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碱淖鱼类区系组成简单,有2目4科16属16种。主要为鲫鱼、鲤鱼、草鱼、白鲢、鳙鱼、青鱼、麦穗鱼、虾虎鱼、翘嘴鱼、武昌鱼、泥鳅、花鳅、达里湖高原鳅、大银鱼等。
鲫鱼 红碱淖土生经济鱼种,适应环境能力强,繁殖力强,全靠自然增殖。20世纪70年代,占渔业产量10%。捕捞最大个体2.85千克。1958—1964年,共捕获64万千克,平均年产14.75万千克。最高年份1959年达27.8万千克。
鲤鱼 偶然引进的移殖驯化鱼种。据说渔场成立前,伊金霍洛旗村民从包头拉回黄河鲤鱼鱼苗在河边池中暂养,被松道沟的洪水冲入红碱淖,鲤鱼开始自繁殖,以后逐渐取得与湖中自有鲫鱼对等产量的效果。1964年以后成为优势经济种群,主要靠自然增殖。20世纪70年代,占渔业产量80%,捕捞个体最重达14千克。
草鱼 1964年放养,因草鱼食草,将湖中原繁茂的水生植物吃尽,后期便不再投放鱼苗。捕捞最大个体最重达16千克。(www.xing528.com)
白鲢、鳙鱼 20世纪70年代,从长江流域调入。因成熟期短,成活率低,未再放养。鳙鱼个体最大36千克,白鲢捕捞个体最大19千克。1971年,捕获重达30余千克的鳙鱼,被制成标本送省展览馆参展。
餐条 学名小白鱼,20世纪70年代随白鲢、鳙鱼鱼苗夹杂调入。1990年,为数量最多的鱼类,每天可捕捞1.5万千克。餐条一部分用作饲料,一部分被河北客商收购。神木县渔场自办罐头厂,生产玻璃瓶装餐条罐头,经营时间约两三年。
大银鱼 1995年冬,陕西省水利厅水产处协助神木县渔场,从内蒙古岱海引进大银鱼品种鱼卵300万粒。至1997年共引进鱼卵5000 万粒,年产量近100吨,收入约800万元。1998年产量达357吨,1999年以后逐渐消失。大银鱼幼鱼阶段以捕食浮游动物为主,随后即捕食鱼卵。引种大银鱼也是导致红碱淖渔业资源枯竭的一个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