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充著述《论衡》的历时、风格和写作目的

王充著述《论衡》的历时、风格和写作目的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充的著述,据《论衡》中对写作目的的介绍,大致可分为四类:首先是讥时讽世,劝善砺节类,如《讥俗》之书。“上述十二篇全无这方面的内容。可见,他们不是《讥俗》之书的篇目。”显然,虽然二书写作对象和目的有所不同,但风格相近。朱谦之《王充著作考》认为“《论衡》一书经过三次摆集”。《论衡》的写作和修改历时二十多年。通过这样深思熟虑,潜心著述,才写成了《论衡》的最后定本。

王充著述《论衡》的历时、风格和写作目的

王充的著述,据《论衡》中对写作目的的介绍,大致可分为四类:首先是讥时讽世,劝善砺节类,如《讥俗》之书。他说:“俗性贪进忽退,收成弃败,充升擢在位之时,众人蚁附,废退穷居,旧故叛去,志俗人之寡恩,故闲居作《讥俗节义》12篇。”(3) 《讥俗节义》,今不见于《论衡》书中,简称即为《讥俗》。朱谦之以为《讥俗》《节义》分为两书,其中,《言毒》《薄葬》《四讳》《询时》《讥日》《卜筮》《辨祟》《难岁》《诘术》《解除》《祀义》《祭意》等篇本属《论衡》诸篇的内容,统统被当作《讥俗》,另外如《答佞》《程材》《量知》《谢短》《效力》《别通》《超奇》《状留》《定贤》等九篇属于《节义》。但周桂钿认为,《论衡》之讥俗,与《讥俗》的内容是有区别的。他说:“《对作》篇说:‘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也。’‘其本皆起人间有非,故尽思极心,以讥世俗。’又说:‘今《论衡》就世俗之书,订其真伪,辩其实虚。’可见,《论衡》也有讥俗内容,因此,这十二篇应是《论衡》的篇目。”而《自纪》中“称《讥俗》一书所讥的是‘贪进忽退,收成弃败’的势利观念,讥的是世情炎凉的‘寡恩’行为。”(4) 二者所讥的对象是不同的。“上述十二篇全无这方面的内容。可见,他们不是《讥俗》之书的篇目。”《自纪》将《讥俗》与《论衡》相提并论,还在写作风格上作了比较:“充既疾俗情,作《讥俗》之书,欲悟俗人,故形露其指,为分别之文。《论衡》之书,何为复然?岂材有浅极,不能为深覆?何文之察,与彼经艺殊轨辙也?”显然,虽然二书写作对象和目的有所不同,但风格相近。

其次是议论政事类,主要有《政务》。《自纪》说:“充既疾俗情,作《讥俗》之书,又闵人君之政,徒欲治人,不得其宜,不晓其务,愁情苦思,不睹所趋,故作《政务》之书。”(5) 所谓《政务》之书是为人君讲明“所宜”“所务”“所趋”的治国安邦之策的。具体内容涉及“治民之道”及“为郡国守相,县邑令长,陈通政事所当尚务。欲令全民立化,奉称国恩”(6) 。该书还探讨了地方长官如何治民的问题,内容较为丰富。王充青年时代游学京师,后又常在地方任职,官位虽不高,但博闻奇识,学通古今,所言必有其理,持之有故。他说:“古有命使采诗,欲观风俗,知下情也。……《论衡》《政务》,其犹诗也。冀望见采,而云有过。”这是将《政务》和《论衡》比作可供王者览观各地风俗的《诗经》,希望人们能指出其中的不足。对于一部讲治国安民之道等政务事宜的书,王充如此的自信,可见其花费了作者多少心血。

《论衡》是现在研究王充思想的主要依据,其创始于明帝永平之末,初成于章帝建初时期。虞翻《会稽典录》:“《论衡》造于永平末,定于建初之年。”至晚年穷居乡里,又重加整理。朱谦之《王充著作考》(载《文史》第一辑)认为“《论衡》一书经过三次摆集”。王充于章和二年(88)罢州家居后所定为最终的定本。(www.xing528.com)

对《论衡》的评价反差很大,有谓其为“冠伦大才”,亦有云其为“诋毁圣贤”,抑或“大抵皆文人辩议之语,并无明确深切之理论或见解”(7) 。《论衡》的宗旨在“疾虚妄”“贵是”“养实”,即考证事实,实事求是。王充说,“《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8) 。平,即平实、实诚。又说:“(下)实得,则上教从矣。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实虚之分定,而华伪之文灭;华伪之文灭,则纯诚之化日以孳矣。”只有基于客观事实之上,才能谈得上教化。分辨事实和增饰其上的虚伪各自的地位,才能使“纯诚之化”日益滋长。而要考论实事,先要剔除虚妄。王充说:“《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也。故虚妄之语不黜,则华文不见息;华文放流,则实事不见用。故《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辞,为奇伟之观也。”具体内容上,《对作篇》说:“《论衡》九虚、三增,所以使俗务实诚也;《论死》《订鬼》,所以使俗薄丧葬也。……《论死》及《死伪》之篇,明(人)死无知,不能为鬼,冀观览者将一晓解约葬,更为节俭。斯盖《论衡》有益之验也。”又说:“且凡造作之过,意其言妄而谤诽也。《论衡》实事疾妄,《齐世》《宣汉》《恢国》《验符》《盛褒》《须颂》之言,无诽谤之辞。造作如此,可以免于罪矣。”

《论衡》的写作和修改历时二十多年。王充亦常以“《论衡》之人”自居,用力之深可见一斑。谢承《后汉书》说他“于宅内门户垆柱,各置笔砚简牍,见事而作,著《论衡》八十五篇”(9) 范晔《后汉书》亦说充“以借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户牖壁墙各置刀笔,著《论衡》八十五篇”。可见他晚年闭门深思,断绝社交往来,在家里到处都放有笔墨简编,灵感所到,即行著录。通过这样深思熟虑,潜心著述,才写成了《论衡》的最后定本。其思深,其功勤,于此可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