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认知活动,不仅具有社会认知功能,还直接指导和参与社会实践。人文地理学的任务主要体现在社会实践、文化教育和学科建设三个方面。
(一)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的需要推动着科学知识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意义在于为实践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客观上要求人文地理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受思辨哲学的影响,传统的人文地理学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较为突出,侧重于对特定区域的描述和解释,忽视对预测和决策领域的开拓。事实上,人文地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有许多课题需要人文地理学者研究解决,如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国土整治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定级与估价、城市经济区划、城市规划与村镇规划、地域城镇体系、行政区划合理调整与市镇设置、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等。
(二)文化教育
了解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文地理现象,有助于协调人地关系,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服务。积极宣传、普及人文地理知识,通过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使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掌握当今世界和我国人文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发展规律,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国情,了解国情,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三)学科建设
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广泛,到目前为止缺乏系统的理论将各要素、各分支学科组成有机整体,人文地理学科建设任务仍很艰巨。我国人文地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才走上复兴的道路,30多年来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需要,与国际人文地理学发展水平尚有一定差距,急需在理论和方法上有较大突破。近期人文地理学应该着重抓以下几项任务。
1.人地系统的研究
人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化规模的扩大和自然资源的加速开发利用,人地之间的关系将更加错综复杂,矛盾也越加尖锐深刻。为了在社会经济文化得到发展的同时,使环境得以保护,资源得以永续使用,应加强人地系统中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研究,并对其中某些因素变动对整个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系统间的物质、能量转换的变化进行预测,同时加强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影响程度的研究、区域环境变化机理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机理的研究、环境调控与环境变化预测研究等。(www.xing528.com)
2.区域综合开发研究
区域综合开发研究主要包括:区域自然环境与生产力发展条件的科学分析与综合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联系的发展机理、区域开发中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形成与发展、不同类型地区的发展战略、国土开发整治与经济发展、区域开发数据库、区域开发管理体制与政策、中外区域开发对比研究等。
3.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为适应现代科学的需求,人文地理学研究必须积极采用计算机技术、制图自动化技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以提高传统的野外考察、比较分析、地图分析等方法的工作效率。广泛运用实验方法、计量方法、行为方法,以系统论和信息论为基础的方法,以耗散结构、协同论、突变论为基础的方法等,发挥这些技术手段与方法在综合分析、建模和数据处理上的优越性,使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取得重大突破,这样既可增强学科的科学性,又可增强学科预测的可靠性。
4.借鉴国外经验
积极引进并慎重筛选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外人文地理学先进的理论和方法,防止生搬硬套某一国家或地区、某一时期、某一学派的局部经验,真正做到“洋为中用”。
5.加强与有关学科的交叉研究
人文地理学要善于突破学科框框,加强与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以及技术科学等等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借鉴和应用与人文地理学相关的理论与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