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诫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

道诫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诫”在《老子想尔注》的思想中几乎处于与“道”同等重要的地位。《老子想尔注》通过“道诫”完成道向形下世界的落实。广大信众只要遵循道诫,就能够把握至尊之道。人们谨遵“道诫”,自然合乎道意。奉道诫,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寿,以此为身宝也。

道诫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

老子想尔注》对《老子》的宗教性转化,一方面体现在它对“道”的宗教性解释,另一方面体现在其对“道诫”的推崇。“诫”字在《想尔注》中共出现了近50次,其中“道诫”19次,散见于残存三十六篇注文的二十篇中。“道诫”在《老子想尔注》的思想中几乎处于与“道”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道诫”是联通道体、道气的中介。第十四章“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注曰:

道至尊,微而隐,无状貌形像也;但可以从其诫,不可见知也。

尽管道体、道气作为形上的本体真实地存在着,但是对于普通信众而言,通达道体,留守道气并非易事。《老子想尔注》通过“道诫”完成道向形下世界的落实。广大信众只要遵循道诫,就能够把握至尊之道。

第二,“道诫”是太上老君的言语,具有绝对权威性。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注曰:

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今布道诫教人,守诫不违,即为守一矣;不行其诫,即为失一也。

又第二十二章“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注曰:

一,道也。设诫,圣人行之为抱一也,常教天下为法式也。

太上老君设立道诫,履行道诫就是“抱一”,反之,就是“失一”,“失一”即失道,则道气不至。

第三,“道诫”即道意,奉诫即遵道。第二十三章“同于失者道失之”注云:

人举事不惧畏道诫,失道意,道即去之,自然如此。

道意可以转化为“道诫”,“道诫”能够通达“道意”。人们谨遵“道诫”,自然合乎道意。又第三十六章“鱼不可胜于渊”注曰:

诫为渊,道犹水,人犹鱼。鱼失渊去水则死。人不行诫守道,道去则死。

诫与道是统一的,行诫与守道互为表里,不可偏废。

第四,“道诫”是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第十八章“国家昏乱,有忠臣”注曰:

今欲复此疾,要在帝王当专心信道诫。

第三十七章“王侯若能守”注曰:

王者虽尊,犹常畏道,奉诫行之。

第十三章“故贵以身于天下”注曰:

人但当保身,不当爱身,何谓也?奉道诫,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寿,以此为身宝也。(www.xing528.com)

上至帝王,下至庶人,大至国家治理,天下太平,小到凡人保身,修成仙道都应恪守道诫。

第五,遵守“道诫”,能够获得相应的福报。第十五章“安以动之徐生”注曰:

人欲举事,先孝之道诫,安思其义不犯道,乃徐施之,生道不去。

人之所为,当先考之道诫,在不违背道诫的前提下,才能与道相生。因此,道诫其实就是世俗之人的行为准则,道诫与生道的追求是一致的。又第十五章“深不可识”注云:

人行道奉诫,微气归之。为气渊渊深也,故不可识也。

人们如果能够遵循道诫的话,那么清微之气就会归来,清微之气就是道气。

现存《老子想尔注》并没有直接说明“道诫”的具体条目,不过可以推测的是,《想尔注》之“道诫”是结合《老子》的基本精神以宣扬五斗米道的基本教理与教义。通理《想尔注》文本,大致可以归纳以下几条道诫:

(1) 贵中和,戒盈溢。《想尔注》把道教尚“虚”的品格作为其中一诫,第四章“道冲而用之不盈”注曰:

道贵中和,当中和行之,志意不可盈溢,违道诫。

(2) 贵身形,戒功名。《想尔注》继承道家贵身的思想,将其作为一诫,第九章“名成功遂身退,天之道”注曰:

名与功,身之仇;功名就,身即灭,故道诫之。范蠡乘舟去,道意谦信,不隐,身形剥,是其效也。

(3) 尚温和,戒骄淫。《想尔注》吸纳道教尚俭去奢的思想作为一诫。第三十二章“始制有名”注曰:

道人求生,不贪荣名。今王侯承先人之后有荣名,不强求也,道听之,但欲令务尊道行诫,勿骄溢也。

(4) 知止足,戒强求。知足戒强是道家的修养论,《想尔注》亦将其作为修道之诫。第三十二章“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注曰:

王侯承先人之后既有名,当知止足,不得复思高尊强求也。

(5) 尚俭约,戒贪奢。道家反对奢侈纵欲,《想尔注》称耳目感官之欲为恶行,主张摒除恶行。第十二章“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注曰:

腹与目前章以说矣。(第三章“虚其心,实其腹”注)去彼恶行,取此道诫也。

《想尔注》通过“诫”将“道”落在了实处,使修道者有法可依,有路可寻,在对“道诫”的表达中,不仅吸纳了道家清静无为、知足知止的品格,而且融合了儒家贵中和、乐善好仁的品格。总的来说,《想尔注》藉“道诫”思想,利用受众追求长生之道的心理,宣传五斗米道的教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