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化进程对外交通网络形成和交通工具改善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对外交通网络形成和交通工具改善的影响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对外交通网络的形成和交通工具的完善,中心城市化阶段为郊区城市化提供了较充分的物质基础。郊区城市化并不意味着大城市的衰落,大城市的规模仍在继续扩大,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城市扩展方式转化为低密度蔓延。目前对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城市化进程对外交通网络形成和交通工具改善的影响

城市化的推进过程按照以下两种方式反映在地表上:一是城市范围的扩大,二是城市数目的增多。前者是以现有城市为原点的近域扩散,后者则是广泛区域里的城市发生过程。

城市化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与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紧密联系。根据全球城市化历史进程的动力因素和发展特征,可将全球城市化分为下列几个阶段。

(一)中心城市化阶段

进入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社会分工日益深化,尤其是工业生产专业化与地域、经济体系的形成,区域要素及人口向城市聚集,第二、第三产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城市核心区成为人口、建筑、经济的高密度地域,土地利用呈现多样化特点,城市功能分区体系逐渐形成。

中心城市化发展到后期阶段,往往带来城市核心区人口过于稠密、用地紧张、地价昂贵、交通堵塞、失业率上升、环境污染、投资环境恶化等问题,使原有城市核心区的经济发展由聚集规模经济转向规模不经济,城市核心区的空间地域扩散成为客观必然。

(二)郊区城市化阶段

郊区城市化阶段发生在工业化后期向服务经济的结构转型期,郊区城市化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城市核心区过于稠密的生产要素、人口、建筑所带来的“城市病”,为了改变规模不经济的状态,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客观上要求城市核心区的生产要素、人口和城市职能部门向外围地域扩散。产业部门的土地竞租机制不断完善,商贸、金融等第三产业的土地利用效益及竞租能力明显高于其他产业部门,位于城市核心区的工业、居住业的竞租能力难以适应城市土地竞租机制,必然向地价相对较低的城市外围地域转移。城市对外交通网络的形成和交通工具的完善,中心城市化阶段为郊区城市化提供了较充分的物质基础。

郊区城市化会出现以下结果。(www.xing528.com)

(1)城市核心区人口向郊区迁移。房地产开发商在地价相对便宜的郊区,投资开发环境幽雅的新型住宅,吸引了拥有私人交通工具的中产阶层大量迁往郊区,形成新的居住区,实现城市核心区居住职能的扩散。

(2)郊区成为城市核心区工业扩散的理想区位。郊区可为工业提供大面积和廉价的土地,郊区的铁路港口特别是高速公路设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3)城市核心区的商业企业之间强烈的竞争,使得部分竞争能力差的商业企业被迫迁往郊区。同时,迁往郊区的工业企业及居民成为新的服务市场对象,吸引着中心城区的商业向郊区扩散,在郊区建立新的超级市场商业中心。

(4)郊区城市化促使城市核心区与外围地区共同构成都市化地域。如大巴黎城市圈、伦敦大城市圈等。

郊区城市化并不意味着大城市的衰落,大城市的规模仍在继续扩大,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城市扩展方式转化为低密度蔓延。

(三)逆城市化阶段

逆城市化是指人口和工商业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城市化地域不断扩大,城市化向农村地域推进,并以中小城镇的分散发展为主,形成城乡一体化。目前对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人们为了脱离大城市的居住不舒适性,追求纯粹的田园式居住环境,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工业选址的限制因素减少,工业企业为了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低廉的土地价格,把企业布局在中小城镇。许多大企业分别在中小城镇开设子公司和分厂,形成新的企业布局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