永远只能是最满意而不是最优的。最大效益原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当从居住地到旅游地的单程旅行所耗费的时间与在旅游地游玩所耗费的时间的比值小于某个临界值时,人们会做出到该旅游点旅游的决策,这个比值就称为旅游时间比。人们在作旅游决策时总是追求最小的旅游时间比,当存在类型相同、所提供的游玩时间近似,但到居住地距离不同的旅游地时,人们肯定选择最近的旅游地旅游。

2.最大的信息收集量

旅游常常是由环境的空间差异引起的,因此人们力图通过旅游获得最大的环境信息量,以便从感知上消除或减小这种环境差异,对最大信息收集量的追求使人们在选择旅游地时有以下倾向。

(1)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知名度大的旅游地往往比知名度小的旅游地有更大的稀缺性,人们通过旅游消除的稀缺性越大,获得的信息量也越大。(www.xing528.com)

在大尺度空间旅游的外国旅游者倾向于选择知名度大的旅游地。

(2)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屠如骥1983年调查了10个国家的旅游者到中国旅游的旅游期望,发现外国旅游者对我国的历史古迹和自然风光普遍感兴趣,对品尝精美可口的食物兴趣也浓厚,而对娱乐活动、冬季运动、廉价的度假普遍不感兴趣,显然前者与他们居住地有较大的差异,而娱乐活动、冬季运动和度假等在各国都类似。在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方面,来自欧洲和美洲的游客比来自亚洲的游客有更浓厚的兴趣。可见,环境差异越大,越能引起旅游者的兴趣。

(三)旅游偏好

现代旅游活动成为一种崇尚个性的时尚,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散客客源市场越来越受到旅游企业管理部门的重视。这是因为旅游者虽然具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和需求,但是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必然存在着差异,即旅游偏好差别问题。对旅游偏好的调查与研究,是适应市场需求而进行针对性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

旅游的偏好,可以从年龄、职业、学历三方面去研究。

1.年龄。人的个性随着年龄和生活经历在不断发展变化。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特别对游乐设施感兴趣。青年人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新鲜感较强。老年人沉着老练,活动量不如青年人,喜清静之地。

2.职业。旅游者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有工人、农民学校的师生,有公务人员、干部、军人,还有退休闲居者。由于职业的不同,影响了人们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人们爱好的差异。旅游的偏好,往往和人的专业或职业有密切关系。

3.学历。不同的学历反映旅游者所受的教育不同,大学、中等学校和小学三者在影响人的个性方面有极大的差异。旅游愿望与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成正相关高学历的人基于他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他们对去哪里、看什么目的性较强。中等学历的人产生旅游的愿望更多地受大众媒介的影响,对于去哪里、看什么没有前者主动。

我们以学历(受教育水平)为例来考察不同受教育水平者在目的地的选择偏好上也具有很大的差异。赵荣等在西安进行的一项调查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西安碑林和华山是两个相距不远的高等级旅游目的地,但一个是历史文化目的地,另一个是山景目的地,二者相比,碑林游客的文化程度高于华山。碑林游客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游客就占到67%以上,而华山游客中大专以上文化的被访者为47%。两地其余层次都是自上而下依次递减,但华山游客大专以下各文化程度的比例都高于西安碑林,说明碑林游客的受教育程度总体上高于华山,而且这些游客出游前受报刊书籍介绍影响的比例也较高,为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