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地中数与三统说-中国哲学通史.秦汉卷

天地中数与三统说-中国哲学通史.秦汉卷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刘歆认为包括律历数在内的万数,皆本源于天地之数或大衍之数。刘歆对这段话深信不疑,将其看作五声六律和历数之本数,他认为“天地之数”已包含了黄钟、林钟之数,而人“继天顺地,序气成物”“终天地之功”,由之可得太族之数。在天地之数中,刘歆又最重“中数”。天之中数五,地之中数六,而二者为合。所谓“五”“六”为“数之常”,即其为天地之中数。其次,刘歆认为三统本自三律,而三律之数与三极之道相合。

天地中数与三统说-中国哲学通史.秦汉卷

刘歆的三统说在内容上比较复杂和庞大。毫无疑问,他高度重视“数”的观念。总的看来,其论述“数”的起源及其推演过程具有浓厚的经典论证色彩,将《周易》等经典(《五经》)看作最为重要、最为可靠的理论依据。一方面,三统说来源于“数”的推演,这其中包括三律数、历数、五位相合数、中数、大衍之数和天地之数等;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它又包括五声、十二律吕、阴阳五行和太极元气等内容。

首先,刘歆认为包括律历数在内的万数,皆本源于天地之数或大衍之数。“天地之数”的说法本于《周易·系辞上》,即所谓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地之数各有五个,各自相加,“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系辞上》并说:“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刘歆对这段话深信不疑,将其看作五声六律和历数之本数,他认为“天地之数”已包含了黄钟、林钟之数,而人“继天顺地,序气成物”“终天地之功”,由之可得太族之数。在天地之数中,刘歆又最重“中数”。所谓中数,指天数“五”和地数“六”。《汉书·律历志上》曰:

(1) 天之中数五,五为声,声上宫,五声莫大焉。地之中数六,六为律,律有形有色,色上黄,五色莫盛焉。

(2) 天之中数五,地之中数六,而二者为合。六为虚,五为声,周流于六虚。虚者,爻律夫阴阳,登降运行,列为十二,而律吕和矣。太极元气,函三为一。极,中也。元,始也。行于十二辰,始动于子。参之于丑,得三。又参之于寅,得九。……又参之于亥,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此阴阳合德,气钟于子,化生万物者也。故孳萌于子,纽牙于丑,引达于寅,冒茆于卯,振美于辰,已盛于巳,咢布于午,昧薆于未,申坚于申,留孰于酉,毕入于戌,该阂于亥。出甲于甲,奋轧于乙,明炳于丙,大盛于丁,丰楙于戊,理纪于己,敛更于庚,悉新于辛,怀任于壬,陈揆于癸。故阴阳之施化,万物之终始,既类旅于律吕,又经历于日辰,而变化之情可见矣。

(3) 《传》曰“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夫五六者,天地之中合,而民所受以生也。故日有六甲,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之道毕,言终而复始。

在第一条引文中,刘歆以中数“五”“六”作为论说和推演五声六律的根据。所谓五声,宫商角徵羽是也,而以宫声为上。由五声而有八音。六律为阳,包含六吕,合为十二律吕。在五声、六律中,律吕更为根本,“五声为本,生于黄钟之律”。

在第二条引文中,刘歆论述了太极元气是如何化生万物的,其中“函三为一”及“阴阳合德,气钟于子,化生万物者也”是两个重要法则,但是也可以看出中数“五”“六”在此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为它们即表示了阴阳之别。天五、地六相合即包涵了阴阳合德之义,“周流于六虚”而“列为十二”律吕矣。“函三”,太极本函之也,“三”为生化的倍数法则,“为一”乃极中元始之端;“极”者,中也。太极元气“行于十二辰,始动于子”,依叁法(三之也),经过丑寅而至于戌亥,从三、九而至于五万九千四十九、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同时,气化万物,并依子丑至戌亥之序完成了从生到阂的循环。刘歆又将万物的循环与十干联系起来,所以说:“阴阳之施化,万物之终始,既类旅于律吕,又经历于日辰,而变化之情可见矣。”

在第三条引文中,《传》指《左传》,《左传·昭公元年》曰:“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所谓“五”“六”为“数之常”,即其为天地之中数。作为中数,它们具有象征天地的作用,“天地之中合,而民所受以生也”。

“大衍之数”亦见于今本《周易·系辞》(帛书《系辞》无)。《汉书·律历志上》曰:“是故元始有象一也,春秋二也,三统三也,四时四也,合而为十,成五体。以五乘十,大衍之数也,而道据其一,其余四十九,所当用也,故蓍以为数。”对于“大衍之数”的来源和形成,刘歆作了具体阐述。其中“元始有象”,其数“一”,这是汉人以特有方式对宇宙本体的表达,浑天说已肯定此一命题,而“三统三也”则大体上是由刘向、刘歆提出来的。总之,以大衍之数来展示元气在宇宙万物中的生成和开展,这是其所以称为“大衍之数”的根本原因。大衍之数五十,对于“舍一不用”的问题,刘歆以“道据其一”,其余四十九“所当其用”为说。而所谓“道”,指“一阴一阳之谓道”。

其次,刘歆认为三统本自三律,而三律之数与三极之道相合。《汉书·律历志上》曰:

三统者,天施,地化,人事之纪也。十一月,《乾》之初九,阳气伏于地下,始著为一,万物萌动,钟于太阴,故黄钟为天统,律长九寸。九者,所以究极中和,为万物元也。《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六月,《坤》之初六,阴气受任于太阳,继养化柔,万物生长,楙之于未,令种刚强大,故林钟为地统,律长六寸。六者,所以含阳之施,楙之于六合之内,令刚柔有体也。“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乾知太始,坤作成物。”正月,《乾》之九三(二),万物棣通,族出于寅,人奉而成之,仁以养之,义以行之,令事物各得其理。寅,木也,为仁;其声,商也,为义。故太族为人统,律长八寸,象八卦,宓戏氏之所以顺天地,通神明,类万物之情也。“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此三律之谓矣,是为三统。

律吕相生及与十二辰的相配关系,起源很早,《吕氏春秋·十二纪》和《淮南子·时则》《史记·律书》的记载都很成熟。爻辰说源自京房,不过,刘歆的特别之处在于单独以乾坤十二爻与十二辰律相配,形成了所谓乾坤十二爻辰说,并以之建构十二律吕的生成关系和解释三统的来源。在上述引文中,刘歆仅论及天统、地统、人统三统之律,今联系相关文献,将这一图式的基本架构列表如下:

十一月 《乾》初九 子 黄钟 长九寸 天统

十二月 《坤》六四 丑 大吕

正 月 《乾》九二 寅 太族 长八寸 人统(www.xing528.com)

二 月 《坤》六五 卯 夹钟

三 月 《乾》九三 辰 姑洗

四 月 《坤》上六 巳 仲吕

五 月 《乾》九四 午 蕤宾

六 月 《坤》初六 未 林钟 长六寸 地统

七 月 《乾》九五 申 夷则

八 月 《坤》六二 酉 南吕

九 月 《乾》上九 戌 亡射

十 月 《坤》六三 亥 应钟

刘歆的乾坤十二爻辰说,后来被东汉大儒郑玄所继承和发扬光大,在易学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13)

“三统”,本《春秋》家旧说,董仲舒说为黑统、白统和赤统(14) ;刘歆则以天统、地统、人统为“三统”,与董子不同。《汉书·律历志》曰:“三统者,天施,地化,人事之纪也。”“统”者,绪也。刘歆的三统说出自其父刘向,而此种三统说最终源自《易十翼》“三才”或“三极”的观念。《史记·律书》曰:“吹律听声,推孟春以至于季冬。”又曰:“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刘歆的三统说正是继承史家的天道观而来,根据阴阳二气在四时的消息运动来制定律历。将《易传》的三才说应用于律历说,即为刘向、刘歆的三统说。

最后,刘歆的三统说也非常重视“九”“六”二数。从上面的引文来看,刘歆以九、六、八这三个数字论说了三统说。《汉书·律历志上》曰“黄钟为天统,律长九寸”,“林钟为地统,律长六寸”,“太族为人统,律长八寸”。刘歆之所以认为黄钟为天统,林钟为地统,太族为人统,与其对于律数“九”“六”“八”的易学化(或哲学化)的认识相关。传统易学以九、六、七、八为四象数,但刘歆的根据不同:他认为“九”“六”二数分别为阳阴、刚柔的数码指示符号,故下文曰“九六,阴阳、夫妇、子母之道也”;而对于律数“八”则曰“象八卦”。从哲理上来看,“九者,所以究极中和,为万物元也”,与“六者,所以含阳之施,楙之于六合之内,令刚柔有体也”相配,体现了《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原理。分而论之,在刘歆看来,黄钟为天统,合于《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的说法;林钟为地统,合于《说卦》“立地之道曰刚与柔”。不过,对于人统,刘歆的解释与对天统、地统的解释又不同:“寅,木也,为仁”,“其声,商也,为义”,这是在五行、五声、五常的图式系统中来作解释的;“人奉而成之,仁以养之,义以行之,令事物各得其理”,这是从所以参赞化育的角度来显示人之所以为人的高贵品质的。如此,便可与《说卦传》“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的说法相合。

“三正”,也是一个传统术语,刘歆在观念上作了推展。《汉书·律历志上》曰:“黄钟子为天正,林钟未之冲丑为地正,太族寅为人正。”“三正”即天正、地正、人正,与天统、地统、人统的三统说相应。《律历志》曰“三统正始”,这即是说“三正”由“三统”而定。刘歆的三正说,显然较之此前《春秋》学家的寅为夏正、丑为殷正、子为周正的旧三正说在哲学认识上有了大幅提高。由三统、三正,进而衍生出历数,这是刘歆的思路。但不论是三律还是三统、三正,它们都是在以天、地、人为基本构架的宇宙论上来展开的。很显然,从宇宙学说来看,刘向、刘歆在浑天说的基础上兼容了盖天说。盖天说是天、地、人三才说,进而是刘氏所谓三统说、三正说的宇宙论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