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通德论》中一个影响深远广泛的学说,即是三纲六纪。三纲六纪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故《含文嘉》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何谓纲纪?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100)
三纲的具体内容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六纪则是君臣、父子、夫妇之外的其他六类人际关系上的原则:诸父、诸舅、族人、昆弟、师长、朋友等。其中,三纲是核心,六纪受三纲的制约。
需说明的是,三纲先是引用《含文嘉》的文字为证;其次,它受到董仲舒的影响。《春秋繁露·基义》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董仲舒认为,一切事物的根本原则就是“合”。合必有上下、左右、前后、表里、美恶、顺逆、喜怒、寒暑、昼夜的配合。它们的相互依赖就是“兼”。这些都可用阴阳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来理解。在人伦上阴阳关系的常见表现是君臣、父子和夫妇三类。所谓“纲”,即强调在“合”与“兼”的前提下“阴道无所独行。其始也,不得专起;其终也,不得分功”。他的这些思想虽也是对《易经》中阴阳思想的发挥,但明显反映了汉代后宫专权的弊端。
《白虎通德论》说:“君臣、父子、夫妇,六人也。所以称三纲何?一阴一阳之谓道,阳得阴而成,阴得阳而序,刚柔相配,故六人为三纲。”“六人为三纲”即六个不同社会角色因阴阳搭配而构成三纲的基本内容。在作者看来,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最基本是家庭关系(父子、夫妇)和政治关系(君臣),其中政治关系是首要的,家庭关系从属于政治关系。这当然反映了儒学“备制”时代和“空言”时代的很大不同。在先秦,典籍中有强调丧服制度中父子关系中心的特点,故有“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之说(《郭店楚简·六德》),以及“资于事父以事君”之说(《孝经》),但亦有“有君丧服于身,不敢私服”之说。(101) 显然,不同时代对忠孝之间存在的冲突解决方法不同。这说明,忠、孝所反映的两种不同关系的内容彼此虽可相互促进,但也是相互区别和制约,有时是冲突的。在强调文化道德意义的重要性时,先秦典籍中不乏选择家庭一伦而让君臣一伦做出让步的记载。如孟子所载“窃负而逃”就是例子。但在汉代,特别在《白虎通德论》中,“备制”的需要而将政治关系植于家庭关系之前,后者从属于前者。
所谓“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人皆怀五常之性,有亲爱之心,是以纲纪为化,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是将三纲六纪的伦理原则看成社会化、文化的大纲大法,认为是其他事业的基础。在具体解释三纲时,又说:
君臣者,何谓也?君,群也,群下之所归心也。臣者,坚也,厉志自坚固也。《春秋传》曰:“君处此,臣请归”也。父子者,何谓也?父者,矩也,以法度教子也。子者,孳也,孳孳无已也。故《孝经》曰:“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夫妇者,何谓也?夫者,扶也,以道扶接也。妇者,服也,以礼屈服也。(www.xing528.com)
这里以释义学方式阐明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义理关系,显然是强调宗法伦理在实践上的落实。它既是突出伦理实践的原则,最切实的问题就是解决人伦中的分歧与冲突。故所谓三纲,原则上是解决君臣、父子、夫妇间矛盾和冲突的基本原则。六纪是三纲在人际关系上的进一步延伸。在作者们看来,三纲是效法天地人三材的,而六纪乃扩大的生存环境中的规范。“三纲法天地人,六纪法六合。君臣法天,取象日月屈信,归功天也。父子法地,取象五行转相生也。夫妇法人,取象人合阴阳,有施化端也。”(102)
君臣关系取法于天人关系,因天授予其各自的合法性。这一思想根源于《礼记·表记》:“唯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白虎通德论》则说:“天子者,爵称也。爵所以称天子何?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103) 王作为上天之子,受命于天,虽能受命改制,却也应如孝子尊奉天地。这样,君与天的关系仍类比父子。天因其神圣性,使这种关系也获得神圣性质。因此,天、君关系具有很大想象和诠释空间。另一方面,天虽具神圣性,但仍因其不离世俗生活而需通过必要环节落实于人。在儒家的人伦关系中,与之最相近的当然就是父子关系。事实上,“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从父子推及兄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故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104) 。但这不意味着君臣关系完全可以比拟为父子关系。因为,政治关系不能还原为宗法伦理。如“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礼记·曲礼下》)。这便是所谓君臣以义和,父子以恩制。“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断恩。”《白虎通德论》也不能例外。所有的比附都不是绝对的。如父子、夫妇皆可“一体”言之,而君臣非是。
虽说“君臣法天,父子法地,夫妇法人”,而“男女总名为人,天地所以无总名何?曰:天圆地方,不相类,故无总名也”(105) 。可见,线性思维并不能合理解释三纲彼此之间的关系。伦理政治实践中,君臣、父子不仅有相比附的一面,也存在着一定冲突。一旦作为道德原则的三纲成为实践上依赖习惯和修养决定的自觉意识,则其抽象的意义仍取决于具体人格。这在夫妇一伦中表现尤其充分。由此,可以看到,《白虎通德论》一面说“男女总名为人”,另一面则强调“妇人无专制之义,御众之任”,就是如此。
至于六纪,则是要么“以其有亲恩连也”,要么“以其皆有同志为己助也”。
显然,朋友一伦服从父子、兄弟的家庭伦理。
在人伦关系及道德的底线和理想之间,存在着冲突和可选择的空间。这些冲突和空间在道德上若还是可理解并能得到必要的控制的话,那么,政治和道德彼此之间还能维持平衡的关系,否则,当道德政治化为制度和体制时,不是政治伤害道德,就是道德妨碍政治。然而,三纲六纪则维系着社会所需要的平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