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爽(128—190),字慈明,一名谞。延熹九年(166),他曾官拜郎中。后遭党锢,他隐遁十余年,以著述为事,成为一代硕儒。董卓当朝时他又曾出仕,“未十旬而取卿相”,但不久他就病死了,去世时六十三岁。事迹见《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
荀爽著有《易传》等书,“凡百余篇”,不过在范晔撰著《后汉书》时已“多所亡缺”。《隋书·经籍志》曰:“《周易》十一卷,汉司空荀爽注。”新旧《唐志》曰:“荀爽《章句》十卷。”这些书现都已佚失。荀氏《易注》,李鼎祚《周易集解》载录较多,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和孙堂《汉魏二十一家易注》有辑本。荀爽传《费氏易》,见《后汉书·儒林传》。在易学上,荀爽重视阴阳升降说,提出了乾升坤降说和卦变说。
先看乾升坤降说(或称乾坤升降说)。所谓升降,本指阴阳的消息和进退。对于易学家来说,阳升阴降不仅是一个宇宙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在卦爻位中如何表现阴阳上下的问题。荀爽易学特别之处,在于荀氏提出了乾升坤降说,他以乾坤二五爻的阴阳升降来解释其他卦的来源。其一,乾升坤降说有两个理论依据,一为《乾·文言》“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二句。荀爽注此二句曰:“谓《乾》九二本出于《乾》,故曰‘本乎天’;而居《坤》五,故‘亲上’。《坤》六五本出于《坤》,故曰‘本乎地’;降居《乾》二,故曰‘亲下’也。”(《周易集解》卷一)惠栋《易汉学·荀慈明易》曰:“荀慈明论《易》,以阳在二者当上升《坤》五为君,阴在五者当降居《乾》二为臣。盖《乾》升为《坎》,《坤》降为《离》,成《既济》定,则六爻得位。”(10) 乾为纯阳卦,本居天位,而以中爻五为正;坤为纯阴卦,本居地位,而以中爻二为正。正是这一宇宙论特性决定了乾卦二爻升居五位,坤卦五爻降居二位。二为坎离乃乾坤之本。荀爽注《乾·彖传》“大明终始”曰:“乾起于坎而终于离,坤起于离而终于坎。离坎者,乾坤之家而阴阳之府,故曰‘大明终始’也。”(《周易集解》卷一)在此,他将乾、坤、坎、离四卦连成一个整体,解释了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变化之理。离为火、阳气,坎为水、阴气;乾为纯阳,坤为纯阴。在图像上,离火居上,坎水居下,乾居左,坤居右。同时,荀爽的解释与汉人“阳起于子”“阴起于午”的说法一致。其二,荀爽的乾升坤降说以成既济定为目的因。乾卦二爻上升和坤卦五爻下降,即生成了上坎下离的既济卦()。荀爽以此注《易》的例子较多。荀爽注《乾·文言》“水流湿,火就燥”曰:“阳动之坤而为坎,坤者纯阴,故曰湿。阴动之乾而成离,乾者纯阳,故曰燥。”(《周易集解》卷一)注“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曰:“乾升于坤曰云行,坤降于乾曰雨施。乾坤二卦成雨,既济阴阳和均而得其正,故曰天下平。”(《周易集解》卷一)注“与日月合其明”曰:“谓坤五之乾二成离,离为日;乾二之坤五为坎,坎为月。”(《周易集解》卷一)注《坤·彖传》“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曰:“乾二居坤五为含,坤五居乾二为弘,坤初居乾四为光,乾四居坤初为大。天地交,万物生,故咸亨。”(《周易集解》卷二)注《泰》九二“朋亡,得尚于中行”曰:“中谓五,朋谓坤。朋亡而下,则二得上居五,而行中和矣。”(《周易集解》卷四)其三,乾升坤降说体现了汉末易学的共同主题,即《系辞传》所谓“乾坤其《易》之缊(蕴)”“《易》之门”的观点。乾升坤降的本质是阳升阴降,而乾为纯阳、坤为纯阴卦,可以表示阴阳变化的一般之道,荀爽即将《周易》六十四卦11520策都看作乾策或坤策。(11) 由此,其他六十二卦均可以看作乾升坤降的结果。
再看卦变说。“卦变”是指一卦中的一爻或多爻的变动而生成另外一卦。一般认为,“卦变”说起源于《彖传》,《彖传》所言刚柔往来、上下的说法即后人所谓“卦变”。荀爽的卦变说是建立在乾升坤降说的基础上的,其特别之处在于他认为所谓卦变是由乾升坤降导致的,其中乾升坤降是卦变的原因,而卦变本身是乾升坤降的结果。张惠言曾说:“荀惟以乾坤为消息,而以泰否为升降。故一阴一阳、二阴二阳之卦皆乾坤相之,观于蹇、解可见。屯、蒙、讼、晋,虽自坎、艮、遯、观,实亦乾之二三,坤之二四耳。泰、否、乾、坤也,故成卦独多。……则知卦变之例皆升降,以求六十四卦,皆得通之矣。”(12) 从总体上看,荀爽的卦变说来自于乾坤二卦的阳升阴降。具体说来,有三种情况:(1) 由乾坤两纯卦生出十二消息卦,再由消息卦生出其他卦;(2) 由乾坤父母卦生出震坎艮巽离兑六子卦,再由六子卦生出其他卦;(3) 合十二消息卦和六子卦,再生出其他卦。从阴阳爻的多少来看,荀爽的卦变说可分为三种情况:其一,一阴一阳之卦,皆自乾坤而来。如荀爽注《剥·彖传》曰:“谓阴外变五,五者至尊,为阴所变,故剥也。”(《周易集解》卷五)剥卦()属于消卦,来自坤阴消乾阳。第五位为天位,故曰“五者至尊,为阴所变”。注《复·彖传》曰:“复者,冬至之卦。阳起初九,为天地心。万物所始,吉凶之先,故曰‘见天地之心’矣。”(《周易集解》卷六)其二,二阴二阳之卦,或出六子卦,或出十二消息卦。荀爽注《屯·彖传》“动乎险中”曰:“物难在始生,此本坎卦也。”(《周易集解》卷二)认为屯卦()来自坎卦()。注《蒙·彖传》曰:“此本艮卦也。”(《周易集解》卷二)认为蒙卦()来自艮卦()。其三,三阴三阳之卦,或出泰()否()两卦,或出乾坤两卦。荀爽注《贲·彖传》曰:“此本泰卦。”(《周易集解》卷五)注《萃·象传》曰:“此本否卦。”(《周易集解》卷九)注《咸·彖传》曰:“乾下感坤,故万物化生于山泽。”(《周易集解》卷七)注《恒·彖传》曰:“谓乾气下终,始复升上居四也。坤气上终,始复降下居初者也。”(13) (www.xing528.com)
此外,荀爽有卦气、世伏和逸象等说。(14) 荀爽的卦气说和世伏说继承自孟喜、京房,并无什么创见。不过,比较特别的是,他将京房八卦卦气说杂入十二消息卦之中。至于逸象说,陆德明《周易音义》在《说卦》末载:“荀爽《九家集解》本乾后更有四,为龙、为首、为衣、为言;巛后有八,为牝、为迷、为方、为囊、为裳、为黄、为帛、为桨;震后有三,为王、为鹄、为鼓;巽后有二,为杨、为鹳;坎后有八,为宫、为律、为可、为栋、为丛棘、为狐、为蒺藜、为桎梏;离后有一,为牝牛;艮后有三,为鼻、为虎、为狐;兑后有二,为常、为辅颊。注云:常,西方神也。不同,故记之于此。”(15) 共计八卦逸象31例。《九家易集解》出于魏晋之后,非荀爽本人所作,不过《九家易》以荀氏为宗,这说明荀爽也可能有八卦逸象说。
总之,荀爽的乾坤升降说和卦变说一方面重视卦爻与天道的联系,另一方面重视卦爻自身的关联,提高了人们对于卦爻符号本身的逻辑思考和卦爻符号对于天道的表达能力。对荀爽的易学成就,虞翻作了很高评价,他说:“经之大者,莫过于《易》。汉初以来,海内英才,其读《易》者解之率少。至孝灵之际,颍川荀谞号为知《易》,臣得其注,有愈俗儒。……又南郡太守马融,名有俊才,其所解释,复不及谞。孔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岂不其然?若乃北海郑玄,南阳宋忠,虽各立注,忠小差玄,而皆未得其门,难以示世。”(16) 与马融、郑玄、宋忠相较,虞翻更多地继承了荀爽的象数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