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注意到了人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方法上采用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的综合集成,不仅采用综合因素地域分析法,还大量引用数学模式、数理统计方法和遥感、计算机技术手段,开始走向推理逻辑化、体系严格化、理论模式化。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向的理论研究;
(2)人地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强度的分析、潜力估算、后效评价和风险分析;
(3)人与地两大系统间相互作用和物质、能量传递与转换的机理、功能、结构和整体调控的途径与对策;
(4)地域的人口承载力分析,关键是预测粮食增产的幅度;(www.xing528.com)
(5)一定地域人地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根据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结构和潜力,预测特定的地域系统的演变趋势;
(6)人地相关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地域类型分析;
(7)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各种类型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优化调控模型,也就是区域开发的多目标、多属性优化模型。
人地关系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在不同类型地域上所表现的结构和矛盾不尽相同,因此,必须按地域类型来协调不同的人地关系。考虑到我国各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性大,开展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可根据开发建设客观需要的迫切性,选择一些不同类型的地域,进行典型调查研究。例如:①自然环境脆弱区可以黄土高原北部和内蒙古高原南部的半干旱农牧交错区为重点;②干旱区可以建设项目比较集中的天山北麓为重点;③热带区可以开发潜力大而且地域比较完整的海南岛为重点;④海陆交接的经济发达区可以以往缺少综合研究的环渤海湾地带为重点等。在典型研究基础上,划分出全国不同层次的人地关系类型区,然后分别研究各类型地区的人地关系优化组合,为制定地区综合开发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