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蒙边界畜种结构及品种进化

陕蒙边界畜种结构及品种进化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碱淖区域地处陕蒙边界,家畜、家禽以蒙古系为主,均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的古老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渐引进优良畜禽品种,进行杂交改良,形成多品种(多血缘)并存的局面。土著单一品种蒙古马,属小型、晚熟、乘挽兼用型品种。传统畜种,肉食主要来源,旧时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依赖,分为绵羊和山羊两类。土著品种八眉猪属脂肉兼用型,因其眉呈八字而得名。目前所饲养的为多个品种的杂交鸡。

陕蒙边界畜种结构及品种进化

红碱淖区域地处陕蒙边界,家畜、家禽以蒙古系为主,均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的古老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渐引进优良畜禽品种,进行杂交改良,形成多品种(多血缘)并存的局面。

牛 牛科哺乳动物。旧时赖以生产的主要役力和肉奶必需品的主要来源,常养不衰。主要有蒙古牛、秦蒙杂交牛、秦川牛、鲁西牛和黑白花奶牛四个品种。土著品种蒙古牛饲养时间长,属小型、晚熟、多用、低产品种,毛色以黄、红为主,多数有角,对当地的气候与粗放管理有极强的适应性,放牧时合群性好,采食范围广,舍饲时耐粗饲,可利用农作物的秸秆和副产品。劳作时耐久力好,可耕地、拉车、骑乘。1958年,在尔林兔镇进行黄牛品种改良。2010年起,湖区群众开始大量饲养西门塔尔肉牛。

马 马科哺乳动物。土著单一品种蒙古马,属小型、晚熟、乘挽兼用型品种。毛色较杂,以红、骝居多,鬃毛披肩。公马剽悍,母马温顺,体小灵活,行动敏捷,有较好的速度和耐久力,适应本地饲养环境,放牧时合群性好、善游走,觅食能力强。伊犁马、关中挽马虽有引进,但是,繁殖后代不多,遂逐渐淘汰。

马群

驴 马科哺乳动物。土著单一品种滚沙驴,因其能适应沙漠条件而得名。属小型、晚熟、乘挽兼用型品种。毛色较杂,以灰为主。体小灵活、适应性强,食量小,疾病少,成本低,可用耕地、拉车、推磨、滚碾、骑乘、驮运,亦可肉用。佳米驴、关中驴虽有引进,但因发育缓慢,逐步淘汰。2017年,中鸡镇纳林采当建设规模养驴场,品种以肉质鲜美的佳米驴为主。

骡 马科哺乳动物。马与驴的杂交后代,其不能繁衍后代,分马骡和驴骡两种。生活能力强,寿命长,力气大,用途广,耐劳苦,能持久,继承双亲的所有生活习性和能力。

羊 牛科哺乳动物。传统畜种,肉食主要来源,旧时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依赖,分为绵羊和山羊两类。本地绵羊分蒙古绵羊、陕北细毛羊,1990年,引进小尾寒羊。蒙古绵羊属粗毛型肉毛兼用品种,体格中等,公羊有螺旋角;母羊一般无角,性情温顺、适应性强、耐粗饲。放牧合群性好,觅食能力强,善游走,抗病力较好。舍饲采食范围广,适合喂“站羊”。被毛以白色为主,产毛量1~1.5千克,是织毯的上好用毛。肉为群众喜食,产肉13千克左右。皮为制革原料。陕北细毛羊是以新疆细毛羊为主,改良当地蒙古绵羊,于1985年育成的新品种群,其毛色纯白,类型整齐,遗传稳定。20世纪80年代引进白绒山羊进行大规模改良,2005年以后引进萨福克、无角陶赛特、杜泊等国外品种。(www.xing528.com)

山羊分陕北黑山羊和白绒山羊。因其适应性强,耐粗饲,好管理,故普遍饲养。山羊属肉、毛、绒兼用品种。公母均有角。毛色以黑居多,产毛约250克,产绒150克至200克,绒细15微米,产肉10千克左右。1994年以后引进白绒山羊,羊毛色白,极少杂毛,产毛约250克,产绒500克左右,绒细15微米,绒长5.2厘米,产肉13千克左右。放牧时善爬坡跳沟,觅食能力强,适应各种条件的草场。舍饲时可啃食秸秆、树皮、枝叶。羯羊肉质好,最宜煮食。羊绒是极佳的精纺原料,羊皮是重要的制革原料。

20世纪70年代的陕北细毛羊羊群

山羊群

猪 猪科哺乳动物。农家重要饲养家畜,旧时为农民肉食自给的主要来源,又是经济收入来源和农业生产肥料的来源。土著品种八眉猪属脂肉兼用型,因其眉呈八字而得名。该猪体格中等,体质偏粗,毛黑色,大肚腹,产仔多,育仔好,肉质细,脂肪多,肥育时期长,青饲料利用差。经长期引进推广,杂交改良,已无原种。除重点猪场保有种猪外,农民所养猪基本是二元杂交猪或三元杂交猪。

鸡 雉科动物。旧时农家零散饲养的主要家禽。饲养简单,自孵自养,肉蛋兼宜,产蛋出售补贴家用。雄鸡善司晨(叫鸣),称为芦花大公鸡;母鸡就巢(老窝)和育雏性好。因土鸡生产能力低,年产蛋百枚,故被换代。目前所饲养的为多个品种的杂交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