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问性命,曰:‘生之谓性也,形、神是也。所以立生、终生者之谓命也,吉凶是也。夫生我之制,性命存焉尔,君子循其性以辅其命。’”(2) 这是说,人生而具有的形与神即是其性,如同身与心;命既是人之生命得以确立的根据,也是天的命令和人生的命运,好比吉凶祸福夭寿之类对人生的影响一样。人生的法则中,包括性与命两个方面,君子善于遵循其天赋的本性,以帮助其成就人生的使命。荀悦的这一思想,显然和孟子的性善论观点有重要区别,而接受了告子以气言性的思想脉络。但是,这不意味着荀悦的人性论可归结为自然人性论,而是在修正了孟子的性善论思想的同时,吸收了告子和荀子乃至董仲舒等人的性命思想。这从他的“性三品”思想可以看出端倪。
或问“天命人事”。曰:“有三品焉,上下不移,其中则人事存焉尔。命相近也,事相远也,则吉凶殊也,故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孟子称性善,荀卿称性恶,公孙子曰性无善恶,扬雄曰人之性善恶浑,刘向曰性情相应。性不独善,情不独恶。”曰:问其理。曰:“性善则无四凶;性恶则无三仁人;无善恶,文王之教一也,则无周公管蔡。性善情恶,是桀纣无性,而尧舜无情也。性善恶皆浑,是上智怀惠而下愚挟善也。理也,未究也,惟向言为然。”(www.xing528.com)
“四凶”:传为尧舜时代四个恶名昭彰的部族首领。《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实指共工、兜、三苗与鲧。“三仁”,殷纣时的箕子、微子、比干。这段话表明,荀悦并不赞成单纯的性善论和性恶论,抑或性无善恶论、性善情恶论,以及性善恶浑论。因为它们都无法解释现实中总是既有“三仁”这样的善人,也有“四凶”这样的恶人的情况,不能说明为何同一个文王所教育的后人中,却会有周公、管、蔡之善恶不同的分别,为什么同样有性情的人,会有尧舜之圣贤和桀纣之不肖的分别。如果相信扬雄的善恶相浑之论的话,那就会出现“上智怀惠而下愚挟善”的荒谬结论。就实际情况而言,荀悦自己倾向于刘向的“性情相应”和“性不独善,情不独恶”论。何为“性情相应”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