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现代体育训练现状研究成果

高校现代体育训练现状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体育训练与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并没有实质性差异,也就是说,体育训练的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适应体育训练培养目标的需要。我国高校体育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体育教育专业比较相近,界线不明显。[1]从上面一些观点看,我国体育训练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着明显的雷同或相近问题,给我国高校运动专业训练教学带来诸多问题。

高校现代体育训练现状研究成果

(一)我国高校体育训练课程现状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以及全面发展教育观逐渐落实,高校专业教育也较好地发展起来,我国高校体育训练课程发展也进一步深化。

1.体育训练课程研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1)社会需要方面的因素分析

从理论上看,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训练课程应以社会需要来培养目标,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落实到课程计划当中,确立课程目标、选择与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以及评价课程等,都要以社会需要为方向。从目前现状来看,实施上述思想的课程设施还不多。因而,我国需要在高校体育训练课程的设置上继续深化改革,以期适应社会发展。

(2)专业、学科发展方面的因素分析

专业与学科的发展应该是统一的,主要表现为专业发展以学科发展为前提,也就是说,专业的发展最终要归结到相关学科的发展上来;学科发展,必须以知识为基石。因而可以说,体育训练相关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高校体育训练课程情况起着决定作用。我国高校体育训练课程研制工作起步比较晚,至今课程研制工作并不理想,整体上还停留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的实施等环节上,较少对课程内容中各个学科领域进行探讨。特别是在适合本专业发展的某些学科领域上,一些重要的内容如基本概念、探究方式、逻辑结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知识,研究也较少。从这方面来看,课程研究工作的迟缓制约了我国高校体育训练。

(3)学生方面的因素分析

第一,从生源结构来分析。早在20世纪80年代之时,我国高校体育训练学生中,省市运动队、体校学生占绝大部分,而中学生不足三分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过去的生源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运动队生源下降,普通中学生生源比例逐渐上升。体育训练学生生源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导致专业培养对象在知识结构、技能、体能及文化素质上参差不齐,而这种层次复杂的情况,也会对我国高校体育训练课程的研制产生影响。

第二,从学生的分配去向来分析。在很长的时间里,退役运动生都有特定的安置政策,如大部分退役运动生被安排到运动队或各层体校任教。这样就使体育训练学生成为教练员的机会较少,而更多的是使他们走进了教育系统。因此,从这方面来看,也迫切要求我国高校体育训练课程研制进一步深入。

第三,学生基本素质方面的研究。一些学者用心理测量法、卡特尔16PF量表法等,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体育训练专业学生的人格素质特征及其发展特征。这为我国高校体育训练专业的课程研制提供了新的依据,能促进课程研制更快地发展。

2.体育训练课程研制指导思想的转变

我国高校体育训练课程经过多年的研制发展,正逐渐发生一些变化。从其演进轨迹可看出,我国高校体育训练课程研制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为宗旨,十分重视课程的“社会本位”功能。高校全面素质教育观的提出,强调教学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高校体育训练的课程研制也逐渐向人本位方向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选择和传授逐渐重视。

第二,变分科课程为综合课程。近代科学发展,促使学科分化特别细致,这对科学研究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对于教学来说,就不一定了。(www.xing528.com)

第三,必修的学科课程向多样化的选修课程转变。

3.体育训练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差异状况

体育训练有自身独有的课程体系。目前我国体育训练与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并没有实质性差异,也就是说,体育训练的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适应体育训练培养目标的需要。

课程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我国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借助课程设置才能很好地达到目标。我国高校体育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体育教育专业比较相近,界线不明显。这样一种混乱的高校体育训练课程体系,必定会导致很多问题,如人才规格混乱、教育成本增加和教育资源浪费等。另外,我国的一些高校体育训练专业在培养教练员时,采用的是师资培养的方法,这显然也是不适宜的。[1]

从上面一些观点看,我国体育训练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着明显的雷同或相近问题,给我国高校运动专业训练教学带来诸多问题。在今后的高校体育训练专业课程建设中,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积极寻求途径处理。

(二)我国高校体育训练专业学生实习与训练现状

1.部分高校实习模式传统、时间安排不合理

从我国高校的整体实习模式来看,主要是集中实习和集中、分散实习结合两种,少有学生采用顶岗实习、委托实习以及其他模式实习。这就可以看出实习模式传统单一,制约着高校体育训练专业学生多层次发展。另外,传统的集中实习形式下,实习单位固定,不利于拓展实习学生就业途径,实习单位接受实习学生的数量也有限。分散实习基本由亲友或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虽然有一定的好处,但不利于对实习学生统一管理,也不利于监督、检查和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特别是分散实习时,一些学生并没有参加实习而找实习单位报到盖章,以交差事。这样,就给我国高校体育训练专业学生实习带来不良的影响。

我国高校体育训练专业的学生实习,在传统模式下,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多安排在大四第一个学期,或者最后一个学期。这样安排会使很多实习单位在接受安排上与学校固定的实习时间起冲突。随着当前社会发展,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学生就业机会与形势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比如有些学生要考公务员,有些学生要考研究生,如果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四第一个学期,就会与学生复习考试冲突。这样完成实习,很可能实习质量既不高,又影响了考试。

另外,学生的实习时间也不够长。大多数高校以集中实习为主要形式,而部分学生是分散实习,所以指导老师难以掌握分散实习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作为学生管理部门的学校,就想尽快完成实习,以避免在较长实习时间内出现问题。另外,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往往会比较忙,特别是运动学校和专业体校的指导老师特别缺乏,也会导致一些学生不能得到足够的良好实践指导。这样一来,显然不利于学生在实习中获取知识经验,较高质量地完成实习。

2.我国部分高校实习基地数量不足,建设也不完善

实习基地是大多数学生实习的基础保证,而目前我国有一部分学校明显存在着实习基地不足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学校条件有限,或者学校所在城市的承载能力有限,从而使得实习基地建设起来非常费力,导致实习基地不足;二是原本学校的实习基地是够用的,但是因为增加学校体育训练专业项目,扩招专业人数,从而导致实习基地不能满足实习学生的实习需要。另外,要看到的是,还有很多学校的实习基地建设不够完善,并不能够满足学生实习的需求。因此,补足一些学校的训练基地,完善不同层次的实习基地的设施,是目前高校学生实习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

3.我国部分高校在学生实习前准备不足

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很多高校对学生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是比较看重的,准备工作也做得很充足。比如为使实习顺利进行,高质量地完成学生的实习任务,提高学生实习的效率与质量,很多学校都会成立实习领导小组,根据学生实习的不同模式对指导老师进行相应的分工,并制订符合专业实习特点的实习计划,起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另外,还会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对参加实习的学生、老师进行动员,提出任务和要求,强调规章制度,让学生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等。但是,还是有部分高校并没有在学生实习前做好准备,这些学校没有认识到对体育训练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而且也没有对实习基地进行详细的考察;在学生从学习到教授的转变过程中,环境和职能发生变化,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而学校对此准备不充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